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闲话

 老刘tdrhg 2017-04-24

序:

正月十五随感:
又见婵娟照万席,谁家把盏恨别离?身耽逆旅心忽乱,玉兔元宵不忍提。


思乡随感:
霜花暗结露初离,宿燕惊飞草又齐;远客遥知风物旧,行装早整待归期。


先把自己偶尔胡绉的2首7绝放上。于是读者就可以知道,我说我不懂诗词,那是有根据的。比如随便说一个,‘结’就出律了。(那当然也是有借口的:我有口音,我就管那个字一直念jie3,你怎么着吧你!咳!)也就是说,下面要说的一些关于诗词的闲话,其实都是瞎说八道,都是外行谈内行,盲人骑瞎马,撞到哪算哪。在谈论的过程中, 我当然要把自己当作权威的,不然一没了气势,哪里还好意思来谈?所以,这权威会一直冒充下去的。如果读者不满意我信口开河把名满天下的诗人词人不当回事, 您板砖拍将过来就是。

下面要谈的诗词,除非特别注明,都是我的一个朋友写的。先放一则试试风头,回头我还要征得其同意。还有一些是她特意介绍来的,据说很多是很有名气的。整理起来很费劲,很多,要是还要把风格杀的统一了,或者补充更正说法之类的,措辞客气或者圆满,或者查资料找佐证旁征博引之类的,费时会更多,肯定是以后的事。现在我只是剪接,不打算改动,这样殊几快些,在走前能有个大模样。

要整理的东西突然多起来了,请读者原谅我的疏懒与阙漏或者桀误。每篇篇幅长短不拘,以短小为主,不然会更容易看厌烦的。先谢谢你。

 

还有一点,就是,这些文字是根据聊天纪录整理的,也没怎么润色,几乎是原样的剪接连缀,所以呢,就显得嗑嗑巴巴的,而且一句一句的,前后联系不是很紧密。我的意思是说,我平时说话还算是流畅的,比这个诗词闲话里的结巴要好一点点儿。^^

2003-03-18

 

001

[一川雪净绿春池,新燕约风沾露栖,莺语一声惊谁梦,乱花过尽泣吟低]


后2句好些,喜欢第3句。 你既然是惜春,就不要提雪尽的事了吧。那是想说明春天到了,然后又去了。 这样虽然全面,却伤害了主题

比如,1川碧草怎么怎么着,直接从草,着手,然后到花,草绿意浓,浓到至极,自然春尽了,花开到绚丽之最,别写它败,把草和花都写得是绚烂到顶点,就收笔。 这样惜春的意思不用点,自己不就出来了么。反正你无论写什么,格律是形式,心里得有明确要表达的东西, 然后才围绕那个主题构思,然后组句。我说的挺好,其实我也不咋样,人都‘夸’我理论上还行。

莺语一声惊谁梦, 比如这一句,单看多好啊,跟春天也有关系,但跟惜春关系就不大了。或者也可以关联,可得别的句子也这样。比如,要是写春天怀念亲人,多好,莺语一声惊谁梦。

我看了你的4句,觉得你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可整体上是为了凑4句,所以搁一块儿呢,就略显凌乱。当然了,谁其实都是凑句子的,也就是凑的尽量别太着痕迹,或者痕迹越不明显越好要是自然天成,那非得大才不可。我不知道别人,反正我是不行的。 也就是说,凑得天衣无缝,那还不是上品,只是所谓才气很大。而浑然天成,谈何容易。所以,一旦掌握了格律,而那也确实是很容易掌握的事情, 关键还是内容。而如果意境有了,即使不大附和格律又能怎的?这就是人和衣服的关系,或者是人的心灵和人的肌肉的问题。

我的意思是说,这些形式,稍微留点心就可以搞的很好的。而意境,那才是功夫,也是做人的功夫吧。但如果你考虑这些问题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有别的迷惑接种而至。随便举个例子,就以诗词为例 (噢,顺便说一下,平仄的问题,词更要讲究些),毛泽东诗里的大气,不是谁都可以写出来的。那么,跟人有关,别人就没有这样的气魄,没有这样的想法。问题的另外一面是,他也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比如换一个人,杀也没做,胸中却雄心1.55万丈 很可能也写出了这样或者类似的诗词来。可这时候,人们又该说他是空谈,没实质,没内容,属于坐而论道之流,严重了还要涉及品格人品杀的。

词比诗更有艺术性?这话从何说起呢?谁说词的格律比诗更严格? 有人偏爱诗,有人是词罢了。那格律是人创的。本来没有格律的,有人写了个好的长短句,就定下了基调了 还是那句话,有了内容,什么格式都可以,管他是诗还是词还是打油。词的格律之所以这么定下来,是因为那个人写的好,别人以为按照这个格律写,就会很好,很有节奏等等。可好的节奏,好的形式,何止千万,7是这几百个词牌可以限制得了的?


002

[三月江南丝柳长,小楼过雨宿轻凉,一声莺语惊谁梦?满目飞花人断肠]

这个好多了。先不用看平仄,看诗已经有意思的多了,喜欢前3句。 月,江南,平仄不对, 丝柳应该是柳丝好,建议改为 初春2月柳丝长。雨过楼台宿清凉(清应为仄,但喜欢清凉2字连用)。 燕语莺嘤惊谁梦?(原字声不对,应仄, 谁也有疑问,姑不论),第4句似应为:飞花满目断人肠。 第3句 燕语莺嘤 虽尚可,总有落俗套之嫌。 没有细想。:) 又想了想,还是你的第3句好,‘一声莺语惊谁梦?’,好,不用改了,也不用理会平仄的。:) 全诗为:初春2月柳丝长,雨过楼台宿清凉。一声莺语惊谁梦?飞花满目断人肠!


嗯,喜欢华丽的词缲,也许每个人都打那过来过。 可真象你说的,知道平淡之中见真情,或者平淡的有味,那就得很多东西做基础的了,比如阅历,比如体会,比如思考,等等等。 有时候刻意追求的平淡,还不行,但那也总算是入门了。阅历么,我认为主要是思考方面的游历,而非身体的游历。 年龄的问题我们无能为力,可这不是年龄的问题,跟年龄无关。任何真挚的感情和人生的体会,都跟年龄无关吧。



003

[江南叶荷独自开,寂寞低吟堪徘徊,嫣然一笑入谁梦,问尽春色无人来]

好句子啊。你发现没有,平仄是乱的。可是,诗却是好的。 而且很明显的,自己的感情融进去了。当然,原来你写的,多少也融进去些。可我觉得,这4个句子,似乎在吐露着自己的心声, 一种复杂的感情上的波动在里面环绕着。嗯,是的,至少不象原来那么做作,为写而写,而是开始表达自己,或者试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了。这就是我说的,感情,内容,要远比格律重要的原因。

[ 春来柳絮飞不定,诉与明月恨总多,看尽人间风雪事,何处玉笛共清歌]

嗯,这个就明显不如刚才那个感情上真实。但句子比刚才那个好。 他们说你这2都很不堪?不符合格律?哈,他们,嘿嘿。不评论也罢。那么现在内容有了,格律么,就是改的问题了么。那不合,就改贝。 改不过来,或者不舍得改,就想办法‘救’贝。还不行,就由它去,也不怕的。比如,我来改一下看看。改第1首。 噢?你那个叶荷有什么特指么?不然为什么单单说叶荷呢?那用叶荷来表达春色?

江南草绿竞花开,嫩柳浅塘堪徘徊;嫣然一笑入谁梦,问遍春风寂寞来

1?似乎第2句平仄不对,咋没注意呢,嘿。其他3句似乎都注意到了,嗯,忘了第2句了也许。回头我再看看。(那就浅塘嫩柳堪徘徊)不是,应该是2211221的,我肯定是搞错了。下面的2句对的。嗯?似乎乱了。我再看。哈哈。&^&*()*&^&,都乱套了,重新来过。嗯,你找一个平仄,排好,这么一路改下去就是了。 反正我的意思是,只要有了内容,格律总是能凑上的

(---注:这是改的一个失败例。咳)



004

[江岸柳烟初试黄,窈窕秀荷立水央,人道江南春色好,轻燕斜雨过谁墙?]

[三月江南花正红,一帘烟雨绿涧淙,低吟浅斟咏不尽,只恨春归春又匆]

嗯,好。我有点喜欢。第2首不如第1首。 第1句江岸柳烟初试黄哪来的?自己写的么?好极了!嗯,这个‘试’字好。第1首含蓄。人道江南春色好,轻燕斜雨过谁墙。多好的句子啊。 又平实,又含蓄,意味悠然,平仄虽不符,且不用理会的。但那个‘秀’不好,窈窕也不大妥当。因为破坏了含蓄。只需要平平的叙述就是了, 要把感情藏起来。比如,荷叶微垂水珠凉之类的。立水央也稍觉生硬。

(改为:江岸柳烟初试黄,清荷宿露风满塘,人道江南春色好,轻燕斜雨过谁墙?)

