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北汽新能源:如何应对退坡?换电技术发展如何?

 壹碗牛肉面 2017-04-23

上海车展正在如火如荼的举办中,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先企业,北汽新能源也带来很多新能源产品,展示其新能源实力,在车展媒体日,电动君参加了北汽新能源的访谈活动,了解到北汽新能源对于未来的规划是十分清晰的。以下是访谈活动的Q&A,看看北汽新能源到底是这么说的。

受访人从左到右依次为:

张勇: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

郑刚: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陆皓:北京新能源汽车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Q:今年是造车新势力的元年,面对新势力的竞争以及国家补贴逐渐退坡,双重压力之下北汽新能源会有什么应对措施?

郑刚:

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未来的思考,大致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两大历史性的阶段,它的转折点是补贴问题。

第一阶段是科技部推行十城千辆中国示范运行到2020年左右,补贴完全退出,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驱动示范。之后补贴完全退出,将进入市场驱动,我们战略也根据不同的时代在做不同调整和变化,简单来说我们战略要从补贴驱动的时代领先者主动转型创新,力争成为市场驱动的电动车时代领导者。

综合来讲,在政策驱动的时代主要靠快速反应推出产品,然后靠市场的运营和服务创新打开用户的认知瓶颈,围绕着政策来进行市场的设计与研究,这可能是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市场驱动的阶段,我们觉得应该表现出几个最大的特点趋同,就是几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汽车的四化趋势,是行业本身的特点。第二个趋势是消费者和市场,年轻化成为市场的主流。第三个趋势就是整个行业,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车由于补贴带来的错位竞争,在补贴后时代将进入全面的对位竞争,到那个时候呈现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车高度融合、高度驱动,市场相互融合的阶段。

抓住三个战略方向,第一就是技术,从过去单纯造车本身的技术,向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和跨界合作进行技术转型和升级。第二就是品牌年轻化。第三就是产品的服务化。凡是能抓的住这几个趋势的,未来一定会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Q:北汽新能源推出EC180最早认为的战略规划就是EC180打三四五线城市作为初级用户培育,一二线城市是EU、EX,打一个量。不知道是不是面临今年17万的销售目标,所以EC180也是集中一二线城市卖,很多三四线城市用户都买不到。

张勇:

我们现在在三四线城市EC180的销量占65%左右,一二线城市反而是少数,这是第一个数据。第二个数据,在全国的布网从去年三季度才开始,开发一个网络从选店到选址再到验收,最后是人员培训、车辆到位、销售,一般是半年的周期,我们已经在快马加鞭。现在谈的意向就是山东、河南、河北,包括山西、湖南、四川、浙江这些区域,考察完毕签署意向合作的经销商,县级和地级城市经销商已经有二百多家。当然现在建成验收并且卖车的就五六十家,预计到今年6月份这个数据可能会突破一百家。跟战略方向无关,与渠道布设包括服务网络建设能力密切相关,如果车卖出去服务跟不上对我们来讲是有影响的。根据网络布设的进度来同步推进车辆的销售,方向仍然是以国民车来实现全国市场的销售,走三四线城市为主的营销策略,没有变化,正在按部就班往前走。

Q:听说7月份可能会出一款快充版本的EC180,快充肯定是面向一二线城市,三线以下城市没有快充桩,快充版本是否会抢占一二线城市EU、EX市场。

张勇:

可能还会稍微晚一点,其次,现在在三四线城市我们也有充电桩合资公司的报表、数据,三四线城市的快充桩建设非常的快。快充车型主要是面向一二线城市租赁市场,因为租赁车辆如果不能实现快充对于用户的体验不理想。但是它的量我认为仍然没有慢充的车型多,因为三四线城市家庭停车位也方便,家庭用电也很方便,也很便宜。所以我认为那个仍然是主流。

Q: 2017乃至2018年新车型规划如何?

张勇:

第一款是EX400L,这个车型是一个A级的紧凑型SUV,它的亮点有三个部分。第一是全新造型内饰设计;第二续驶里程做到了400公里,包括电池性能优化也做了进一步调整;第三,加了智能驾驶的辅助系统,这个车型应该在明年上半年推出。

第二款EH300,是B级车,是国内首款面向商务和行政市场的纯电动轿车。

第三款ARCFOX-7,是一款超级电动跑车,百米加速三秒以内,最高车速可以达到250公里以上,这个车三季度将宣布上市接受预定。

第四款,ARCFOX-1,两门两座个性时尚的小车,它也会在三季度宣布上市。

其它,像EU系列将推出300公里的车型,刚才您讲EC180推出快充版车型。

Q:我们知道充电技术是新能源车发展的阻碍,想请问北汽新能源换电技术进展如何,以及北汽新能源未来在这方面的计划。

郑刚:

