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小学生说话方式的父母,没法成为谈判专家

 书法初步 2017-04-24

本文由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者 Ann Densmore(言语治疗师助理,SLPA)

编译 七君


和小时候相比,学龄儿童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沟通方面。小学的儿童常常遇到如何交朋友的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常常认为自己应该是“独立的”。初中的孩子遇到的大多数问题是如何在群体中和同伴相处。


一些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特别敏感,会就任何事情和同伴发生冲突。在这个阶段,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沟通特点,根据学龄儿童的特点有技巧地和他们沟通,并且引导孩子和别人谈判。



学龄儿童的沟通特点


学龄儿童(6-11岁)的交流方式有这些特点:

 


开始用复杂的眼光看待世界


学龄儿童开始用复杂的眼光看待世界。比如,他们开始思考抽象的东西,并且能够用逻辑来对世界上发生的事进行推理。他们开始思索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并且能用客观的标准来看待事物。




目的性变得更强


学龄儿童说话的目的性变得更强。他们在做事以前会更有条理,会先计划再行事。他们的沟通方式多是命令式的,受到自身愿望的驱动。


对父母的态度开始变化


学龄儿童对父母的态度开始变化,有时孩子希望更独立、叛逆,但有时却非常依赖父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让家长觉得很头疼,因为他们开始需要个人空间。有时他们会需要父母,但有时却会突然大发脾气。如果父母还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他们会很生气。


开始质疑父母的权威


学龄儿童开始质疑、怀疑父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不认为父母是权威。这种情况很正常,因为孩子开始更具有批判思维。有时候父母会感觉很受伤,因为孩子看起来和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说话开始看眼色


学龄儿童开始根据情况转换沟通方式。年纪很小的孩子总是用同一种方式和人沟通,不管沟通对象是谁,也不管场合。但是学龄儿童已经知道要根据场合、根据对象来调整说话方式。他们也很容易从电视、同龄人等渠道学到新的说话方式。


开始封闭自己


学龄儿童开始变得不愿意打开心扉。不管小时候和父母关系怎样,学龄儿童开始慢慢把自己的思想封闭起来,因为他已经慢慢开始有了家庭以外的生活。



开始变得更幽默


学龄儿童开始具有更成熟的幽默感。学龄儿童开始学着说笑话、讲双关语,也能开始玩更复杂的游戏。他们开始理解给成年人看的电视节目,也能开始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并进行分析。


家长如何和学龄儿童沟通


针对学龄儿童的变化,家长如何和学龄(6-11岁)儿童沟通呢,下面是一些技巧:



找准时间点


孩子开始上学以后可能就没那么多时间和父母说这说那,他可能也慢慢开始不愿意和父母全盘托出自己的心事。所以作为家长要找合适的时间和孩子沟通。




别再把他当小孩子


用成熟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别再把他当小孩子。学龄儿童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大人看,如果家长还和小时候那样和他说话,他会感觉很丢人、很受伤。比如,你可以用建议的方式:“我希望你能尽快开始学习。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做作业?”而不要用命令的方式:“我得和你说几遍你才肯写作业?”


尊重你的孩子。问问孩子的想法,理解他的需求。如果孩子对你有所隐瞒,也不要大惊小怪,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秘密,这样他才会觉得你尊重他。


问具体问题


问孩子具体的问题,别问模棱两可的问题。别问:“今天学校怎样啊?”你可以问:“老师怎么点评你的作文啊?”也别问有引导性的问题,比如“你觉得这样和我说话对吗?”你可以说:“你这样和我说话我心里不好受。”


不要无根据地否定孩子


不要无根据地否定孩子。别说:“真可笑,这怎么可能?”你可以说:“真的吗?”你对孩子的评论应该是具体的、有根据的,而不是含混不清、带有人身攻击成分的。



复述孩子的话


用成熟的方式复述孩子的话。当孩子表达完以后,你可以再把孩子的问题复述一遍,并且问他“我这样想对吗?”通过这种方式,你表现出尊重孩子的思想,让孩子感觉你是理解他、原因倾听他的,这样孩子才愿意和你说更多。


善用幽默化解尴尬


承认自己也会犯错,但可以通过打趣的方式。有时候幽默是化解争端,或者提要求的最佳方式,不管对大人还是小孩都有用。如果你愿意用幽默的方式承认错误,孩子会很敬仰你。


别再下命令


让孩子给自己定规矩。别再给孩子下命令。比如可以让孩子给自己定时间计划表,你在一边提一些建议。学龄期的孩子需要你给予更多的自由。


别冷战


如果孩子不愿意和你说话,也不要冷战。有时候孩子突然失去对你的信任,但是别和孩子赌气冷战,这样情况会变得更糟。有时孩子对你说狠话,千万别往心里去,这是他们要求独立和个人空间的一种方式。




怎样教孩子和别人谈判




那么,怎样教孩子和别人沟通呢?


