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战派方文博:小龙虾精养模式的一些误区与困惑

 刘红妹 2017-04-24



广 · 告



最近几年,各路资金都有向小龙虾养殖业流入的情况,而且速率越来越快,资金体量越来越大,面积动辄上千亩的养殖大户也越来越多,养殖户的年轻化态势也越来越明显。



2016年底,小龙虾养殖面积继续井喷式增长。


新手大多是风闻小龙虾养殖的效益,然后被某些夸大了的投资数据吸引了进来,盲目的进行着投资与扩张。这些外行进来的人,对于风险往往“无知无畏”,连年亏损的比较常见,也有人离开了小龙虾养殖重操旧业。


今年对于新手来说,可能是一个灾年,因为新手不但要少卖半年的小龙虾,而且还要打半年的基础,购买小龙虾苗和水草资料。大致情形是,产值减少一半,投入成本却会增加二分之一,新手一般第一年会亏损的原因就在这里。不过还有个前提条件,如果你的池塘租金成本一平方米在一块钱以下,那么你亏损的压力会小一些,你可以采取低密度养殖办法,第一年把水草和苗种的基础打好就行了;但如果你的土地租金超过两块/平米,那么你第一年亏损的概率就非常高——除非你开发的新塘有自生虾苗和水草。

就个人的客户身份来看,2013年以前,主要由农民种植户和一般养殖户转产而来,到了2014年,开始有教师、白领、工人、司机、创业者以及做服装、皮鞋、甚至房地产的老板,都有向小龙虾养殖行业进入的趋势,这就是风口上的小龙虾的火热态势。



像这个稻田改造的情境,从2014年底开始,一年比一年多,几乎是到处可见。这是一个盲目改造的沙土池塘,实际上这个沙土池塘水草的根部扎不牢,很容易漂浮;它的结构又是精养模式,小龙虾的密度低不了,那么水草的密度就不能低,但是这种沙土池塘水草漂浮概率是很高的,新手的第一年又基本对于水草的护理缺乏经验,这种沙土池塘如果承包了去做精养小龙虾的话,第一年可以说是非失败不可。这就是我要泼一瓢冷水的原因之一。

为了给小龙虾养殖户,特别是外行入门的“小龙虾养殖项目”新手投资者一个风险参考,我将就小龙虾精养模式最常见的一些误区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并表达在养殖一线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几点困惑。其中也许有些是错误的,请批评指正,如果有不同的见解的话欢迎随时提出来。


在2014年以前,我们很少有养殖户知道小龙虾会翻塘,觉得简直不可思议,都认为养鱼才会翻塘,小龙虾怎么会翻塘呢,最近几年大家才知道,原来小龙虾虽然缺氧的时候会上岸,但是有时候恶化严重来不及调理,还是会翻塘。



误区一:小龙虾精养塘定期使用生石灰调水


“定期使用生石灰调水,每亩使用生石灰15到30公斤,划水趁热全池泼洒。 生石灰能够杀菌消毒,改良水质,调节ph值,促进藻类繁殖。”我相信大多数养殖新手在网上搜索资料的时候很容易看到的,甚至养殖过程中有些技术员也会给予这样的建议,然而小龙虾精养池塘这样的做法欠妥。


目前我们一般小龙虾精养密度高,水草多,投喂量大。高密度养殖要求池塘水草高覆盖率,高覆盖率的水草带来过度的光合作用,使得水体二氧化碳的消耗量远超生物呼吸的产生量,结果小龙虾精养池塘的ph值,长期处于高位。


而晚间水草光合作用减弱或停止,呼吸作用旺盛,二氧化碳产生量又大幅增加远超消耗量,ph值下降,天亮光合作用开始加强,ph值回升。


水草的大量存在,使得ph值高位和大幅度波动,成为小龙虾精养塘的常态。

所以呢,我坚决反对,小龙虾精养塘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生石灰。当然啦,清塘时,生石灰则是神器。