嗯,那个清荷宿露风满塘 就比原来的好,因为不扎眼。 那个秀啊,窈窕呢,感觉就是为了描写而找的句子,不象是天然的。因为你整体都是不动声色的,所以那个,就显得扎眼。 嗯,有雕琢的痕迹。也不是太雕琢了,但4句中,就那句最弱。意思你知道了,怎么改就是慢功夫了,你这个清荷宿露风满塘就已经有点那味道了。轻燕斜雨过谁墙?好极了。你看,那个轻,和斜,用的又自然又好。

(又改为:江岸柳烟初试黄,小荷宿露风满塘,人道江南春色好,轻燕斜雨过谁墙?)

嗯,嗯。悟性高,这个‘小’就比那个‘清’来得高明。 那个满,改为过之类的咋样?过,也不太好。后面也有一个过了。满呢,一个是太大了,风,跟后面的斜雨不配,还有一个是,那意境不美。 小荷带露宿清凉 如何?似乎哪里见过这样的句子,别搞成是谁的原句了。嗯,雨过楼台宿清凉。

(再改为:江岸柳烟初试黄,小荷宿露细风凉,人道江南春色好,轻燕斜雨过谁墙?)

嗯,嗯。细风凉,改为风轻凉咋样?噢,也不一定就好了,我也是觉得西风凉不大好。

嗯,暂时就这样了,意境暂时就这样了,然后就考虑平仄。 你这是,哈哈,1212121,怎么跟跑操的似的。哈哈哈,乐坏了。看看能改或者是能救不。135不论,仄起平收。 那么,第3句改一下就可以了。我还觉得‘沿江柳雾试初黄’也挺好的呢

我改一个平起平收的看看。

沿堤柳雾试初黄,乍绿薄荷染半塘。漫道江南春色好,轻忽雨燕过谁墙




005

[响筝鹏举借风高,意气心随付锦韬。自恃平生无憾事,云穿一线尽扶摇。风筝。作者:老爷]

[小窗昼静独徘徊,门前疏帘扫翠苔。忽见飞花三两片,回风舞过小溪来。作者:杵臼]

‘风筝’很好吧。就是太白。鹏举,借,锦韬,都很雕琢。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个就是内在的东西了。虽然意思比较的好了,但远没有行云流水般的顺畅。好在也没有几个人能那样。哈哈。 自恃平生无憾事,这样的口气,虽然豪气,可明显的自77人,(风筝和无撼事,联系不起来) 从而使得整个诗很浮。他自己想必是得意的,尽管嘴上可能会谦虚。我倒是觉得,诗词的夸张,不是夸耀。

忽见飞花三两片,回风舞过小溪来---这个很好。前2句稍弱。

所以,我说,平仄不是主要的东西,根本不用去理会的。因为那实在是很简单,1,2个小时就全部搞通了,包括粘对、拗救、‘八病’里的3平孤平什么的。关键的是内容,是境界。这又是跟人的修养分不开的。 没有那境界,即使是有高远的词句,他也不知道好,或者以为是好,之类的。更何况还以懂得格律自豪什么的呢。好在呢,都是个玩艺,也不用太认真的,自得其乐就是了。我知道的,有的句子,我很佩服其用词啊,字啊,典故啊,古诗词的功底的。也许人家确实是有学问吧,可我不欣赏这类,或者不喜欢这类,或者是喜欢欣赏不来。我喜欢真性情的那种东西,无论什么形式都行,哪怕是大白话呢。 喜欢那种不讲格律,随心所欲,可又感情真挚的句子。

(我看了诗经以后,才觉悟到词藻是苍白的) 对。我也喜欢的厉害。而且即使词藻用的好,用的花团锦簇,依然不是上品。当然,这也是一个个人的喜好。我年轻的时候,理解不了这个平实的好处,也觉得,唯有那豪华的字句,才是好的。豪华的字句不好把握。但把握不把握的,没有关系,关键不是水平多高,而是一种平实的态度。 文学功底只是一个技巧而已,跟做人是一样的,人的能耐有大小,地位有尊崇,钱财有多少,可那都不是关键的东西,不是衡量一个人的要素, 或者说不是主要要素。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忱恳踏实老实的态度而已。 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那个房间的诗, 我没怎么看,就当时看了几句,觉得咱们说的诗的好处和毛病, 那里面都体现出来了,觉得要留下记录回头发给你,好让你揣摩。发给你之后,我就删除了,没再保留。欧洲乔木,记得是在 #唐诗宋词 里的,你回头可以挂那里,可以多看看。另外,如果你愿意,可以把那些句子摘出来,觉得好的或者不好的,或者可以商榷的,或者可以修改的,咱们也可以讨论讨论。另外,你也可以和诗人本人讨论,这样更能把握他们的想法。我倒是觉得,时间这么仓促,他们竟然都能作出很多好句子来,才气很是逼人。诗词养性,哪怕是1句半句呢,读着让人心里很是愉悦,真是很奇妙的事情。

(上次经你提醒后,我注意了一下那个频道,有些句子还真好,我贴出来;
生死寞寞白发长,微身殷勤自茫茫。
世事凄冷空做笑,文字潦草只轻狂。
寒影舞落瑶台月,才情吟断人间霜。
一竿竹丝钓尘梦,小船风雨几徜徉

还有个别的句子
吟罢高歌负手回,无意赏红堆,纵是遍地春花好,人散又何为?

这些东西的面前~人真是脆弱,为它心痛,被它折服,被它俘虏千百次都愿意~ 那心醉是蓦然回眸时的深情,那伤感是夜雨敲窗时的寂寥。文字可真神奇。)




006

[柳青青,山青青,千里澄波一叶行,水长思更萦。月三更,梦三更,欲诉心音终未 能,眉峰恨几层(长相思)]

[落叶萧萧易感伤,芭蕉夜雨更彷徨。多情儿女痴心苦,满腹忧柔枉断肠]

词觉得不错,很好的句子。诗稍微改一点,供参考:

落叶萧萧易感伤,芭蕉夜雨送凄惶。多情女子痴心苦,满腹柔情百结肠

(改的很好,满腹柔情百结肠,尤其喜欢。落叶萧萧易感伤,芭蕉夜雨送凄惶。以拟人的手法。如果是白描手法,把送改为更,落叶萧萧易感伤,芭蕉夜雨更凄惶, 来描写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是不是更自然些呢。)

恩,言之有理。我的本意是不想强调那个‘更’,想让句子再平淡一些,再不动声色一些。原来想改为‘敲’‘催’之类的,平仄不符,后来想用‘落’,觉得虽然比‘更’含蓄些, 但做作,想来想去,就用了个‘送’来敷衍。




007
[
往事依稀何可追
阶前独坐锁深眉
人间悲苦常浇酒
花下多情已化灰
秋日心寒海棠泪,
江南梦断夕阳回
今宵无语频频醉
月里乘风可试飞
]

[清灯一夜照秋霜,何处凝眸愁万行,可叹人生多撼事,多情空教付凄凉]

这2首也好。感情比较真挚,哀而不伤。而且有一种脱俗的开脱, 感情即热烈又含蓄,即浓烈而不腻,即深沉而又清澈。我非常喜欢。

吟风漫步意微凉,
何处天涯信杳茫
漠漠寒烟一勾月,
潇潇落叶九秋霜,
半窗残梦行云去,
万里幽思流水长
谁解今宵堪寂落
明朝且侯菊花黄

这首更是体现含蓄和思念深厚幽长。

意思,句子,都很好。自然,真实。气息扑鼻,感情收放自如。稍微说一句,就是第一个7律,第5,7句的最后一个字,泪,醉,虽是仄声,但尽量要避免压住韵脚,甚至和韵脚音近似的字都避免使用,为的是使节奏抑扬顿挫,感情有张有驰,迂回曲折, 从而增加意境的幽远味道。

好多句子的意境,里面含着的美,都是喜欢的不得了。很多句子本身也喜欢的厉害。象一勾月,9秋霜,且候菊花黄,夕阳回,月里乘风可试飞,清灯一夜照秋霜,多情空教付凄凉,真是精灵般的文字,活了似的。世间有这么美好,美好的忧伤,忧伤得让人唏吁的人类真挚情怀,你说这个世间是多么的美好,让人心醉心碎的美好。




008

西风瑟瑟黄昏迟,寂落情怀个自知
红粉飘零伤秋泪,青山惆怅为谁痴
心头无计解千绪,眉下不觉露半丝。
忧郁本是生来事,清宵莫怨花落枝。
诗,这首要好。感情很有感染力。但不要太过伤风感怀了才好。 我大致改了一下,供简单参考。