哈佛谈判计划(HarvardNegotiation Project)的主任RogerFisher教授认为,成功的谈判技巧能够让双方都获得最好的解决方法。哈佛谈判计划的研究者之一BrucePatton教授认为:


“当孩子和别人建立起社会关系,并且更了解对方的利益的时候,他们自己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化,这个时候就更容易得出解决办法。”


在教孩子谈判技巧的时候,要让孩子意识到,满盘皆赢或者满盘皆输这样的想法对双方都是不利的,最重要的是了解双方各自的观点,然后达成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下面就是一些给家长们的建议:


别总想处处争第一


在孩子情绪平静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不必事事都要争当第一。虽然孩子都希望赢、不希望失败,但是在和同伴协商的时候不必要处处争先,要体会别人的立场。


如果孩子通过谈判没有获得最好的结果,家长也不要一味责怪孩子。在大人围观孩子协商的情况下,孩子受到了很大压力。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先用批判的话打头,比如“你输了呀,真是没救了。”如果你这么说,孩子的心情会非常低落,或许就不会听你的教导了。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争议


如果孩子和同龄人发生了矛盾,你应该先让孩子冷静下来,然后让孩子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同龄人的争端。



孩子需要意识到,双方只是意见不同,但别把问题升级到对方“有毛病”、“性格不好”这样的层面。


家长可以帮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问题表述出来,要确保孩子的意见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但要注意定一条规则:“不能把原因都归到对方身上”。


找到“共同利益”


家长要帮助孩子意识到解决争端要靠两方面共同努力,大家要考虑对方的立场。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找到“共同的利益”。


比如,学前班的孩子的共同利益可以是“大家继续一起玩”;小学的孩子的共同利益可以是“大家做朋友”。共同利益不一定是一个物品,而可以是友谊、和平或是其他的东西。


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共同利益以后,谈判就会变得容易得多。大人世界的谈判往往也是这样,国家领导人就要找到共同的利益——保护环境、防止战争。



创造维护共同利益的方法


可以鼓励孩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去寻找解决方法。比如,如果两个孩子都想玩同一个iPad,那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一起想出一个方法来,比如轮着玩,或者用手机交换iPad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孩子都已经冷静下来,而且已经意识到双方有共同的利益(比如“我们都想要愉快地一起玩耍”)。

 

用客观标准来评价事物


所有的谈判都得依赖一些标准。年纪小的孩子不容易区分主观和客观的差别,常常认为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明白。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公平”的标准列出来,比如“每个人在表达意见的时候,别人不能插嘴”、“不能打人或者骂人”。孩子在以后的谈判中也可以用上这些规则。如果双方都同意这样的规则,那么他们就可以开始和平谈判。



Roger Fisher教授认为,家长注意不要用“贿赂”或者威胁的手段逼迫孩子同意某个规则,比如用吃的东西或是惩罚。


有时候让孩子平静下来很难,即使是高中生也很难在激烈的争吵中迅速平静下来。这个时候家长要耐心等孩子情绪平静,比如可以等孩子休息了一个晚上之后再讨论解决方法。


准备备选方案


有时候双方没法达成一致,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帮孩子找到备选方案,比如可以让双方列一串解决方案,看看有没有多种可以备选的选项。比如对方一定坚持要先玩iPad,那可以让孩子取出足球,问对方愿不愿意一起踢,这样就可以用备选方法解决冲突了。






不过瘾,请戳

今年5岁的《环球科学》清华科学夏令营等你发车,无人机 + 新版干货实验

为什么歪果仁不会亚洲蹲?可能是因为这根筋不对

学校教给你的这6条知识已经过期了

失传的8个伟大发明,连NASA也想复原

只有人类才明白竖起食指的奥义吗?

为什么你脸大、鼻塌、咪咪眼、小短腿?

圆滚滚的河鲀一生只能生气7次?

一只蚂蚁走丢后的8种可能结局

狗狗歪着脑袋是为了卖萌吗?


把科学带回家
ID:bringsciencehome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转载请联系 kids@huanqiukexue.com


图片来源:The Parent Resource Centre, Educate Empower Kids, The New Age Parents, anglescomic, MomJunction, latino4u, KidsLin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