误区二:小龙虾精养塘大量投放螺蛳


“亩放螺蛳600斤,分两到三次投放,每次两到三百斤,螺蛳能够清理残饵、粪便、死藻等,从而改良底质和水质,也能够作为饵料的补充,减少因为缺料引起的相互残杀。”


这是河蟹养殖投放螺蛳的公认的方式和看法,我也高度认同。而随着小龙虾养殖的兴起,一部分人生搬硬套,在小龙虾精养塘也大量投放螺蛳,这欠缺考虑。


首先,小龙虾精养塘饲养和投料密度大,对溶氧需求更高。精养池塘小龙虾中后期密度往往达每亩8000尾以上……河蟹中后期则一般不超过1200尾。况且小龙虾会自繁自育,起捕慢的话数量一般都会越来越多,而河蟹中后期无法临时补苗,随着脱壳、发病等死亡情况的发生,数量只会越养越少。    


从养殖密度和饲料投喂总量上来说,小龙虾呼吸和残饵粪便的分解就对溶氧需求更高,更容易缺氧。  


其次,小龙虾的攀附习性要求更高的水草覆盖率,夜间更容易缺氧。相对于河蟹,小龙虾更喜欢攀爬和附着水草,加之密度更高,对水草的破坏远甚于河蟹,有时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一个星期满塘水草夹光的情形时有发生。因而小龙虾塘的水草覆盖率也远超蟹塘的要求,实践中往往达到60%以上才能确保经得起折腾,如果是前期伊乐藻池塘,则要求50%以上。


由于水草高覆盖率,体量又大,夜间水草呼吸作用耗氧量巨大,相比河蟹塘较低的水草密度要求,小龙虾塘更容易导致缺氧上草。


再次,小龙虾养殖户缺乏增氧观念、没有增氧设施,更容易缺氧。“臭水养虾”的错误观念至今还未彻底扭转,小龙虾精养池塘增氧设施普遍缺乏,养殖户大多数都没有安装增氧机,更不论微孔增氧等先进的底层增氧设备了。


相比河蟹,小龙虾精养长期处于低氧环境养殖的状态。如无严重缺氧造成的上草上岸等明显症状,养殖户一般不会考虑增氧的问题。遇到特殊天气,才会临时抱佛脚,使用增氧药品或者潜水泵增氧。



误区三:低温期青苔防控的几种不当处理方式


下面几个都是青苔不当的处理方式。第一个是年前不耕塘,不下基肥,开春盲目下肥,其弊端是土壤板结,营养失衡,青苔蓝藻等有害藻相对于绿藻而言营养要求比较低,容易快速滋生。直接使用鸡粪、猪粪肥等未发酵的肥的话,会致菌、虫、抗生素污染,败坏水质。使用高剂量的碳铵、复合肥等无机肥或者沼气液的话,容易伤草伤苗,剂量小了杀灭效果差,反弹后往往更严重。


第二,青苔初发时,只点杀而未满塘处理;开春后,为节省成本,在青苔刚刚开始萌发时,使用药物点杀,而不做全塘杀灭处理。只杀灭了明显的青苔块,水体和底质的青苔孢子几乎没有受到影响,遇强光或者营养失衡等容易全塘爆发。


第三,青苔防控的“套餐式用药”;有很多养殖户很反感药品经销商,大多数的药品经销商在向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的时候,把技术服务改成了用药指南。比如这种常见的模式,第一天,使用XXX青苔灭和XXX腐植酸混合泼洒杀灭青苔,严重的隔天再使用一次;第三天,使用XXX改底片分解死亡青苔;第四天,使用XXX酸解毒,解除毒素;第五天,使用XXX藻种和XXX肥水膏,培藻肥水;第六天,使用XXX营养液和XXX菌,补充水体营养,稳定菌相,培育良好水色。