换电发展的历史很早,以色列一家公司在十多年前在全球希望换电模式变成可能,无论充电还是换电,都是汽车领域在探索产品对市场契合的能源补充方式的新商业模式,但是因为是商业模式所以不能离开商业运行环境。

先从商业运行的环境痛点来看,不管到太原还是到北京,经常会发现一些快充桩旁边有五六辆车等着充电,其中大部分是出租车,充一次电通常半个小时,排四辆车就是两个小时,这就意味着这两个小时不能投入运营,充电以目前的技术又不能三两分钟就充完,所以电动出租车问题就是充电问题,充电时间长、充电桩不好找,导致出租司机和出租公司对于出租车电动化的积极性不够、兴趣不大,这是最大的问题。

基于这个商业模式痛点的发现,我们在四年前开始研究是否可以进行通过换电的方式实现商用,电动车的商用化,现在发现技术可行、商业模式走的通,利益相关人都能够得到利益保证,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商业模式是很好的,利用这个机会也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历时两年多时间研究的成果。

换电运营模式比充电在出租领域到底有哪些好处,我们总结了六条。

第一,我认为最大的好处是对于出租司机来讲,就是没有改变汽车使用习惯。燃油车大家习惯就是没有能源了找到一个加油站,开过去两分钟、三分钟加完油就走人,这是一百年的司机驾驶员的使用习惯,想把它改成到哪去充电,说老实话等那么长时间很难!换电最大的好处就是与使用习惯不违背,两分二十秒一块新的电池补充了,全部是全自动机器人抓取,吻合使用习惯,而且方便快捷。

第二,安全。给到一个数据,总体来说,相对于燃油车,电动车更安全。电动车自燃的概率,总体是比燃油车低的。出现自燃这种状况,90%都是在电动车充电的时候,尤其是大电流快充的时候是有安全隐患的。换电的安全就是在于将过去分散的、离散的、每一个车自己在不同的环境和方式之下的离散型快充,变成集中的、有组织的、更好条件下的慢充。 夏天热、冬天冷,对快充桩和电池有极大的考验,但是在我们的换电站里四季恒温、恒湿,充电环境大大改善,所以更加的安全。

第三,对电池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30%左右,多次的快充对于电池的使用是有影响的,一般的厂商会推荐大家主要用慢充,偶尔用快充,如果长时间一直用快充,也希望定时用慢充进行自检。在商业应用时出租司机没电要运营肯定快充,在换电站所有电池都是统一电压下慢充,慢充的好处是更加符合电池需要,而且慢充的过程可以给电池进行一次体检,将不均衡单体电芯的电压进行再均衡,这个就保证了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将近30%。

第四,节约城市资源。在满足同样的车辆能源补充要求下,用换电的模式建站比建分散的充电桩,总的投资要低70%,它的土地资源利用率要提高一倍以上。在这个方面一根充电桩一天的时间只能够服务几台车,最多是十多台车,一个换电站,双通道换电站一天至少两百台车的服务量。所以可以节约整个社会资本,可以节约北京很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充电的过程中尤其是慢充一个桩对一个车,加上停车位,停车位的资源一比一,换电三分钟走一个,一个大致的停车位可以服务两百个车。降低了整个社会资源投入。

第五,减轻城市电网的压力,同时提高用电效率。我们实现了平抑波峰和波谷电力,更加有效可以将本来浪费的波谷电流用起来。每年中国要自然流失万亿度的夜间用电,我们换电站都是在夜间自动的充电,利用好波谷电有效的提高电能资源,也是环保的体现。

第六,换电模式有机会通过车电分离的方式来降低购车者的一次购置成本,来降低电动车的使用门槛,现在买车大家都知道同样的车为什么电动车贵一倍以上,就因为有电池,将来这个电池如果可以集中运营,我们只是租电池,我们只买这个车,它比燃油车还要便宜,因为没有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这个当然还在探索,商业模式还没有走通,包括政策限制,国家对于电池一致性审查要求,法规上还有障碍,但是这不影响我们未来的进一步探索。

Q:当下新能源车型各自有各自的经营侧重。出行、环保、安全这三个因素下插混和纯电哪个模式可以更加均衡满足这些要求,或者哪一个更优。

陆皓:

插混和纯电技术是各个厂家普遍使用的技术路线,从去年的整体销量情况来看,中国市场新能源车的销量53万辆,其中60%以上是纯电动车,40%不到的是混动。从现在的整体市场态势来说是纯电动占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上海的情况可能有一点不太一样,因为上海整体的政策支持还是支持插电混动、纯电,环保角度来说纯电是满足零排放、零污染的技术模式,毕竟插混还是需要油。

