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概念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按内容性质,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组合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押韵与否,又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古代诗歌都是可以歌咏的,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心中有所感想,则用语言来表达;语言还不足以完全传达内心的体会,则用歌颂吟唱的发放表达;而歌咏仍不足以抒发内心,则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这三种表发方式都是发自于内心,再配合乐器的演奏。更多古诗词学习内容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孔子曾对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又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晋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 这是陆机对于文学体式风格而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一是指诗歌因情感激动而作,二是从诗的特征上强调了诗的艺术本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