金风瑟瑟黄昏迟,归雁行行似旧识(不要轻易点出寂落之类的,要含蓄)
红粉飘零伤秋泪,青山垂首看水痴
心头寂落潜万绪,眉下微合露半丝。
忧郁本当闲常事,忽然又见花落枝。(结尾给你在忧郁里带点无奈而又明媚豁达的色彩。^^)




009

纷纷木落柳风凉,满地飞花易感伤。
微云空度千思绪,秋水细流几柔肠
夜莺啼处相思老,残梦醒时寂寞长
日暮山中人何在,一行清字寄斜阳。

这首写的好,感情真挚,流畅自然。但要注意这么几点,

1,字词:

纷纷木落柳风凉,句子貌似很好,但不妥。纷纷落木,是树叶不断下落,而柳风,是轻柔的风,这2者不配,而且凉,是初秋的景象,那就更没法纷纷落木了。 请体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种情景交融的感觉。:)。同样的道理, 满地飞花就不合道理了。而且还有一个逻辑问题,就是,不应该是满地飞花了才易感伤,而是隐隐飞花才更容易触动感伤,而飞花满地了才感伤,未免太过麻木。哈哈。当然,蒙丁见到满地的飞花,也可以感一把的,但那是别一个问题。

微云,不如纤云,或者流云,这样可以把轻柔纤弱而又柔韧而且还心思转动的动感写出来。但这2句的意境很好,我喜欢:微云空度千思绪,秋水细流几柔肠。

夜莺啼处相思老,残梦醒时寂寞长。这个也是,初看是好句子,实际也不错。;) 但稍稍有些不是出自机舒之感。但本身是很优美的句子。

最后2句好,尤其是最后一句,余音绕梁。

2,对仗

8句排律,中间的的3,4句,5,6句,是要对仗的。噢,哈,意思是要尽量的对仗,除非有特别的需要或者目的,才可以不对。但即使那样,也要哪怕对一个词对一个意境, 也是需要的。这个对仗你这首诗里没有考虑。

总的要好,记得上次那个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而这个就好,感情真挚而强烈。不管诗本身如何,诗中表达出来的强烈感情很是感人。:)


010

[酥绿一阶春草深,闲云半窗梦无痕,柳絮携风邀月住,天涯何处不消魂]

噢,也是头2句好,后2句稍微牵强些。原来那个 昨夜新雨草初茸,桃花小院约东风。 还有淡月长空碧野静,桃花欲梦酒盈樽,多好啊都。

这里,既然是酥绿了,草深了,那么,闲云似乎不当,梦无痕还是改为梦留痕好。因为,要是淡,大家都淡,比如,薄绿,草浅,梦无痕迹什么的。

(改为:酥绿一阶春草深,铅云半窗梦留痕,柳絮携风邀月住,天涯何处不消魂。好象很沉了。)

看看,灵思泉涌啊,哈哈。嗯。太沉了点吧。

(又改为:酥绿一阶春草深,霭云半窗梦留痕,柳絮携风邀月住,天涯何处不消魂。水云?)

要不这样,酥绿一阶春草深,薄云翻窗梦留痕,柳絮携情邀月住,天涯可曾同消魂。

觉得最后一句问题最大。刚才说那个浓啊淡啊的,还是小问题,或者不是问题,只是看法之一种。至于薄云翻窗,那是因为,制造一种仙境的轻灵。要在地上,那就应该是浓雾翻窗了,薄雾当然也可以。就是说,薄虽薄,但也有点浓度了。即使没有雾,江南下着微雨,跟雾也差不了多少。你最后一句本来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这样如何呢?柳絮携情邀月住,人间难得几回闻。但要按照你的意思,那么就是前3句是景,后一句是感慨,是不是启承的不大好, 觉得感慨的虽然可以理解,稍微匆忙了点。也就是说,觉得似乎不是很自然的得出‘天涯何处不消魂’这个结论来,跟有点喊口号似的。我说的,那个人间难得几回闻,句子没有仔细斟酌,而是说意思上连贯,因为,柳絮携情(风啊等等)邀月来住留么,很自然的是劝月亮,你天上虽然好, 可人间这种景色也那什么,也不差。这个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是很明显你的心情很不错,很明媚,很细微,很柔软的样子,在感受着景色以外的东西。看来这几天写的不少,很清丽的感觉。 里面呢,还有一个问题是,有几个句子牵强,是凑的。但这个根本没有关系的。就是3句半是凑的,有个半句1句是好的,就行了。而那1句半句的,多清丽啊,多好啊。我觉得那些才是反映灵气的东西呢。你自己也不要求全责备,根本不要去管是不是整个好不好。 其实咱在这里分析的,也许都是舍本求末的事。我的意思是,本来也许不应该注意到什么逻辑关系啊,转折的不露痕迹啊,什么用词了,景色的衬托啊,等等,只要有那么一句2句,表达着心里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触就行了。根本不用管它是不是能够成为一首诗,或者自己有没有才什么的。 但现在咱们在谈诗,虚的东西又不好把握,于是就在形式上绕啊绕的。嗯,我说归说,自己也经常这么着去凑,但老在琢磨这个事呢。 这个你也不用管,写多了,待你回头一看,你就知道了,那些东西是根本性的东西,哪些是为了诗词而凑上去的。

嗯,可见,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和根本。有些东西,如果印在脑子了,你想不去想他都不可能。比如,那花如果老在你脑子里,你不自觉的就在脑子里考察描述揣摩它的神韵, 一个人如果在你脑子里,你不由自主的要分析其喜怒哀乐其音容笑貌。是啊,生活,景物给人的启示颇多。 但如果能从启示,到没有什么启示,就象你说的那样,看到有一种柔情,有一种恣意了,这才可以脱去了为副新词强说愁的味道, 也就是说,才有了自己的东西,因为这时候不是围着它转,而是有了点融合的意思了。这之后,才可以随意的用景致而不是为景致所用。




011

[老径梅残岁已迟,东君入梦报更时,日来问遍春何处,小院清风绿满枝]

真好。很清新,有一种朴素的生活的美好在里头。很质朴的,生活的原味。你发觉从那以后,你用词简朴一些了,那是你本身就在追求那个。比如,你喜欢诗经,就是明证。 嗯。那是因为,你知道简朴的好处了。

这些个句子,虽然简朴,但有点什么,我看了都要为之默想良久,有一种感动和美好在字里行间。日来问遍春何处,小院清风绿满枝。你看啊,多从容不迫啊,多有味道的句子啊。而且还觉得很俏皮,很有灵气的样子。俗?不俗。很清丽。没有可改的,都很好。

就是那个‘岁’似乎不妥,改为日,或者,暮?岁迟,似乎是冬天的样子。 你这个本来就是初春的景象吧。

把把最后一句满字改成点或染?不好。还是满好。满,朴素。点或者染,着意。 已,改为早,或者类似的,如何?噢,不对。1?也没什么不妥的啊,刚才咋觉得不好呢?老径梅残岁已迟没错啊。冬尽了,然后春来了啊,所以才‘问遍春何处’吗,春神来入梦了啊,而不知不觉间,‘小院清风绿满枝’了吗。那刚才是咋感觉的呢?可能当时没仔细看。 很好,不用改的。135不论,格律也对。这个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读着感觉很好。

就一个小问题:那个‘是’,应该换作别的字,也就是说,不能压i韵 换成 寻啊,有啊什么的。嗯,也许用‘问’字,还算可以的吧。




012

[老菊卧影秋江明,桐叶零纷风满亭,欲问归鸿何所去,遥山目断终无凭---秋天]

秋江明何解?零纷,为何不是零飞,或者纷飞之类的。遥山是山的名字,还是遥远的山?遥山,牵强吧,不如说远山之类的。青山也好啊,比遥山好,也许苍山更好?终无凭,觉得好。




013

(刚才他们在讲课: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发端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不必太著题,不必多使事,押韵不必有出处, 用事不必拘来。下字贵响,造语贵圆。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脱洒,不可拖泥带水,最忌骨董,最忌趁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 音韵忌散缓,亦忌迫促。)

哈哈,理论上是对的。可是,什么是俗体,什么是体?什么是俗意?什么是俗句,等等,这都是字外的功夫。随便一句话,比如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其实都是废话,没用的。哈哈!你想啊,这当然是对的啊,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谁不知道那样好啊?可是,咋的才为透彻?人都不透彻,想个东西想个道理都还想不清楚呢,透彻杀?那诗能透彻么?

