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明智慧”。无论我们学习什么亦或做什么,当遇到困惑跟难题时,都会在浩瀚的国学经典中找到答案。《易经》更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国人思想的根源跟价值观的成型都是来自于《易经》。 物欲横流、浮躁极端的当今社会,每个人仿佛都很忙,为名为利,为家庭为生活。科技越来越尖端,物质越来越发达,可人们的心态却越来越不平和,贪婪、自私而狭隘,伴随着困惑、迷茫与孤独。究其根源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就是缺乏敬畏感。 离婚率每年都在飙升,忽然之间仿佛大家都格格不入了,婚姻基本的相濡以沫与携手同心打了很大的折扣,紧接着就出现孩子的教育问题跟家族的和谐问题。最后演变成社会问题。纵观中国发展二十年前听到离婚两个字如同天外之物。那时人们的理念就是,结婚就是过日子、在一起就是一辈子。对另一半的责任跟对家庭的忠诚,是长相守的动力跟对婚姻长久的敬畏。 现在非常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对人性贪婪的考验,是人性没有约束没有敬畏的最终结果。当很多身居高位的为政者纷纷下马的时候,当人毫无敬畏感打开欲望的大门之时,就是灾难来临之日。 现代人,如何寻回生命的意义?找到幸福生活的根源,那必须是要有敬畏感。 ![]() 首先:敬畏天地 中华人文始祖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我们的祖先通过细致的观察跟总结,怀着对天地的敬畏,总结出八种自然现象即八卦,通过八卦又衍生出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就是人生中所遇到的六十四种现象。给我们的人生境界提供了最好的参考物。先祖用超然的智慧把天地自然的状态“挂”(卦)在我们面前,“观天道以立人道”,让我们时时警觉。 当人类不择手段,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换来生活的安逸之时,就要想到自然无声的反扑跟报复。 当一个人得意腾达时,就要做好物极必反的思想准备。 当欲望膨胀、为所欲为时,要明白天理昭昭、善恶有报的轮回。 老百姓讲“抬头三尺有神灵”、“做事要对的起天地良心”表现的就是心存良知、对天地宇宙能量的敬畏。 再就是:敬畏君、亲 这里所说的敬畏,是指爱戴。所谓“君”者,狭义指帝王,而广义则是指一切德高望重、长者、在高位的领导者等。对他们我们要尊敬、爱戴,要尊卑有序。次序的建立是为了融洽更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各安其位,各得其所,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亲”,则是指亲人、亲属,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孝是做子女之根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父母养育之恩似天高,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是很难得人心的,也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的。 最后:敬畏 师者 “建国君民,教育为先”,一个国家初期的建立,教育是放在第一位的,重中之重可想而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思想的建立,师者的功劳是功不可没的。“尊师重教”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生命的意义是要有使命感、责任感跟幸福感,当伦常乖舛的时候、当礼崩乐坏的时刻,当人性为所欲为的时候,一定是我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出了问题。当我们用敬畏感去对待身边万事万物的时候,赋予我们的一定是和谐跟安康。 原创:大成之道国学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