分享

药店实战案例解析:痤疮的诊治及用药

 天青青水蓝蓝我 2017-04-23


转载请注明作者与来自第一药店·药店人(yaodianren520)



最近,31岁的宋先生经常熬夜,还吃了火锅,再加天气渐暖,他的额头、脸颊上冒出很多红色疙瘩。那天,某药店举行义诊,宋先生便去咨询。接待他的是店员小刘。小刘问道:“请问您哪里不舒服?”


“这些红色疙瘩又痒又痛,”宋先生指指脸,说:“请帮忙看看,这是青春痘吗?”



STEP 1 初步诊断与病因阐述


小刘仔细察看——面部红色丘疹,部分有粉渣样分泌物,有痒痛症状,于是她点点头:“对,这是平日说的青春痘。医学上称为痤疮。其实,它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不一,有的为丘疹、结节,有的为脓疱、囊肿等。”


根据病情由轻到重,痤疮分为4度。

  • Ⅰ度:多发黑头粉刺可伴散在炎性丘疹。

  • Ⅱ度:Ⅰ度基础上出现潜在性脓疱,仅见于颜面部。

  • Ⅲ度:Ⅱ度基础上出现深在性脓疱,颈部、胸背部亦可见。

  • Ⅳ度:Ⅲ度基础上伴结节、囊肿、瘢痕形成。


“您的情况比较轻,属于Ⅰ度。”小刘说。


“为什么三十多岁的人还会长青春痘呢?”宋先生很不解。


小刘笑道:“痤疮多发于12~25岁的青少年,25~40岁的患者也很多,甚至还有老年性痤疮!”“有人说这是上火导致的,是这样吗?”宋先生继续问。


“上火是中医的说法,”小刘解释道,“西医认为,痤疮主要与雄激素、皮a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的新陈代谢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及继发性炎症等原因相关,部分患者发生还与遗传、免疫紊乱、情绪及饮食等因素有关。”


“中医的认识和这不同,”小刘说,“中医认为痤疮多由风热、肺胃蕴热侵犯肌肤,确实与火热有关,另外,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也可导致痤疮的发生。”



STEP 2 西医用药方案推荐


“有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治疗呢?”宋先生有些着急。


“西医治疗一般遵循三种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再用药。”小刘告诉宋先生。


具体用药原则及方案:


1.溶解角质,抑制和减少皮脂的分泌


药品:维A酸类药物。


用法:维A酸片,每日2~3次,每次10mg,口服;异维A酸胶囊,每日2~3次,每次10mg,口服;维A酸乳膏,每晚睡前1次,涂抹于患处。


注意:口服类维A酸药物选一种即可,用来治疗中重度痤疮,即痤疮分度为Ⅲ~Ⅳ度。但要注意,口服类维A酸药物有致畸性,禁止用于妊娠或即将妊娠、哺乳期的妇女,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育龄期妇女或其配偶在开始服用异维A酸治疗前3个月、治疗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应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维A酸乳膏适用于轻中重度痤疮。


2.抗感染,抑杀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


药品: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过氧苯甲酰凝胶和壬二酸乳膏。


用法:红霉素肠溶片,每日3次,每次0.25克,口服;阿奇霉素肠溶胶囊,每日1次,每次0.25克,口服;克林霉素分散片,每日3次,每次0.15~0.3克,口服;壬二酸乳膏,早晚涂抹患处,须用力涂抹;过氧苯甲酰凝胶,每日1~2次涂抹患处。


注意:痤疮表现为红肿、化脓等炎症性反应时,选用一种口服抗生素。用药1周或皮损改善后应停药。


3.调节体内的雄、雌激素水平


药品:螺内酯和西咪替丁(不常用,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宋先生的病情属于Ⅰ度痤疮合并感染,小刘推荐了阿奇霉素肠溶胶囊口服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


STEP 3 中医用药方案推荐



听了小刘的话,宋先生觉得很有道理,不过,他还想了解一下中药有没有独特的治疗方法。“肯定有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小刘补充道。


中医辨证论治的七种办法



NO.1:泻肺清热法



本法适用于肺经风热证。风热属阳,阳热偏旺,热盛伤肺,肺热熏蒸,蕴阻肌肤。


症状:皮损常以红色丘疹为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颜面潮红、口干渴,大便干结,苔薄、舌红,脉浮数。


药品:栀子金花丸口服。



NO.2:清胃泻火法



本法适用于胃经实火证。暑热侵犯脾胃,嗜食辛辣油腻之品,以致湿热困阻中焦,循经上蒸,外发面部而成。


症状:皮损常以颜面、胸背较大的红色丘疹,有的呈结节、脓疱,伴唇口干裂、便秘、尿黄、纳呆,苔黄腻、舌红,脉滑数。


药品:戊己丸口服。



NO.3:清心泻火法



本法适用于心火亢盛证。因心火亢盛,积热上冲颜面而发。


症状:皮损常以丘疹和脓疱为多见,伴心烦易怒、口舌生疮、目赤肿痛、便秘,苔薄黄、舌边尖红,脉弦数。


药品:一清胶囊口服。



NO.4:清肝利湿法



本法适用于肝经湿热证。肝主疏泄,性喜调达,肝郁则病。或性情急躁,或情志不畅,肝失疏泄,郁久化火,过食膏梁厚味,则生湿助热,肝郁与湿热共存,外泛肌肤而成。


症状:皮损以炎性丘疹、脓疱为主,伴有烦躁易怒,胸闷不舒,目赤口苦,大便秘结,苔薄腻微黄,舌红,脉弦数。


药品:龙胆泻肝丸口服。



NO.5:活血化瘀法



本法适用于肝郁血瘀证。病久不愈,邪聚不散,肝郁气滞血瘀,经脉失畅,或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气血受遏,凝聚而成。


症状:皮损经年不退,肤色红或暗红,伴烦躁易怒,胸胁不舒。女性患者多伴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苔薄微腻,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沉细涩。


药品:当归苦参丸口服。



NO.6:滋阴降火法



多见于肾气渐盛之期,先天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相火偏旺,循经上蒸。肾阴不足则肺胃津亏,以致阴虚内热,外发本病。


症状:痤疮颜色较暗,痒痛不显,常伴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咽干、口渴唇燥、心烦等症状。


药品:知柏地黄丸口服。



NO.7:健脾化痰法



脾虚不运,忧思伤脾,水湿内停,湿聚成痰,日久化热,湿热夹痰,凝结肌肤而成,适用于重症痤疮。


症状:皮损以结节、囊肿、瘢痕为主,皮疹痒痛相兼,伴倦怠乏力,便溏,苔白腻,舌淡红,脉濡滑。


药品:推荐参苓白术丸口服。



根据宋先生的症状,小刘推荐了一清胶囊。


最后,小刘叮嘱宋先生要注意生活中的三点调养:

① 免过劳,保证充足睡眠。

② 注意个人卫生,可用温水勤清洁面部,不要用手挤压以免引起炎症扩散。

③ 饮食要注意少食辛辣刺激、高脂肪、高糖类等食物,避免烟、酒、浓茶、咖啡,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发送#精品#到药店人公众号,

多篇精品文章任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