(我贴一首他们做为范本的作品:小楼彻夜玉箫声,柳外寒潮断续风。不见君归人难寐,长将明月作孤灯。 ---作者:叶飘雪)

好啊,范本,哈哈,看看范本多好啊。你写的么?贴过来看看。谢。啊?这是范本?‘声’不对吧,应该是仄声的啊,平声就得押韵。当然了,也可能压的是古韵。咳!最后一句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很明显不是出自自己的心胸。 这首诗很明显的是,空。没有自己的东西,没有精神。我称这样的东西为,无病呻吟,或者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还有一首:临江竟日秋波横,霜淬危栏老紫藤。锦字难书心未到,雁声已过洛阳城。---作者:叶飘雪)

这个比刚才那个范本要好的多。但依然还是那感觉。 我这个感觉未必就对。是这样的,比如吧,一个人开始写文章了,拿腔作势,宣称,我要写文章了啊,我要做诗了啊! 这样,无论写出来的好与坏,都没有那种,那种,怎么说呢,咳!这个跟,比如,就跟你写的今天上午随便哪一首来比,就很容易明白。 也许你的不如他这个用字工整,不如他巧妙,或者是不如他这个平仄合辄,可你那个有灵气,一种很自然的味道,跟人是合为一体,或者是几乎合为一体的。再说,即使用字和句子,未必就比他这个差。他这个,就跟是抽出了精随的很美的画一样。 美,固然美1,但没有灵魂和精髓。我这还客气一些,如果不客气,如果是我的朋友这么写,我肯定说,什么乱七八糟,东拼西凑的!这就是典型的照猫划虎,走火入魔的厉害啊。真是可惜了。

(再看一首:漫卷朔风残叶飞,吴江水落暮云垂。尘烟如梦何堪忆,醉眼迷离叹雪迴。---作者:红叶题诗)

最后一个字是杀?这个就更零乱了。句子一个个单独还可以, 凑一块儿就乱,凌乱的感觉,明显是在凑。

下面说点具体的意见,你也分析一下。 不是说把别人的批评下去,就显得你的好,我的好了,哈哈,我不怎么写诗的。就事论事,这是观点之争。比如那个范本:小楼彻夜玉箫声,柳外寒潮断续风。 不见君归人难寐,长将明月作孤灯。平仄我就不检查了,但蒙丁一看那个‘声’有问题的厉害,也许是压邻韵的缘故。这个要想搞清楚,还有是不是压古韵,也很容易,查一下广韵就知道了。 现在不管韵,单单分析意思。小楼彻夜玉箫声,那么,很清楚,他是想用箫声的乌咽,来衬托相思的苦。可是,箫声,不是用在这个地方的,那应该是衬托悲凉啊沉痛啊,向往啊,什么的。 跟思念的悠长意味,即使勉强挨得上,至少是不恰当的。柳外,生硬。这肯定是套用驿外的,哈哈。但,柳外寒潮断续风,是说江河沿堤坝有柳树,风短续的吹着。那么,寒潮,跟柳树,断续风,都矛盾着。更主要的,跟后面的思念的表达,不合辄。头2句总评:乱七八糟,胡乱把东西往上1推,看着是那么回事就得。 第3句好些。至少不在那里装模作样了。可是,不见君归,这样的句子,也能入诗么,哈哈哈,还人难寐呢。是,大白话当然可以入诗,可那得有韵味。而这个韵味,自然个人见解又不同,且也不去说它。最后一句不错,长将明月作孤灯,只是气魄稍微显大了些,大而无当。 总评全诗。很好。但要作范例,似不大妥。而且作者必定认为自己是不错的,因为很明显可以看出来他不能意识到这些东西。而且还要为自己运用的如此‘巧妙’起兴手法之‘高妙’而暗暗的得意。 ---当然,他嘴上是要说点谦虚的言辞的。哈哈。

嗯,我也是瞎说。你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慢慢商量。 第2首稍微好些,但第3首更凌乱,都不再细说了。也许我太苛刻了。因为说是范本,可能我的期望值比较高。 可是,对我觉得好的东西,我也是不吝赞赏的。也许我的欣赏观念有问题。我觉得还是那句话,凑诗,词,不难,但要作到哪怕表面上逻辑上通顺,都很难呢。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古代的大家,凡是意境优美的,大都不合格律的原因。根本都不用考虑那些个东西的。读着这些诗,我又一次感觉到啊,功夫是在字外的。作诗作文,跟做人是一样的。一个人是怎样的人怎样的胸襟,他的诗啊文啊,不会超出这个人的。 即使使用一些有气魄的词句,都不管用。你看啊,那是描述思念的,可哪有丁点思念那种委婉曲折荡气回肠一波3叹的味道呢?更不用说微妙的思维动态了。当然了,这跟对‘思念’的理解和感悟有关。 嗯,前2首要比后一首好些,但后一首要唬人一些。我可以明白,大部分人会说后一首好些的。哈哈,果然不出所料,后面的一首得到很多夸奖吧。哈哈。 (就象一个人很漂亮,而没有气质。)嗯,嗯,你抓住了点实质性的东西了。 初看很美,要看出凌乱来,那是比较深入了。我的评价,最后一首,是堆沏。 好在大家都是学习,而且好保持着面子上的谦虚--骨子里都很傲,这从诗句里能看出来--- 当然随着阅历的增加,会改进许多,或者把劣势转成优势,至少可以学着含而不露。可是,有些东西是没法改变的,虽然可以增进,但没有根本上的改变。 比如,弥漫在这些诗里的浮华,那还得且锤炼呢。哈,我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还说别人呢,我自己也得且锤炼呢。而且我知道,他们凑出这样的句子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让我来凑,就更是糟糕的了。所以,批评他人,总是要容易得多。轻轻几句话,就轻易的抹杀了别人辛苦很长时间的汗水和功劳。噢,我这里说的,也只是感觉中很少一部分,而且还未必是我想的,因为用词用字的精当问题, 但那感觉总是有的。

(秋菊一枝带霜开,愁与落叶共徘徊。孤高本非凡间物,只为多情惹尘埃---作者:若虚)

噢,这个,我觉得就好多了,我有点喜欢了,有了点东西在里头。 比如那个愁与落叶共徘徊,就让人心里一动。还有后2句,无奈的感觉,甘苦都在里头的感觉,传达了一点出来。 这个是谁写的?噢,若虚不错。而且最后2句,还有很多意思。有点味道。惹,改为下,似乎要好些。或者改为落。

(杨柳青青草青青,柔情更随春风生。鸿雁不传云中信,寂寞说与何人听---作者:若虚)

不错。一点也不隔?对,这就是意思的连贯。 不故弄玄虚?对。很平实,又有味道。我喜欢这样子的东西。当然,我也喜欢华丽的东西,但华而不实是大忌。 求含蓄,不是要故意做些让人看不懂,而是说里面的味道含蓄,感情含而不露而又呼之欲出。华丽当然也好,可是,没有几个人可以华丽的,那得有才情作后盾。含蓄和华丽都好,也没有俗雅之分。要勉强说俗,我自己倒是觉得华丽是俗呢。其实都不俗,关键在于怎样运用,运用不好,杂的都是俗。

这里,更,稍微有点扎眼。改为 总,或者 暗之类的,消弱一点那个强调,不用强调的。何人听改为谁人听要更入诗一些。信,用‘意’要含蓄些,意味悠远一些,离ing的韵脚也远一些。总体这样子比较舒服:杨柳青青草青青,柔情又随春风生。鸿雁不传云中意,寂寞说与谁人听。

嗯。是。你学他呢,是学其精髓,而不是字词的用法,比如虚词的用法。哈哈。字词的用法,海了去了,不仅仅他这一种。需要揣摩的,是他那种顺手拈来的随意,以及那随意后面的东西,也就是,怎样才可以这样随意,需要什么作基础。

 

014

若虚写的另外几首:

杨柳青青草青青,柔情更随春风生。鸿雁不传云中信,寂寞说与何人听

秋菊一枝带霜开,愁与落叶共徘徊。孤高本非凡间物,只为多情惹尘埃

杨柳依依谁人怜,笛横夕阳生晚烟。不与桃李争秀色,只做多情飞满天

杨柳依依染碧烟,愁做漫天总吹绵。谁言草木无情物,舞尽东风又一年

杨柳依依弄轻丝,风送离愁唱小诗。休为寂寞纵清酒,人生何处不相思

杨柳依依我欲迷,莫把长条向月低。碧烟染就多情梦,良宵更恼晓莺啼

杨柳丝丝细雨滋,飞絮满天似相思。东风舞得千种绪,伤心多少何人知

休道岁岁柳如是,年年东风发万枝。柔情应慰相思苦,不再红叶题怨诗

杨柳丝丝翠掩门,风吹离愁寂寞身。虽言网络无挚爱,还道男儿有情真

杨柳依依小巷深,情如春梦染旧痕。他年断桥曾共语,今生相思为谁人

昨天看了一下你考过来的那一排,觉得前面2首比较好。 后面的似乎都有问题。他这是明知故犯,艺高人胆大啊。但还是有好几句我比较好的,咱给他择出来共赏:

