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望西域 耿恭:孤城保卫战(终结篇)

 金色年华554 2017-04-23

遥望西域 耿恭:孤城保卫战(终结篇)

原创:陆开武

公号:春风巷(ID:cfx8963)

(接上篇 遥望西域 耿恭:孤城保卫战(三))

六、英雄落寞

耿恭回到京城的第二年,建初二年,公元77年,金城(兰州)、陇西一带的羌人造反。

刚刚升为长水校尉的耿恭上疏朝廷,提交自己的平叛方案。汉章帝阅后,很感兴趣,将耿恭招来详谈。

不久,汉章帝派遣耿恭率领三千人马,作为副车骑将军马防的副手出征西羌。

马防是谁?

大名鼎鼎的伏波将军马援的二儿子。知道“马革裹尸”这个成语吧?马援就是其版权人。

耿恭率部驻扎枹罕,就是今天甘肃临夏,直接与羌人作战。

遥望西域 耿恭:孤城保卫战(终结篇)

第二年,羌人一部的烧当羌部投降,马防调回京城。耿恭继续留下来征战,最终降服羌人各部。

战,是打胜了,耿恭自己却倒霉了。

耿恭当时出兵陇西时,曾在奏疏中建议:“已故的安丰侯窦融早前长期经营河西,在当地羌胡部落中威望很高。现在的大鸿胪窦固,就是窦融的孙子。在收复车师战役中,窦固功劳卓越,声名显赫。应该让窦固代表汉朝,坐镇凉州,镇抚羌人;马防驻守汉阳,恩威并举。”

应该说,耿恭的这个建议很符合实际,利用窦氏家族的威望和影响,稳定当地羌人,同时以马防驻军威慑,一软一硬,可保羌胡各部落稳定。

但在马防看来,功劳和风头都被窦固抢了去,自己成了个跑龙套的,心中大为不爽。

更主要的原因是,窦氏家族、耿氏家族、马氏家族均为当时名声显赫的皇戚贵胄,马防的妹妹还是当今的皇太后,也就是汉章帝的母亲。而窦氏家族和马氏家族均出自河西,窦氏家族因窦融备受光武帝刘秀宠信,风头压过马氏家族,两家族之间一直憋着劲。耿氏家族虽说源自河北,但与窦家走得比较近,两家子弟常常一起出征打战,应该属于同一个阵营。

耿恭如此建议,招致马防不满,梁子就此结下。

战事结束之后,马防指使监军李谭上奏汉章帝,弹劾耿恭畏惧出战,听到征召的消息时口出怨言,牢骚太多。

从疏勒保卫战死人堆中爬出来的耿恭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对汉帝国的忠诚、勇敢,地球人都知道。何况建言征战羌人,还是耿恭向汉章帝上疏的。李谭如此信口雌黄、造谣诬蔑,不怕了解内情的汉章帝收拾吗?

遥望西域 耿恭:孤城保卫战(终结篇)

吊诡的是,汉章帝偏偏信了!将耿恭下了大狱,后来免除公职,撵回老家。

也许,汉章帝是不想得罪舅舅马防,只好委屈耿恭了。或许,汉章帝是想借此事,打压耿氏家族的风头。要知道,耿氏家族跟随刘秀南征北战,居功至伟,耿氏子弟遍布军中,是一支不敢小视的力量。

可惜耿恭,威震西域的一代铁血悍将,成了宫廷政治的一枚棋子,任人摆布,竟落得如此窝囊、凄凉的下场,最终郁郁不得志,终老于家。

英雄,没有被战场上的最后一支流矢、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往往是被流言、黑幕、阴谋击中,结局悲凉,抱恨终身。

历史的天空,总是布满英雄弯曲的倒影。

纵然现实多么的龌龊、不堪,还是遮蔽不住英雄的光芒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永生。

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遥望西域 耿恭:孤城保卫战(终结篇)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人所秉持的价值观。

孔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虽然看重生命,却绝不苟且偷生。这实际表明了儒家关于生命价值的态度。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还有一段话广为人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即使选择死亡也是为正道而死,要有一种浩然正气。

这种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后世的各个时代。

十三世纪中叶,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欧洲人惊惧:“上帝之鞭来了。”

遥望西域 耿恭:孤城保卫战(终结篇)

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迂回攻打四川钓鱼城,就是今天的重庆合川县,准备顺江而下攻取南宋。钓鱼城在守将王坚带领下,誓死抵抗,连毙蒙古数员大将,就连蒙哥大汗也被火炮击中身亡。

殊死不屈的钓鱼城不仅打退蒙古大军的进攻,而且迫使正在欧洲节节胜利的旭烈兀大军匆匆撤回争夺汗位,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基督教文明。

直到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守将王立为保全百姓,以“不可杀城中一人”为条件,正式结束钓鱼城之战36年的抵抗历史。

蒙哥汗曾留下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民。蒙古人在侵略世界的过程中杀人过亿,凡是抵抗的城市都被屠城,而且是被屠得干干净净。

惟有钓鱼城抵抗了36年而全身而退,用实力让魔鬼放下了屠刀。

遥望西域 耿恭:孤城保卫战(终结篇)

宋蒙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延续近半个世纪,是蒙古势力崛起以后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的一场战争。

尽管宋王朝重文抑武,国力孱弱,在这场野蛮与文明的较量中一开始就胜负已定,但在崖山的最后时刻,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小皇帝和十万军民蹈海自尽;文天祥率领残军如飞蛾扑火义无反顾;岳麓书院的几百名儒生在潭州之战全部捐躯……一群由知识分子率领的最后的抵抗者用生命谱写了大汉民族最为悲怆决绝的挽歌。

遥望西域 耿恭:孤城保卫战(终结篇)

从耿恭率数百士兵坚守疏勒城,鏖战数万匈奴铁骑,直至最终13人生还玉门关的这场保卫战起,舍生取义、坚守气节的的基因就潜藏于这个民族的血脉之中,生生不息,百炼成钢。

就像大老粗李云龙所说:“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

是啊,狭路相逢勇者胜。

记住耿恭,就是记住我们的来路,就是记住这个民族曾经的荣耀和魂魄。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