这种套餐式用药,成本高,一整套用药涵盖了杀苔、调水、改底、解毒、营养、培藻、培菌等7个方面,几乎把小龙虾养殖能够使用到的药都用了一遍。可操作性差,由于用药多,疗程长,养殖户很容易不规范施药,也容易半途而废草草了事或者改弦更张临时使用其它的青苔防控办法。效果差,易发青苔的天气往往处于不稳定状态,阴雨多,晴天少,雾霾重,水温也低,后续肥水、培藻、培菌等措施难以起效,基本起不到预防青苔滋生的作用。


第四,青苔初发时不处理,等到满塘爆发后寄望于“绝招”一劳永逸。有些常用的“绝招”,例如施用碳铵加磷肥,每亩各100斤以上“肥死”青苔,这种方式的后果很容易导致水草和青苔一起被“肥死”,若青苔没死透则会更强劲的反弹。


在当前雾霾重,晴天少,阴雨多,水源坏的大环境下,青苔治理短时间内还是要依赖杀灭药物——毕竟性价比还是高些。如果确实水源好,无污染,换水又是很好的的青苔防控方式。


误区四:主蟹套虾的虾蟹混养模式


伴随小龙虾行情的升温,为了增加池塘产值,一些河蟹养殖户没有像往年一样对原塘虾苗进行杀灭,而是留存起来与河蟹一起进行喂养,在当年取得较好收益后,第二年不仅不杀灭原塘苗,还外购虾苗进行补充,提高小龙虾的套养密度以期获得更多的收益。


这便是养殖户进行虾蟹混养的大概发展过程,算是虾蟹混养1.0版本,即主养河蟹套养小龙虾。


以虾蟹混养较多的汉川市汈汊湖地区为例,该地区最近三年的河蟹塘大概情况是:2014年平均规格3两,亩产180斤左右;2015年平均规格2两7钱,亩产130斤左右;2016年平均规格2两3钱,亩产100 斤左右。河蟹的规格与产量已经连续三年下跌,虽然大部分蟹塘多少套养了小龙虾,有其收益作补充,却依然大范围亏损。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两个现象:一个是几个河蟹专养塘虽然规格下降产量降低,但是依然远超当地的平均水平;另一个是极个别混养塘,靠河蟹产值就收回成本,小龙虾收益即是净利的情况,取得了难得一见的双丰收。


面对盈亏养殖户最明智,虽然大范围亏损无法排除河蟹放养密度提高和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却在小龙虾火热氛围的裹挟下出现较多弃蟹养虾的转产行为,混养模式下的河蟹也被放到了次要地位,主养小龙虾套养河蟹成为普遍认可的混养模式,即虾蟹混养2.0版本。


在该地区,主蟹套虾混养模式正渐渐被淘汰。


与老养殖户的反应不同,很多新手在分不清主虾套蟹和主蟹套虾的区别的情况下,盲目的选择了主养河蟹套小龙虾的养殖模式,并且想当然的把虾蟹混养的亩产量想象成“河蟹亩产量+龙虾亩产量”。事实并非如此。主蟹套虾混养模式有很多弊端。


首先是,相互残杀。


小龙虾与河蟹脱壳不同步,次数又不同,在饵料缺乏、躲避场所不足或者脱壳期等情况下,极易发生相互残杀,软壳虾蟹甚至会被当作食物吃掉,所以虾蟹混养提高了总体放养密度的同时,相应的也就提高了相互残杀的可能性。


其次,无法补苗。


即使是套养,小龙虾存塘量也超过河蟹,又能自繁自育,只要环境好,相互残杀减少的数量能自然恢复;而河蟹的投放量少,养殖期又无法自繁和临时补苗,只要出现死亡,数量就会只减不增,所以主蟹养虾模式下,河蟹产量容易骤降,规格也受影响。