谁言草木无情物,舞尽东风又一年。
(他年断桥曾共语,今生相思为谁人)
(休为寂寞纵清酒)
良宵更恼晓莺啼,也好玩
(莫把长条向月低)
笛横夕阳生晚烟
(愁做漫天总吹绵,风送离愁唱小诗)

嗯。这些似乎是无心得之的。整首的,还是头2个。 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这个人很有才气呢,羡慕。而且你注意到没有,这样的诗句,特别适合女性,尤其是适合那些比较细腻,柔肠百转的那种女性。我知道他是男的啊,这可以从诗里看出来的。我是说这个事儿。 有一个问题,也许你现在还不会注意到:即使是婉约派,你看啊,男性,他的句子里,就多了些洒脱和放达的味道,这就有了点哀而不伤的意思了。但这个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哀,得哀的很到位,而洒脱啊什么的,是稍微点一点亮色。 要说不足,他这里偏重于超脱,无奈中的超脱。而思念呢,虽然很真实,但很明显还没有体会到思念到比较深入时候的味道是怎样的。 这个你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注意到。比如,他说的那种寂寞啊,思念啊,相思啊,情啊,挚爱啊,离愁啊什么的, 还是停留在浅表,嗯,也许稍微深入了一步。这个感觉,你应该是有的。当然也不是教科书上的思念了,似乎还没有这样的教科书。^^。他自己呢,肯定是很真诚的,而且那种痛苦也肯定是有的,但因为感受和阅历的关系,没有办法。也就是说,他本身没有体会到那种境界,自然也就写不出来。所以,这是境界的问题体验的问题。但他写的这诗,非常好。好就好在他真挚,不是那种无病呻吟, 而且不仅仅是字句组织的好,是有东西在里面的。他这个,就是典型的,将来可以有很大进步的那种。这种势头,随着他人生体验的增多加厚,而味道会越来越浓,但字面上会越来越淡。这个和咱昨天分析的另外几个,是有本质的不同的。

现在从这组诗里来看,他也是很心高气傲呢。 噢,不是说他诗句里的比喻,而是说他明知这样不一定好,可还连用柳丝来多方面的比喻和哄托。休道岁岁柳如是,这个也很好,而且有双关的意思,尽管他本人未必知道。 不再红叶题怨诗,也很好。但也很有几个牵强的厉害的,他自己想必也不甚满意的,这个可以感觉得出来。 可是,不满意而又拿出来,这说明他还没有磨去楞角呢。噢,正如你说的,杨柳丝丝翠掩门,风吹离愁寂寞身。虽言网络无挚爱,还道男儿有情真。这首,还有别的,比喻生硬啊,愣往上凑啊,什么的,还有很多,细节上矛盾的地方也不少。 但比昨天那3首好多了。那个说真的,看着实在不是享受。这个即使是凑的,凑的还让人觉得可以忍受。 比如吧,一个人做错了事,一个是有恶意的,一个是无意的,那感觉自然是不同的。噢?1分钟就出来一首?哈哈。 是快手。真不容易。要是考虑到这么短,就作1首,那我那些批评当然是得保留许多的了。因为仓促之间,确实来不及考虑这么多。问题是,这也是他有毛病的地方,不必要时间的,也不必作这么多的,抢时间以显得自己才思敏捷有杀好的?这种争强好胜有意无意显示才华,也是楞角,需要磨去的地方,因为真知道了那才华,那是不用显的,而且真知道了才华,那就会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没有什么才华的。嗯,不管怎么说,他反正很有才气和灵气,有点羡慕。

噢,他的诗几乎没有人喝彩么?噢,哈,好东西原不必喝彩的;而喝彩的东西,大多不是好东西。 大会里面的人,总是注重格律的,不怎么管实质,这真是本末倒置啊。也许他们觉得格律很美吧。格律固然很美,但那毕竟是形式, 给人的享受毕竟不是那么大吧。当然这也是见人见智的事情了。他年断桥曾共语,给人一种恍然如梦窥见前身的迷离扑溯的迷幻美感。 很喜欢。但他未必是这个意思。我估计他这一句是学的,不是自己切身的感受。因为,如果真有这感受的话,共语不共语都是次要的了。 而‘共语’‘共雨’‘共伞’‘共渡’之类的,都是不得要领的说法。噢,这个不得要领,意思是,没有切肤之疼的感觉, 那当然已经比那些个言之无物的,比如比你昨天考过来的那3首,要高明许多倍了。这里只是求全责备而已。这还是阅历的关系,勉强不来的。



015

[春江烟渺白鸥飞,行岸绿枝风和吹,闲唱小曲依依步,落红沾衣不知归]

噢,你写的么?很好啊。‘风和吹’咋讲?噢,哈哈,刚刚写的,这么快就写出来了,还不才思敏捷? 闲唱小曲依依步,改为 漫哼小曲闲闲步咋样?或者轻闲步什么的。比较喜欢 落红沾衣不知归。 依依步么,理解你的意思,而且也比较逼真,如画。可我自己不大喜欢。如果你喜欢的话,当然不改也可以的。不是。依依步本身没错的,而且还很生动。但我个人不喜欢那个依依步透出来的那种感觉,但我知道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而我也相信,绝大多数男人,是喜欢那个 依依步 的,:) 其实,要说传神,依依步,比轻闲步,闲闲步,好的多了。我不喜欢,是因为,哈哈,是因为,比如,黛玉吧,西施吧,之类的,不认为那就是美。咳!



016

[新草初茸花未开,月下独坐思徘徊,如此心情道不得,眉拢轻烟侯君来]

哈哈哈。好意境,真好。 一个少妇动情,等待然后欢愉的心情,跃然而出。噢,是应制而作的,‘新月如眉’的藏头诗,那就更巧妙了。

新草初茸原来虽然用过,可这里很恰当,情节的安排也好。 眉拢轻烟很好,黛眉含烟凝薄愁的时候,侯君来也。多好啊。

[新菊卧霜小径深,月弦初张雁留痕,如此夜色不堪觅,眉蹙秋山待故人]

没有上面一首好。这个比较起来就很有意思。 就是说,上面那个自然,下面这个生涩,虽然表面上看来差别不大。而且单从句子意境来说,也是不错的。 但给人一种强说愁的感觉。具体的我也说不好,但就是喜欢第1首。



017

[细雨斜风夹絮飞,小园春色斗芳菲,柳边呢燕留人步,轻问王孙胡不归]

[小桥疏柳细度风,落花烟水雨空蒙,欲寄江南春一叶,只恨词浅书未能]

---我把这俩个东西给我老公看

---他高兴了吧

---他看了第一首叫 ,李白,看了第二首叫我李太白 :((

---哈哈哈。幸亏你没写3首。不然你就是李不白了

---我都没一点信心了。 :((

---嗯?他这是表扬你鼓励你的啊,咋没信心?

---哪是呀?说我太直白了。我姓李呢。:(

---噢,哈哈哈。有趣。

我觉得还不错。呢燕,生硬点了吧。王孙用的不对。 虽然是借用,可大而不当,因为跟前面的精致的描写不班配。你想啊,前面2句,哪里象是王孙公子住的地方和景致以及心情呢。呵呵。轻问也不对,应该是心里无声的问,稍微带1点点忧怨,很多怀念,很多向往,但又不敢明说出来的期盼。至于只恨词浅书未能太白,很好办啊, 把‘恨’改为‘因’就可以了,这样把自己的意思轻轻的藏的很含蓄。但还是不好,因为,那不是词浅的问题。因为你真思念一个人,词浅的自卑虽然也有, 但敌不过思念力量的强大,应该说是纸薄不堪承受。比如写成,欲寄江南春一叶,又恐纸薄不堪承之类的,不知道杂样。即使这么改了,也还是不对。因为,寄情啊,寄思念啊什么的,给远方的人,才存在什么不堪承受之说。现在你寄的是春一叶,那应该是从怕它在寄的过程中6掉了之类的,或者是,任他春光倏乎,我强留这细风这烟水这春这叶在这里,而且与你同享这一刻的光阴。也是瞎说了,一人一个想法,也未必就是说你那个想法就不好了。 还是那个原来那个观点,不用管它白不白的。

[草映斜阳千万里,柳共烟云几多枝。平生长恨江南远,惟有明月寄相思---佚名]

真用功,这么快又来一首。乱。几个意象没法联系起来。但表达的意思是可以理解的。正是因为最后3个字点题,所以前面的几个意象表示意义虽然明确但杂乱。哦,你把他当作范本?以为是你写的呢,所以批评的时候就很客气。 你看啊,千万里,嘿嘿,跟后面的 几多枝,是不是不协调的厉害啊。草映斜阳咋用千万里来形容呢?这真是,嘿嘿。 柳共烟云,根本不是几多枝的问题,是模糊的问题,什么枝不枝的?再说了,头2句本身乱七八糟不说,互相妄图构成对应,可能对应得了么? 要说对应,从千万里,一下到几多枝,呵和,真是人家能耐啊,能大能小。这都什么啊!平时长恨江南远是可以的,说明想到江南却去不了,可这句子问题大了去啊了。江南咋远?古时候么,可以说有点远,现在要无病呻吟说远,嘿嘿,还‘长恨’呢。哈哈,别逗我了。而且还‘平生’呢?平生就这抱负啊?嗯,懒得看的。乱!

