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似——似而不似,不似之似

 自华居 2017-04-24
京派画家姜开选2017-04-23阅读原文

点击这里一键关注

每个人

都具有享受美的权利

在国画的世界里

无限的美等你来发现

让国画带给你

美好瞬间

喜欢姜开选老师作品

请联系夙世铭轩文玩商会

以下为图文

“神似“与“形似”对称,指主客观相统一

由事物的表象到意象的深化

即“神者形之用,形者神之质”

北宋苏拭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之说。意思是如果以形论画之高低是幼稚的。袁文曰,“作画形易而神难。形者具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凡人之形体,学画者往往皆能,至于神采,自非胸中过人,有不能为者。这里指的是人物画,其实对于山水而言也是如此。”黄休复论“六法”云:“惟形似、气韵二者为先,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其“气韵”即“神似”。这里重点指出形与神的关系,缺一不可,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可分割。

晁以道、杨慎、李贽等,皆有阐述,“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故”形神兼备”是绘画艺术的定论。后又有人提出似与不似之说,指画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不只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有所概括、取舍、调节,以求收到比生活更高的艺术效果。

《中国绘画理论》的艺术形象,不只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有所概括、取舍、调节,以求收到比生活更高的艺术效果。大家注意这里是重点既【取舍、调节、概括。】初见于明代沈颢《画麈》:“似而不似,不似而似。”清代石涛题诗亦有:“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现代齐白石也说过“不似之似”,其实是石涛说的“不似似之”。黄宾虹说:“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皆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

我认为这种说法也只能对中国画而言,并非皆指。傅抱石曾列作画程序:不似(入手)——似(经过)——不似(最后)。这里所说的似与不似是指画家对物象的转变过程,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

但是以董其昌为代表的一些人,为了抬高自己,打击别人,将历代山水画家分为南北二宗,把偏重写意的划为南宗,把偏重写实的划为北宗。南宗以王维为代表,北宗拉出了李思训。于是竭力恭维南宗,排斥北宗,好象他们那些文人是正统正派,其实正是一群没有骨气的人,他们进而又把南宗推向玄学,唯心的画论就泛滥起来。至今仍有人拿此说奉为经典。这就使【不求形似】流于逸笔,使现实主义的中国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明代王绂当时就提出了批评说:今人寥寥数笔,自矜高简,或重床叠屋,一味颟顸,动曰:不求形似,岂知古人所云【不求形似】者,不似之似也,彼烦简失宜者,乌可同年语,托士夫气,藏拙欺人也。

我们上面提到过重点,似与不似其实就是对物象的概括、取舍、调节。现在有人把它曲解为不似就是不象,就是变形,所以有很多"作品"以丑、怪、歪为能事。这就违背了前人提出此言的初衷。所以说不管似与不似,一幅好作品要形神兼备才是最终目的。

文中国画均为姜开选作品

喜欢的朋友请联系夙世铭轩

京派画家姜开选中国画教授平台

中国绘画理论推广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里学习中国画

夙世铭轩掌门人私人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