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心生态 于 2017-4-23 10:33 编辑
金樱子Jin ying zi Rosa laevigata Michx 金樱子,中药入药始载于《雷公炮制论》。为蔷薇科常绿攀援灌木植物金樱子Rosalaevigata Michx.以成熟的假果或除去瘦果的成熟花托(金樱子肉)入药,另外根、叶均入药。 【形态特征】常绿攀援灌木,高可达5米;小枝粗壮,散生扁弯皮刺,无毛,幼时被腺毛,老时逐渐脱落减少。小叶革质,通常3,稀5,连叶柄长5-10厘米;小叶片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6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稀尾状渐尖,边缘有锐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黄绿色,幼时沿中肋有腺毛,老时逐渐脱落无毛;小叶柄和叶轴有皮刺和腺毛;托叶离生或基部与叶柄合生,披针形,边缘有细齿,齿尖有腺体,早落。花单生于叶腋,直径5-7厘米;花梗长1.8-2.5厘米,偶有3厘米者,花梗和萼筒密被腺毛,随果实成长变为针刺;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呈叶状,边缘羽状浅裂或全缘,常有刺毛和腺毛,内面密被柔毛,比花瓣稍短;花瓣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数;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有毛,比雄蕊短很多。果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果梗长约3厘米,萼片宿存。花期4-6月,果期7-11月。
【产地分布】产陕西、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喜生于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海拔200—1600米。 【采收】10-11月果实成熟变红时采收,除去毛刺,晒干。 【炮制】取净金樱子,略浸,润透,纵切两瓣,除去毛、核,干燥。(《中国药典·2015》《中国药典·2010》《贵州·2005》) 金樱子 取原药材,筛去灰屑及杂质,撞擦除去残留毛刺、果柄及宿萼,淘净,干燥。(《江苏·2012》《贵州·2005》) 炒金樱子肉 取净金樱子肉或金樱子,置锅内,文火炒至带火色,有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山东·2012下册》) 蜜金樱子 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金樱子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红棕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金樱子100kg,用炼蜜20kg。(《全国规范·1988》) 盐金樱子 取盐用适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液喷淋于金樱子肉内,拌匀,稍润,置锅中,用文火炒至黄褐色,取出,晒干。每100kg金樱子肉,用盐2kg。(《吉林·1986》) 【性味】酸、涩、平。 《开宝本草》:“味酸、涩,平温,无毒。” 《景岳全书·本草正》:“味涩,性平;生者酸涩,熟者甘涩。” 【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 《滇南本草》:“入脾、肾二经。” 《本草经疏》:“入足阳、手阳明,兼入足少阴经。” 《本草汇》:“入足太阳、少阴,手阳明经。” 【功效主治】固精涩尿;涩肠止泻。体虚下焦不固,滑精;尿频;白带过多。肠滑脱肛,久泻;久痢。 【配伍应用】1.本品与芡实配伍可治遗精、尿频、白浊、白带过多等症。 2.与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等配伍可治气虚不固,泻痢不止。 此外可治崩漏下血,子宫下垂等症。 【用量用法】内服:6~18g,煎汤、熬膏或制丸剂服用。 【使用注意】本品功专收敛,故有实火、实邪者不宜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