不是对你太包涵了。是啊,以为是你写的,当然就客气点了, 既然不是你---当然我知道更不是我---那就不用客气了。批评人么,是很容易的,3言2语就把别人的心血给抹杀了, 而且还显得自己很高明的样子。所以,我有时候也恨着自己的刻薄。从这首中看出来,人很那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梆子的,且得练呢。 ---好在我不写诗,不然得到的评价肯定是‘更得且着呢’。

要说明的是,我不懂诗,只能从经验体会里懂得意思,意思才是生命。 那么,在有生命的前提下,就要靠手法来组合。你的诗呢,意思不错,缺的是组合的手段而已。 而这个呢,你看啊,意思没有,手段也乱。但挺唬人的,因为花里虎哨的啊,显得很好的样子。这是最害人的,还不如杀都不会呢。

当然了,用这个来湖弄小丫头小伙子来泡个GGMM什么的,那是绰绰有余的了。 估计也仅此而已,看不出来作者严谨的态度和诚实的用心。反正你既然要拿这作犯本,那可真是我没想到的,你不至于的啊。 或许我自己的问题吧。很多古代大手笔的东西我也理解不了。可这个不一样。大手笔的我理解不了,不是这种,嗨,怎么说呢,反正能感觉得到,说不清楚。嗯?是你自己写的?那就说明你退步了许多,无论是意境上还是手法上或者是字句的组织上。 你写不出来这个?嘿嘿,你的随便一个都比这个好。平生长恨江南远,惟有明月寄相思很好?你想不到这么好的?嗯,是很好。古诗词里这样的句子,或者类似的句子和意境多的很啊,用不着你来想这个啊。 所以才说不好呢。这个是生搬硬套。古诗词可能是背过不少。说他食古不化都是好的,而是根本没搞清楚古人的意境和情绪以及感情。看着,唯有厌恶而已。不想再说这个了。再说就把我的刻薄暴露无遗了,我还想留点刻薄好给自己呢。哈哈,我不是什么治学态度严谨,我也很矛盾把,我也不知道,我最烦的无论是作文还是诗词,最讨厌的是无病呻吟。还不是,最讨厌不实在,不诚实。 什么叫不诚实呢,不是不许夸张不许形容什么的,而是说得有真情实感。而如果没有,无论他玩什么花样,都没有用的。偏偏多的就是这样子的东西,偏偏我不幸的是偶尔还能看出来包括那些个所谓大作家的东西,看了实在是让人不舒服。我很怀疑他们的做人,一定不是个老老实实诚恳踏实的态度。说起这个要补充一下,老老实实诚恳踏实的态度不是木讷。嗯。我也晕了。 看来以后不能作评论了,不然都是尖酸刻薄的语言。噢,我这不是锐利,是尖刻。这反映出人不厚道。我也在琢磨这些个事情, 怎么不能抱着平和的心态,来说这些个事情呢?可见还是自己的问题。再有呢,本来我就不喜欢讲假话,我讨厌那种。 可是,问题的另外一方面,我自己也是不自觉的讲着假话的。从大的一方面来说,也许所有的语言,都是假话吧。

什么你怎么办?你写的比这个好的多,别被这个的花里湖哨蒙蔽了。是的,咱不是专业作家,可咱用长在脖子上的脑袋而不是用长在腿上的脚趾头来想一想:这么着写,它合理么?不要找什么夸张啊,比喻啊,大才气了,有灵气了,跳跃思维了等等的借口,就老老实实先基本功,所有的东西,灵气之类的,那是因为思想而不是这些乱遭遭的结构, 这种诗跟现代诗不一样,现代诗词,抽象诗,那可以胡写,因为那还没有一定的规则,没有唐宋以来的高峰, 这还不要求内容深刻与否---不深刻,或者很浅薄,或者仅仅有一点点东西,比如知道多放盐就不淡,就不要装着,或者潜意识里以为别人会认为自己很深刻,有很多东西似的就是了。 这就是所谓的老老实实的态度。浅薄本身不可笑,渺小也不可笑,甚至卑鄙都不可笑。但浅薄装高深,渺小充高大,卑鄙当高尚,就可笑可恶,而程度上要大起来,就要让人恶心了。

刚才说到范本,要稍微多说几句。其实拿它作范本也是可以的,拿什么作范本都是可以的。比如,好了,你学,不好呢,你避免。能发现它好还是不好或者中不溜,那就已经起到范本的作用了。所以,学得好或者不好,跟范本好或者不好没有必然的关系。这个当然也跟个人喜好有关系。你比如成名的诗人诗作很多,各种风格都有,你肯定是没法都喜欢都欣赏得了的。能有选择的喜欢一部份已经是很好很幸运的事情了。再有一个,咱们这里评论的诗啊词啊杀的,把别人说的的似乎都不大好,似乎尽显得咱好似的。其实里面是自有道理的,那是因为风格不同。而风格类似或者相近的,又该互相说好了。当然这是稍微谦虚一点的说法。不过,反正有点东西的人,都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走的路子是对的,自己理解的是对的。那也是当然的,因为他摸索过,要是不认为这样对这样好他还不这么走呢。比如吧,咱们评价不怎么好的这几个诗人,如果我也写诗,拿去给他看,他肯定要认为不怎么样的,而且他也说的头头是道自成道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境界上的高低,姑且不论先,因为那是进一步的事情,先要论的是风格。也就是你喜欢什么样子的东西。你喜欢了,你就觉得舒服,于是就认为它好起来。依照我来看,现在咱们谈论的所有的这些个诗词,还根本谈不上好坏,所以我说都还可以的吧,只是一个个人喜好个人感觉的问题。

 

018

[日来无聊登峰高,浅苔石径漫迢迢,回首十里无烟舍,春绿满山为谁娇]

春绿满山为谁娇气魄很大,很有点男人的气概。 可还是前后矛盾,因为 无聊 登高,后来才发现 春绿满山为谁娇的,整个意思还是嫌乱,意境不连贯。是,可能比较真实。 但这个不连贯,希望你能体会出来。那是一种逻辑上,思维上的连续性。即使转折,那得有合理的契机和因素。 比如,要说因为无聊登高了,然后通过什么想到无聊的解脱,继而赞美大好河山,心境开阔了,不无聊了,就好了。因为那样前后照应,不然就是脱节,很多东西没了着落,就乱,零碎。这是很多貌似很好的诗词的通病,把自认为很优美的句子往一块儿一堆,就完事了,一边儿美去了。漫迢迢,似乎不好,1是生硬,2是指远,形容山路石径是否得当还得商榷。回首十里无烟舍非常好,我喜欢‘烟舍’这样的字,看着很亲切,很温暖。春绿满山为谁娇,即使按照你说的是显愁,那也有一种无奈和失落,或者忧愁的情绪, 跟前面的‘无聊’还是不大配。也就是既然无聊了,或者号称无聊了,那就要点出无聊的心境下看出来的景色。比如,春绿满山,虽然跟无聊不大合(因为不是无聊的心态下的景色),还勉强可以, 而‘为谁骄’,主观就多一些,跟‘无聊’更扯不上。我说的意境上贯通,就是这个意思。 不然就显得乱,不知道要表达的是什么。比如,那个‘回首十里无烟舍’,就跟‘无聊’的心境,合的要好一些。

(改为:日来无聊试登高,石径浅苔入云霄,回首十里无烟舍,满山苍绿空寂寥)

我初看一下,不象原来那么乱了。好不好姑且不论,至少是比较统一的了。你现在明白我原来说的‘乱’是什么意思了么?他们写的‘诗’,都有一个这样的通病, 花里胡哨,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和情绪的连接,是谓‘乱’。在不乱的基础上,才可以谈诗的表达手法什么的。



019

[天色渐暝烟连波,此情无计谁共说?且坐静听黄昏雨,点点滴滴何其多?]