再次,价格问题


虽然小龙虾正值风口,身价暴涨,但是销售价格波动大,其年度均价,实际上很难超过相同养殖水平下河蟹的销售均价。


最后,水草风险。


小龙虾对水草的危害比河蟹大,数量也容易失控,水草失败可能性大,而成蟹养殖一年一季,时间成本高。   

                          

现实是,主蟹套虾混养模式下,河蟹减产严重,风险骤增,而小龙虾套养增加的收益,往往弥补不了主养品种减产带来的损失。


主虾套蟹的混养模式则不同,虽然相互残杀不可避免,但是小龙虾补苗方便可自繁自育,而且上市规格限制小,一年可以两季以上,少量套养的河蟹(每亩一般不超过400尾),从密度和价值上不会影响小龙虾的大局。


所以,现阶段我们推荐主养小龙虾套养河蟹的混养模式。


误区五:购苗追求一次放足和统一规格


如果我们要一次性放足虾苗,量太大。常见操作有:第一、找中介买苗。第二、向大户购苗。第三、省成本,装载密度大。第四、抢时间,胡乱投苗。这些操作弊端很多,找中介的虾苗经过多次挑拣,损伤大,而且来源复杂,病害多。向大户购苗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由于工人不足,起苗和挑拣时间过长,一般来说,小龙虾两个小时内最好,但是大户一般无法满足这个条件。量大了以后,指望物流和工人严格按照运输要求和投苗程序,也不现实,损失会很大。


其实,没有必要一味追求虾苗的规格统一。


首先,相对于脱壳期、密度大、水草少、饵料缺等因素引起的小龙虾相互残杀,规格差异因素其实对小龙虾影响较小。


其次,规格统一难度大,一是多渠道进苗,二是池塘自生虾苗,规格差异几乎不可避免。


再次,高频率轮捕轮放是小龙虾养殖获得高产的必要手段,需要经常捕大留小和临时补苗,规格必然出现差异。


最后,虾苗规格过于统一,导致成虾规格阶梯分布不明显,很容易出现价好的时候规格没起来,等规格大了密度高了,价格又太低的窘境,不卖的话呢,池塘负载又过高,容易发病,水草生态也易崩溃。


下面是我总结的关于小龙虾购苗的9项注意:第一、就近原则,很多说法是2小时,我推荐是塘口到塘口1小时以内最佳,红爪尖青壳虾成活率好。第二、农户对农户,点对点上门购苗,尽量不要中介经手。第三、起苗量大的不要,一般每天每亩5斤以内虾苗最保险。在天气稳定、不缺氧、没有药物刺激的情况下,一亩地起5斤左右的虾苗比较安全,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就很有可能有药物刺激、变天缺氧等,再就是放养密度太大,又或者是虾苗有发病迹象。第四、工人人均50亩以上的塘口,注意虾苗是否脱水时间过长,体色发红。第五、运输方式,防晒防风,轻拿轻放,低密度装载,水草铺底,保温保氧,禁止打冰。第六、到塘口先水浴2到3次,适应水质和水温,然后浅滩均匀投放,自然下水,禁止药浴。第七、虾苗下塘泼洒抗应激药物,根据情况少量多次。第八、下塘大概一星期,虾苗适应环境后,使用刺激性小的药物消毒杀菌。第九、百亩以上的养殖大户,应把池塘分为50亩以下小塘,依据各塘水草情况依次投苗,分批购买,切勿“电话购苗,等苗上门,一步到位”。


小龙虾交配是多雄一雌还是多雌一雄?雌虾一年到底繁殖几次,一生又可繁殖几次?涉及种虾的雄雌比例、老虾的销售、补苗时机等方面。


小龙虾苗的工厂化育,到底技术上过关了没有?涉及苗种的存活率、虾病的免疫预防、养殖的效率等,再就是满足养殖户特别是大户的“放心苗”需求,。


最后希望各大企业能够出钱出力,像对待螃蟹苗一样,花同样的精力把小龙虾苗做好,谢谢大家。

END

来源 |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