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药物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种类很多,根据其作用和临床应用,可分为: 健胃药与助消化药、 制酵药与消沫药、 瘤胃兴奋药、 泻药和止泻药。 一、健胃药与助消化药 (一)健胃药 健胃药——系指能促进唾液、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的消化机能,从而提高食欲、加强消化的一类药物。健胃药可分为:
3、盐类健胃药 内服少量盐类,通过渗透压作用,可轻度刺激消化道黏膜,反射性地引起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增进,促进消化;又可补充离子,调节体内离子平衡。
主要有:
(二)助消化药 助消化药是一类促进胃肠道消化过程的药物。多数就是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如:胃蛋白酶、淀粉酶、胰酶、稀盐酸等。 当消化液分泌不足时,助消化药起代替疗法作用,临床上常与健胃药配合应用。 瘤胃兴奋药 浓氯化钠注射液 为10%氯化钠的灭菌水溶液。无色透明,专供静脉注射用。 作用与应用 能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促进胃肠蠕动及分泌,增强反刍。当胃肠机能减弱时,这种作用更加显著。常用于前胃弛缓、瘤胃积食、马骡便秘疝等。 注意事项。 用时不宜稀释,不可漏出血管外。一般只使用一次,必要时第二天再使用一次,不宜反复使用。心脏衰弱的病畜慎用。牛、马200至300毫升.或每千克体重1毫升。 制 酵 药 鱼石脂 为棕黑色浓厚的黏稠性液体。有特臭。易溶于乙醇,在热水中溶解,呈弱酸性反应。 [作用与应用] 具轻度防腐、制酵、驱风作用,促进胃肠蠕动。常用于瘤胃腋胀,前胃弛缓,急性胃扩张。 外用有温和刺激作用,可消肿促使肉芽新生,故10~30%软膏用于慢性皮炎、蜂窝织炎等。 内服时,先用倍量的乙醇溶解,然后加水稀释成3~5%的溶液。 消 沫 药 二甲硅油 是二甲基硅氧烷的聚合物。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或几乎无臭,无味。在水和乙醇中不溶。能与氯代烃类、乙醚、苯、甲苯等混溶。有刺激性。 [作用与应用] 内服发挥消沫药作用。能消除胃肠道内的泡沫,使被泡沫贮留的气体得以排除,缓解气胀。用于瘤胃泡沫性臌胀病。作用迅速,约在用药后5分钟起作用,15~30分钟时作用最强。 临用时配成2~3%酒精溶液或2~5%煤油溶液,最好采用胃管投药。灌服前后应灌小量温水,以减轻对局部的刺激。 四、泻药与止泻药 (一)泻药 泻药是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肠内容积、润滑肠道、软化粪便,促进分辨排泄的一类药物。 按泻药作用的机理可分为四类: 容积性泻药、 刺激性泻药、 润滑性泻药、 神经性泻药。 2.润滑性泻药 药物来源于动物、植物和矿物。属中性油,无刺激性。能润滑肠壁,软化粪便,使粪便易于排出。 常用有矿物油液体石蜡; 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等植物油; 猪脂、酥油等动物油,故又称油类泻药。 (1)液状石蜡 石蜡油 是从石油中提炼。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无臭,无味。在日光下不显荧光。中性反应。不溶于水和乙醇,在氯仿、乙醚或挥发油中溶解。能与多种油任意混合。 [作用与应用] 石蜡油在消化道内不发生变化,亦不被吸收,而且能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故起软化粪便、润滑肠腔的作用。 作用温和,无刺激性。用于小肠阻塞、便秘、瘤胃积食等。患肠炎病畜、孕畜亦可应用。不宜长期反复应用,因有碍维生素A、D、E、K和钙、磷的吸收,降低物质消化及减弱肠蠕动。 (2)植物油 各种食用植物油。 [作用与应用] 内服本品大部分以原形通过肠道,起润滑肠腔、软化粪便,以利排便作用。适用于大肠便秘、小肠阻塞、瘤胃积食等。 不用于排出脂溶性毒物。慎用于孕畜、患肠炎病畜,因一小部分植物油可被皂化,具有刺激性。 3.刺激性泻药 刺激性泻药内服后,在肠内代谢分解出有效成分,并对肠黏膜感受器产生化学性刺激作用,促使肠管蠕动,引发下泻作用。 亦能加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可使孕畜流产。本类药物种类繁多,包括含: 蒽醌苷类: 大黄、芦荟、番泻叶等; 刺激性油类:蓖麻油、巴豆油等; 树脂类: 牵牛子等; 化学合成品: 酚酞等。 其中大黄、蓖麻油、芦荟、番泻叶为兽医临床常用。 (二)止泻药 止泻药是一类能制止腹泻的药物。腹泻是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或疾病。 在一定意义上,腹泻是机体保护性防御机能的表现,可将毒物排出体外。 但腹泻却影响了营养成分的吸收,尤其久而剧烈的下泻导致机体脱水和钾、钠、氯等电解质紊乱,甚至酸中毒。 治疗时,应根据病因和病情,结合各药作用特点,采取综合措施,即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并举。 腹泻多因病原微生物引起,故一般常与抗微生物药、消炎药、制酵药配合应用。 依据药理作用特点,止泻药可分为四类: ①保护性止泻药——通过凝固蛋白质形成保护层,使肠道免受有害因素刺激,减少分泌,起收敛保护黏膜作用;鞣酸、鞣酸蛋白、碱式硝酸铋、碱式碳酸铋等。 ②吸附性止泻药——通过表面吸附作用,可吸附水、气、细菌、病毒、毒素及毒物等,减轻对肠黏膜的损害; 如药用炭、高岭土等, ③抑制肠道平滑肌——通过抑制肠道平滑肌蠕动而止泻。苯乙哌啶、复方樟脑酊、阿托品等; ④抗菌药——抑制肠道病原微生物,消炎止泻。 2.吸附性止泻药 (1)药用炭 活性炭
系将木材在密闭窑内加热烧成,研成黑褐色微细的疏松粉末。 无臭无味。不溶于水,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而降低药效。必须干燥密封保存。 [作用与应用] 药用炭性质稳定,不被消化,也不被吸收,颗粒小,表面积大 (1g药用炭总表面积达500~800 m2),具有多数疏孔,因而吸着力强,可做吸附药,能吸附胃肠内多种有害物质,如病原微生物、发酵产物、毒素、气体以及生物碱等。以减少毒物及肠内容物对肠黏膜的刺激,并能阻止毒物在胃肠道内吸收,呈现吸附性止泻作用。 用于腹泻、肠炎、阿片、马钱子等生物碱类药物中毒的解救药。外用做创伤撒布剂。 锅底灰 (百草霜)、木炭末可代替药用炭应用,但吸着力差。 注意事项 ①药用炭附着于消化道黏膜,保护肠黏膜的同时,可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在吸附有害物质的同时,也能吸附营养物质,故不宜反复应用。 ②药用炭的吸附作用是可逆的。用于吸附毒物时,必须随后给予盐类泻药促使排出。 ③禁止与抗生素合用,以免降低抗生素的药效。 ④可吸附其他药物,使药效降低。 (2)高岭土 白陶土
取自天然的含水硅酸铝,主要成分为硅酸铝 。白色粉末,有脂肪感,不溶于水。 [作用与应用] 内服呈吸附性止泻药作用,吸附力弱于药用炭。并且白陶土带有阴电荷,所以,对带阳电荷的物质吸附力强,对带阴电荷的物质基本无作用。 可用于胃肠炎、幼畜腹泻的吸附止泻药。 |
|
来自: wangyuanqi77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