[春来江南绿渐多,杨柳依依草满坡,且坐静听黄昏雨,无计闲愁风里说]

噢?第2首是在第1手的基础上改的?噢第2首好。 但也喜欢第一首那个‘且坐静听黄昏雨,点点滴滴何其多’。我改一个看看。

天连近海烟连波,几处远黛几声歌。且坐静听黄昏雨,点点滴滴何其多。

不要用问号,也不要说此情无计谁共说,或者无计闲愁风里说之类的。 我的意思,还是这么不动声色的,把感情藏起来。其实呢,你即使不说,这么一写,那情绪是不是已经呼之欲出了呢? 你想想看,非要点出来,好听点是多余,难听点是蛇足。自己的感情喊出来,当然也可以。可这诗是有点朦胧美,有点淡淡的忧伤,不把‘说与谁人听’这样的句子体现出来,是不是更显得忧伤的无发化解呢?我的感觉是这么着很含蓄很有味。但具体的句子,要再斟酌。我一下也想不好,你可以慢慢去想, 但那意思,你肯定是理解了的。因为喜欢你那个且坐静听黄昏雨,点点滴滴何其多,自然的前面的情绪就得烘托出来。象儿歌?这2句管它是不是儿歌,我都喜欢。而且还有很多好的地方呢,我说不出来,但可以体会得到。比如,这忧愁很浓吧,可偏偏又有乐观和恬淡在里头,真有点哀而不伤的意思了。而且你也知道如何才不动声色,如何把情感悄悄的藏起来,但又能感觉得到。很喜欢第2首。看着这样的句子,我的心情都很舒服。简单明快,单纯质朴,而又韵味攸长。很好。那么,下面就是要考虑措辞和平仄了。

(在查诗韵。下平,五歌,歌多罗河戈阿和波科柯陀娥蛾鹅萝荷过磨螺禾哥娑驼佗沱峨那苛诃珂轲莎蓑梭婆摩魔讹坡颇俄哦呵皤么涡窝茄迦伽磋跎番蹉搓驮献蝌箩锅倭罗嵯锣,平水韵部的)

所以,你看啊,诗的灵魂是内容,而不是韵和平仄,因为这些都是形式而已。呵呵,其实管一下平仄之类的也不费事,得斟酌一下罢了。你自己去斟酌。

还有这个,多说2句。第2首,春来江南绿渐多,杨柳依依草满坡,且坐静听黄昏雨,无计闲愁风里说,这个呢,初看当然也不错,但前2句跟后2句不怎么配,这还是那个乱的意思。也就是说,前2句意思是连贯的,后2句也连贯,但前2句和后2句连贯不起来,或者连贯的不紧密。这还不涉及好不好。就是说,内容不统一,不浑然1体。所以,这样,即使是平仄合辄,也是凑而已。不过凑的还算不错,所以喜欢。;>



020

[行舟小涧苍霭浓,四月残风舞落红,人问春娘何处去,声声叶笛细雨中。]

四月残风?哈。嗯,你的‘行舟小涧’有什么特别的用意么?噢,只是后面没有跟舟啊,涧的关系了啊。嗯。能理解你的意思,就跟能理解你说的4月残风的意思一样。你本来是想说春残,于是春风也残,可残风的意思不是那样的,是大风歇息之后,留下的那种残余力量。这个不好。还是乱。但,舞落红,声声叶笛细雨中,很好,很美。 诗呢,是,从绝句,入手,容易些,然后在考虑到排律,因为那样就有对仗,感情更可以从容的舒展了,强调了,反复了,转折了什么的。 诗弄到一定的功夫了,才可以弄词。我自己觉得,词呢,就跟一部小说似的,内涵要更丰富些。

关于这首诗,你体会体会那个 朝发白弟城,作参考。 你呢可以写成这样,噢,这只是建议,可以写成下面2种: 1是,从舟入手,然后写景色,然后以舟收。也就是说,撒出去了,得收回来啊。 不然那个舟啊什么的,后面没有着落了。 2是,不撒(是暗撒),然后以舟收,比如,先成2岸的景色,还有心情,不提舟的事,最后以一句类似‘舟在江心(或者溪流)人在船’收,而且点题。这意思,又浑然1体,又豁然清晰。这样呢,既有活动的2岸的景色,和心情的变迁, 又有静止的人在江心月在当头之类的定格,有动有静,就生动,呼之欲出的活生生的画面,不就写出来了么?而且从容不迫。

(改为:舟行小涧苍霭浓,俩岸柳风舞落红,回顾依稀所来路,一棹留痕碧水中)

这个好。俩应为两。嗯,好极了。真好。好的是你现在彻底明白咱一直说的那个‘乱’是什么意思了。因为你知道所谓的意思的统一啊,浑成啊,前后照应和连贯什么的了。你也知道,句子是为整体服务的了。以你现在的眼光,你可以去看看他们BBS里的诗,包括那些好的,你就会发现,那毛病有多大。噢,不怕的,你现在知道这种东西了,即使偶尔偏离,也不要紧,因为你自己可以觉出来。而原来,你是不知道有这种东西存在的。 就是说,你知道这些东西之后,自己就可以慢慢的揣摩体会了。而如果这时候再跟别人交流,你就会得到的更多。 因为大方向定好了,那么,交流的都是些如何更好的来表现,如何用更恰当更准确的方式,也就是说,你讨论的时候,心里是明确的,主线脉络是清楚的,不象原来似的,别人说的是什么,你还晕晕乎乎的。这是一个大的飞跃。

 

021

[常忆小楼明月夜,清茗几盏俩从容,灯残语寂三更后,可否相逢入梦中]

这是回忆呢,还是杀?小楼明月夜,2人在那喝茶,聊天,一直到3更以后, 最后一句把过去的幻觉又拉回到现在,从而希望梦里再有这样的情景?觉得后1句有点兔兀。 噢,从第3句就想着回来了。语寂,很容易跟前面的联系起来,而不是跟后面吧。可否相逢入梦中,意思是好的,就是有点白吧。 小楼明月夜,也是我不大喜欢的一种表达。嗯,是这样的,小楼明月夜,已经成了古代痴男怨女的象征了, 现在虽然也用,也入诗,可一般写的都是些小资情调,就是那一种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所谓轻愁, 也就是说,思念啊,爱情啊,痴怨了,等等,只不过是打发无聊和闲暇的一种手段,而且还自命高雅,没有一份那种本真的投入。 当然你这个不是那样的了,我是说小楼明月夜很容易让我那么联想。 估计还是那个小楼昨夜又东风来的吧。对,说起这个,又想多说几句 作为小资的鼻祖,人家那个‘小楼昨夜又东风’,虽然也是愁, 可人家那真挚的多,厚重的多,热烈的多,感情一真挚,自然就感人, 不然就是无病呻吟,这是现代伪小资的通病。

清茗几盏俩从容,还不错 你愿意那种自然而然,不用太热烈,但很隽永的那种味道和关系,而且你想用清茗来暗示有点高雅的意思吧,也就是从容淡定,而不是淡而无味。 一般来说,品茗,闲闲从容的谈话都是享受。但不知道咋的,觉得这里的清茗和 2从容,有点强行往1块拉的感觉。 也说不清楚,没有证据来指明这是强行拉一块儿的,我想吧,这也许是说到爱情了,才有此感觉吧。 比如吧,如果写友情,而品茗,从容,就有点相得益彰了吧也许。但能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并不是低俗的那种男女之苟合的那种思念什么的, 而是为了某种高雅高尚的心灵上的吸引 (这是那个茗 暗示的) 这其实也说明着你在给自己找理由。其实呢,照我的理解,根本无需找任何理由的,也不用管高雅与否,更不用在小楼那种场合,感情如果真挚到一点的程度了,咋的都可以,而且重要的是,你根本不会有心思来顾忌什么高雅不高雅高尚不高尚了。



022

[入夜霏霏渐生寒,芭蕉丁怜春半残,寸心幽怨何可诉,依栏听雨轻拨弦]

[一声夜雨一寸思,含露丁香纷离枝 谁言落英无情物,最是三更寂寞时]

都好。第2首那个‘纷离枝’,虽然说不上不对,但感觉是生涩了点,就是给人的感觉,是强迫自己在写景,以衬托心情一样。把纷离枝改为半离枝。这2首 都好。



023

[
漫嗟身世总蹉跎,莫道才气多。纵然来着可追,岁月却如梭。
怀抱负,志难磨,弹铗歌,有谁知我,忧愤填膺,梦短天河!---1,佚名

我意怜卿志多苦,为伊吹笛白露洲。
无边细草辅愁远,轻舟若鸟可渡忧?
明月有心入妆镜,燕子斜飞琐窗幽。
江畔采薇来所赠,繁华事远一荒丘。---2,佚名

蹉跎时令又秋霜,逝者如斯自感伤,权利金钱双困窘,教学家室两荒唐。
虚掷此日闲书稿,敢问何人重俊良?山里幽居离闹市,风流收起莫梳妆。---3,佚名

轻风摇曳花滴露,小径池旁客伫凝。流水高山携古韵,阳春白雪诉衷情。
张扬横笔将进(应平)酒,秉兴乘虹醉挽旌。不见秋窗当时(应仄)月,霜霞蝶舞化飞星
---4,佚名

陋室栖身发易霜,小窗斜纸咏沧桑。离乡背井时三载,夺位谈经梦一场。
身价比他山里玉,路人当我水边杨。花坛悦目谁先足?
粉黛移人自懒妆。脱颖明日磨利刃,偷闲今日搁书囊,蹉跎只恐冯唐老,难解愁思饭。
---5,不香

