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古人用的兵器, 现代人拿都拿不动?

 好了明理 2017-04-24

其实为什么现代人不怎么拿的动古人的兵器呢,主要是因为古人经常打仗,士兵经常训练和作战,自然就熟练使用兵器了。

古代兵器是实战的,兵团作战不同于武功切磋,兵器重量大占很大便宜,而且很多兵器是马战用的,重量加惯性杀伤力才大。古代的实战大枪(非红缨枪)都有三米长儿臂粗,前有枪头后有枪镦都很重,使用者拿它的重心,耍它的武艺就是玩转它的重心,用巧劲,不需要你用很大的力气。我想青龙偃月刀等80多斤是有可能的,一是骑马,二是它不是让你举重用的,是让你抡起来杀敌的,用巧劲。

武术源于战争,而刀剑枪棒及演化的长短兵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武人用重兵,文人配轻剑。

练拳自然以重刀、重棍为根基,练时是以身体带动四肢,适应了兵器,拳自然有新的提升。

那么,真实的古代兵器,究竟有多重呢?

《说唐全传》演绎的隋唐各路好汉,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为什么一个比一个厉害?就因为他们的兵器一个比一个有分量。比如,书中所表的第一条好汉李元霸,手使两柄铁锤,重八百斤,排名第六的伍天锡,手使一柄混金铛,重二百多斤,这样的分量按理说也够重了,但跟李元霸交手,只一个照面他就败下阵去,简直不堪一击。唐朝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661克,八百斤的铁锤,其分量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多斤,即便是最优秀的举重选手也不可能把它举起来。这样的描述,显然是小说家姑妄言之的虚构。

被称为“汉初三杰”的张良,国亡家破后拿出全部家财在东夷招募到一位大力士,并替这个大力士做了一个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叫他在博浪沙埋伏,伺机行刺秦始皇(《史记·留侯世家》)。秦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53克,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其分量相当于今天的60斤。最终的结果,大力士把铁椎扔偏了,砸中的是秦始皇的副车,但从中也足以看出这个大铁椎的威力。

三国典韦,非常勇武。他善于使用双戟和大刀,“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表达了对他勇猛精神的赞美(《三国志·典韦传》)。三国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20克,那时候的八十斤相当于今天的三十五斤。公元197年,张绣反叛袭击曹操的营地,典韦挥动长戟左右冲杀,一叉下去,十几根矛当即被折断。典韦所持的大斧有多重呢?史料语焉不详,但大斧的刃宽却达到一尺,其分量想必不轻,或许正因为此,张绣及随从才会望而生畏吧?

唐初有个大将叫阚棱,擅长使用大刀,有一丈长,两面都带刃。唐时的一丈相当于现在的三米。三米长的大刀,分量肯定也轻不了。阚棱不仅作战勇敢,也爱护百姓,手下的士兵有侵夺百姓的,他绝不姑息一定把这个人杀掉,即使是亲戚旧友也不放过(《旧唐书·阚棱传》)。唐朝还有一个大将张兴,也使一口大刀,重十五斤,相当于今天的二十斤。安史之乱发生时,史思明攻打饶阳城池,张兴一挥刀就杀死好几个人,把攻城的贼军全都震慑住了(《新唐书·张兴传》)。不难想象,如果张兴的大刀没有分量,张兴再勇武,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五代后梁的王世荛,勇敢善战,他所用的长枪用纯铁打成,重达三十多斤(《旧五代史·王敬荛传》)。五代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596.82克,三十斤相当于现在的35斤,如此重的长枪,其威力可想而知。正是靠这杆长枪,王世荛赢得了不少武功。

爱国将领岳飞的儿子岳云,十二岁从军,屡立奇功。每次作战时,他两手各握一个铁锥,重八十斤,冲锋在前,以一当十(《宋史·岳飞传》)。南宋时的一斤等于今天的633克,八十斤的双椎,其分量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00斤。岳云能屡立奇功,与兵器不无关系。怪不得和岳飞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对手金兀术由衷地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为什么古人能有这么大的力气?

第一,习惯的原因。古代以及上古,人类的肌肉承接蛮荒时代的蛮力。看看大猩猩的力气,手撕鬼子没什么问题。有时间去非洲看看,那地方的人,跑几十公里像玩一样,一个人干死两三米长的大蟒,几个人围殴长颈鹿,多大的力气。

第二,基因的原因。有些人遗传了大力气的基因。有些人天生神力,这个不得不信。比如,满清入关前,有明史记载白山黑水山野之地,生女真能开一石弓者十有八九,能开两石弓者十有一二。也就是说能拉开180斤,还有的甚至能拉开360斤。不说能不能连射,就是能拉开需要多大的力气。居明史记载,八旗的弓箭100米能可穿透甲衣,30米内连透三名甲衣。

第三,战争的原因,在距离我们100年前,我们这片土地上还是刀兵火海,要想活下去,没个好身板子是不行的。但是,你要知道,好身板子一定是会上战场,上战场弄不好就死了,好多大力气的死了连后代都没有,因此好多大力气人的基因就断绝了。反而力气小的人基因得意保留。看到博物馆里的重兵器就感觉好奇了,拿不动,舞不了,是不是吓唬人的。还真不是这样,你没见过神迹,就不要否认它的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