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爱之名: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荐书:《自私的父母》

 紫紫2266 2017-04-24
京师心理

大学堂


(图:郝小好作品)


“我是为你好”这句话你一定很熟悉。

你去XX师范大学吧,女孩子学什么XX呢,又累又不能照顾家,当老师有假期呀,我这也是为你好。

我看这个男孩挺好的,个子高高的,家庭和工作都不错,你还是相处下去吧,我这也是为你好。

出国人生地不熟的,我们不放心啊。家乡这边又有熟人照顾,生活又轻松,还是留下来吧,我这也是为你好。

不知不觉,我们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父母以爱之名所编织的陷阱里。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经常使用的逻辑就是:我对你这么好(A),你必须听我的(B),否则你就不是好孩子(C)。电影《黑天鹅》中尼娜的母亲就是如此,她是曾经辉煌的芭蕾舞蹈演员,因沉湎情爱,生下私生女断送舞蹈生涯,因此她认为肉欲和性爱是毁灭性的,强迫女儿停留在十余岁的懵懂之中,以爱之名对女儿怀有不正常的控制欲。


生活中,许多父母的A是比较明确的,即他们的确是在付出,他们甘愿为孩子付出一切看得见的利益,如金钱等物质利益,或时间和精力等精神利益。有些父母的A则不明确,在外人看来,他们对孩子极度缺乏耐心,甚至会严重虐待自己的孩子,但是,和前面的那种父母一样,这些父母一样会认为自己对孩子有极大的付出,譬如,我给了你生命,我认为这个付出就足够了。这种“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表面上是将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其实不过是渴望将自己的自恋幻觉强加给别人而已。



《自私的父母》

自恋心理与关系研究专家尼娜·布朗教授(任教于老道明大学)在《自私的父母》一书中提出:

如果一个人在几乎所有的场合下,都持续、极端的关注自我,行为在大多数情况都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即使有些行为看上去是在为别人着想,那他就处于一种破坏性自恋模式(过度的自我陶醉)。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这是整个人类不断繁衍并传递爱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有了孩子就自动成了好父母,“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懒惰的逻辑,是父母们为自己开脱的最佳借口。真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自恋型父母出于这个借口,往往会出现一些破坏性的教养行为,夸大自我,缺乏同理心,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过分的寻求关注等等。

 

自恋型父母不允许孩子成长为与自己分离的、独立的个体,孩子从一出生就受到父母自恋行为态度的影响,在成长中可能会有如下经历:(可以对比一下自己的经历)

  1. 作为父母的延伸而存在。

  2. 处在家长的控制之中,成年后依旧如此。

  3. 任何时候都必须优秀满足父母的期望,即使他们作为成年人有着自己的需求和自我期望。

  4. 理应体察家长的需求和愿望并努力满足他们。

  5. 任何时候都应该关注父母,并仰慕他们。

  6. 被期望牺牲自己的生活和幸福来照顾父母。

  7. 理应理解父母的感受,但是不指望、也从来没有感受过父母对自己的理解。

  8. 决不能犯错或者判断食物,因为这会对父母影响不好。

  9. 如果父母需要,应该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满足父母。

  10. 不应该有任何独立、自主的行为。



(图:帆仔作品)


如果父母在亲子互动中表现出破坏性自恋模式,孩子一般有两种反应:顺从或者反抗。顺从的孩子越来越努力取悦自己的父母,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成年,一旦觉得别人不高兴他们就非常焦虑,从而花大量的功夫让别人满意。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对自己的认识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而反抗的孩子不会试图取悦父母,因为他们知道那根本不可能,他们表现的好像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不考虑别人的需求,与别人保持距离,保持自我认定的立场。他们很难信任别人,会故意避免建立有意义、令人满足的人际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在当时意识不到,甚至现在也不能完全理解小时候的经历如何影响现在的自我、人际和行为方式。事实上,孩子随时随地都在接收父母有意无意传递出的信息,他们吸收这些信息,并且在这些信息的影响下做事,这一切的发生经常是无意识的,父母的破坏性自恋模式已经对孩子长大成人后的生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面对这些负性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本书提供了一些策略和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变成一个勇敢、坚强、坚韧的人,有能力开始和维持一段有意义、有满足感的人际关系,这样的自我不会再受自恋型父母的负面影响。


1

放弃幻想

父母或者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你想要他们改变而改变,父母对过去事情的看法很可能与你不同,他们意识不到你的伤痛或者对你的伤痛不敏感,而减轻幻想让你变得更现实。

2

使用自我谈话和自我肯定

举一些例子,我永远不应该犯错转化为我可以从错误中学习。我应该是完美的,转化为我有很多强项,我正在努力改善我的缺点。

3

表现出利他的行为

对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做善事,不渴望得到任何回报,也不期望做的事有任何结果。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看望行动不便的老人等事做事。

4

主动帮助别人

更多的倾听别人,减少谈论自己的问题。不着急解决别人的问题,不要试着掌控别人的生活等等。

5

找到美丽和惊奇

拓展自己对美的定义,随时准备迎接新事物。找回儿时拥有的一些惊奇感,会发现身边充满了奇迹。

6

改变节奏

被固定的行程捆绑住,会限制你开阔视野、遇到新的人,错过新的挑战,限制你学习、发展你的资源、才能,减少了选择的机会。但改变节奏也不是生活严重动荡,而是试着做一些其他事情看看对你是不是有用,在某方面给自己充电或者获得其他积极的效果。

7

在生活中使用正念

集中注意力,集中于重要的人、事、物上。

8

去掉自己身上自恋的行为态度




此外,书中还给了我们很多调整自身、增强自我、让理想自我变成现实自我、最终掌握自我的策略。希望看完这一本书的所有人,都能放下对过去的纠结,也不要再将从父母身上沿袭的自恋幻觉强加给自己的下一代,放下对别人的控制欲望,学会将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彻底的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感激已经拥有的一切,更加深沉、更加踏实的活在当下。




作者 | 莉亚

编辑 | 莉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