另外,我们的友商一部分做插混,同时也积极的开发纯电动的车型,某些原来不开发纯电动车型的友商也开始推出纯电动车型,如此来看我们觉得纯电动技术路线更加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为什么北汽新能源从诞生开始就坚持纯电动的发展路线,这个纯电动发展路线除了刚才说的零排放、零污染之外,纯电和插混竞争早几年,还牵扯到两个问题,一个是里程焦虑另外就是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问题。

里程焦虑,原来纯电动汽车只能实现150公里或者是160公里续航里程,现在大家看到我们今天推出400公里续航里程的车型。逐渐的里程焦虑问题会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而慢慢的被弱化掉,现在400公里续航里程就是传统燃油车一箱油的行驶里程,一箱油四五百公里。

另外一个情况是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以前觉得没有地方充电。现在上海的充电设施基本上是比较完备,上海以及周边的高速公路,江浙沪一带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比较多,全国充电桩数量14.2万根桩,北汽新能源贡献公共桩有近一万,随着充电桩的普及,大家对于里程焦虑以及使用的便捷性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这几方面长远来看,纯电动汽车发展会更加有潜力和前景。

Q:北汽新能源的产品在过去四年当中一直是产业冠军,产品是决定了品牌销量的重要因素,这次车展看到了很多新能源汽车,未来怎样再去保持自己的冠军,有什么技术方面举措?

郑刚:

产品上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两个品牌竞争。第一个策略,叫两条腿走路,指的是与我们的燃油车共平台产品,另外是全新平台。第一条路,共平台是一年两个新车的速度推进,今年普遍上达到三百公里以上,四百公里续航的车也很快要推出,也开始储备了五百公里的,只是还有赖于进一步的验证,所以我们的想法在共平台上重点是提升续驶里程,提高品牌可靠性,为未来消费升级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条路,全新平台, ARCFOX-7很快开始正式接受中国用户的预定,ARCFOX-1也在两个月之后正式的开始发售,全新平台也已经开始发力了。还有几款车会以每年一款的速度推出。产品叫全系列,技术叫两条腿走路。

第二个策略是双品牌,双品牌就是北汽品牌系列之下重点强调车本身的性价比和它的续驶里程以及可靠性;到全新的品牌,我们将重点突出的是科技、个性以及智能化,在这几条我们也都做了相应储备。

这是第一个方面,刚才说的两条腿走路、双品牌竞争都是产品和市场端,第二个方面主要是在公司的战略,这个战略我们仍然坚持产业链竞争的战略。不仅做产品还做服务,不仅做整车制造还要做产业链的上下游,从电池、智能电网、运营、服务、分享汽车,整个产业链我们仍然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产业链的竞争能力,而不仅是整车公司的OEM厂的竞争力,这一点也是坚持的第二个原则。

第三个原则,我们还是坚持以技术创新,核心技术作为未来持续竞争的基础。我们以高比例年均13%营业收入的力度投入研发,未来虽然不会持续那么高,但是我们也一定会高出传统燃油车公司很多的力度,继续投入科技研发和技术储备。

给大家报告一下,近期,研发中心和总部,包括营销公司将从原来采育搬到亦庄,原诺基亚工业园。我们将在那里建立一个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在这个创新中心,未来的十年投一百个亿,打造资金密集、人才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创新平台、公共的开放平台,为此我们跟跨国公司、国际技术与研发机构,跟国内主要是北京的院校以及供应链合作伙伴,大量的项目将在那里孕育孵化,所以从研发来讲我们的发展后劲十足。

最后一个就是人才。战略方向与资金再到位,没有合适的人干不出好东西,所以我们过去的这四年,主要的任务是加大在全球领军人才、高水平人才的集聚,我们在研发、制造、质量、供应链包括公司的管理层,我们都引进了大量的外籍专家,国内的业界领袖和学者专家,这些人的加盟极大的提高我们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管理水平。但是从去年底开始,我们开始眼睛向内,更加注重内部人才的发掘培育和催化,我们成立了内部的企业大学,我们称之为人才发展学院,我们也成立了卫蓝商学院,将从领导力培养和人才队伍能力提升的角度,进行大规模的内部人才孵化。从知识技能到国际视野,从战略管理到竞争策略,未来我们中层以上的干部每年将有非常多的时间,保障用于脱产培训,进入新能源人才发展学院进行培养。所以未来,我们希望在形成高精尖领军领域的人才全球化,但是我们在核心的金字塔中腰,广大中层管理团队还是着眼于本土化自我培养。

在产品上、战略上、技术上、人才上几个领域我们打组合拳,力争能够在未来“十三五”继续保持电动车领域领先地位。同时,进军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前三名,这是我们的目标。

之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提过,对未来下一个阶段,目标不是做单项冠军,是要做全能冠军。全面提升企业整体战略能力和经营素质的前提下,做好市场上的冠军!这样的企业才是真正由大变强,由领先者成长为领导者,这就是我的一点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