扬州慢:岁月匆匆,追思往事,今朝尤觉凄沧。
正韶华时节,却历尽风霜。都只缘,诗书误我,出身“异己”,获罪荒唐!
暂消磨、问舍求田,暗换流光。 而今算是,苦行僧、前路茫茫。
想弹铗冯谖,青莲居士,一代疏狂。上下吾将求索,趁壮时、莫负书囊。
待贤哲延聘,此生了解彷徨!---6,不香之爸。
]

噢,很有才气。来者可追,梦断天河。无边细草辅愁远,轻舟若鸟可渡忧?这个很好。明月有心入妆镜,燕子斜飞琐窗幽。江畔采薇来所赠,繁华事远一荒丘。都好。但前面的,叫什么来着?明显的来的高明许多。关键就是含蓄,有味。喜欢前2首。

嗯,最后一个扬州慢很好。趁壮时、莫负书囊。待贤哲延聘,此生了解彷徨!这个词,稍显太白了点。虽然看着稍觉直白,但很流畅的感觉,也就是说,这样的东西,就算是好的。然后在这些基础上,才可以谈得上才气灵气和诗词中的意境了抱负了志向了杀的。也就是说,这样的基础上,才可以谈论问题的实质,也就是诗词之外的内涵。诗么,一般都是苦吟的。写出来就跟随手拈来似的,也许只有李白那样的大才。 一般而言,之所以明白流畅,那是苦吟多时的结果。当然这又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还是有别的东西作后盾。 也就是说,苦吟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苦吟了,未必就有好东西出来。随手写的东西,虽然表面上看着很有点东西在里面似的,但这只是外行人的观点 ---赶紧声明,我也是外行。咳--- 比如吧,小孩小学生写的那叫大白话,而文学大家写出来的叫返璞归真,信笔写来。但,他能够信笔写来就觉得好,那1是要很多看不见写不出的东西作后盾, 2是他也仔细的构思推敲了,其实并不是信笔写来,这里面的道理一定要搞清楚。 不然那些大家天天写就是了,那还不是高产的吓人。不错不错,若不是你提示,我差点儿要错过了这样的好诗了。

作者是指尖?指尖上的5者?还真没注意。 因为即使看到这个名字,也不大在意的,因为觉得名字很做作。咳!应该不是她写的吧。尤其是前面2首,她应该写不出来这样的东西。 这是感觉。不然她也不会叫指尖上的5者了。奇怪的是,我的感觉大多数情况下都很准---咳。顺手夸夸自己,不要紧的吧?

[春花含愁放,修竹依寒门。旧忆随风远,冷梦惊芳心。---作者:寂寞沙洲]

噢,这是沙洲的诗?我看着就不错。 你写不出?噢,写得出写不出那是别的问题。 要说写,你们写的我都写不出。现在说你可能还不理解,其实,诗词啊,文章啊,最后都归结到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上, 是在那里决高下的,而不是在什么用词用典景色的烘托情绪的渲染上。 表现形式那当然会不一样的,当然有高有低,但这个高低并不是真正的高低。其实你朦胧中也觉得,但还没理清头绪罢了,先不要管它。 文章也是一样的,所谓殊途同归,所谓艺术的较高境界是相通的。

 

024

[深深庭院路难归,一径落梅唤春回,莫诉小楼多风雨,也曾双燕绕芳菲]

[秋月秋风去又回,春梦留痕却难追,千般心事寄何处,一缕斜阳送雁归。]

喜欢第1首,很伤感的样子,好时光不再的惆怅和刺痛。喜欢后2句,改一下前面的:

幽深院落月低垂,一径寒梅唤春回,莫诉小楼多风雨,也曾双燕绕芳菲

就动了几个字。后2句平仄虽然不大符合,可句子好,舍不得动。 问题是,原诗有些乱。‘庭’和‘落’救回来了,不错。风,出律,其他因为不在246上,不论。这个不去管它。我想说的是,不用管格律的,而是意思。原诗乱在,景色动作,跟心情不符合,不是自然发展或者是深化或者心思的千转百回, 而是互不相干,噢,或者说关系不紧密。比如,路难归,要么是太直白,因为后面2句已经把你的意思都表达出来了,前面就要含蓄些,要渲染点缀才好,而路难归想跟唤春回形成对照,可是本身很是费解。还有,唤春回也是同样的毛病。你的本意当然是因为春天唤回来了,好时光不再了,更觉得凄凉。但这样还是过于直白,抹杀了后2句的意思。前面越不动声色越好。 那么,是这样的,如果你能写出后2句这样的意思来,就自然理解那种心情,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那就看前面如何来哄托这后2句,照顾这2句的意思就是了。你看看前面的2句,是不是跟后2句是断裂的?噢,这个‘断裂’是不明显的,但你应该能感觉得到。如果是刚开始咱们从来没有谈起过这个统一的问题,我还要说你这照顾的其实挺好的。但现在我就得说,表面上照顾了,但意境上显得是强凑上去的,因为现在我说这些,你是可以理解的。你感觉感觉看看。如果不这么想,咱们可以讨论,这样就更容易明白些。 哈,谢杀谢,我也是瞎胡说,理解的未必就对。但我知道那后2句的凄凉的美,也就是凄美,所以才对前2句要求的苛刻些,怕影响了后2句。 其实整首诗也算是不错的。



025

那个诗我刚刚随便批了几句,考来你看

      月 --- 作者:佚名

  不待芦苇上霜秋,已尽莲荷藏绿洲,一湾银线无穷绣,淡坠枫红半尺钩。

---最后1句好。第1句可。

  笑说荒唐都桥梦,乱世还被英雄弄,巴山夜雨听细伤,二十四桥枕药平。

---没看懂。都桥梦指杀?

  抹遍秋色柏树葱,寒砧又惧断续风,无期却盼有圆日,数声与谁挑帘栊。

---闲抹秋色漫山葱,寒砧又传断续风,无期却盼有期日,灯下斜挑小帘栊。

  黑染丛林林中照,满江铺透满江绕,寻常巷陌寻常舒,多情笑我无情闹。

---寻常舒是杀?多情笑我无情闹,太白。满江铺透满江绕,可,但绕改为烧,如何?

噢,随手写的,没有仔细推敲。不到之处,请包含---你看我客气的还到位么?;)



026

(昨天我还看到一首词。贺新郎。雪

万里归帆绝。送愁来,屏翳碎玉,飞廉分屑。树树梨花都不是,何处问春消息?
一握琼枝思混莽,总难如、十里扬州月。怨那夜,与君别。
冰封谁道芳菲歇?眼前梅,无情却似、杜鹃啼血。独奏管弦难娱悦,胜得寒蟑凄切。
人未老,谁堪凝噎!倾尽冷杯千盏,怅今宵,梦比人空寂。孤枕上、泪犹滴。

树树梨花都不是,何处问春消息?
冰封谁道芳菲歇?眼前梅,无情却似、杜鹃啼血。
屏翳碎玉,飞廉分屑

这几句挺喜欢.越看别人的东西越不会写)


觉得你最近对诗词又悟出了点东西,好象大有进布似的,而且你老能从别人那借这些好的东西,比如词汇啊意境啊杀的,借人家东西不还,老是个事不是。咳!不用自己写的,不用着急自己写,而写出来的,也不一定就一下好了。而是说理解那种境界,这个是最重要的。理解那些东西,是战略问题,是大的问题,而具体到写,是手法问题,是战术问题,相当就比较小比较不重要。一般的诗词写手,都在手法上决高下,这就停留在战术层次上,而在格律上决高下,更是等而下了。杂样?别看我杀都不会,说的很象回事的样子吧?---我就是靠这个来蒙人的。 那当然,我这是高明的蒙法。一般蒙人的都不说是蒙人,而我如果说我在蒙人,人家反倒不认为我是在蒙人了,以为是个玩笑杀的 ---其实这才是为了更加明目张胆的蒙人。咳!



027

[深几丛,浅几丛,急雨初歇草色丰,携女晚风中?
笑融融,语融融,不觉天暝行人空,江平月入松]

[花溶溶,月溶溶,小径清风俩从容,春归燕楼空。
梦几重,恨几重,纵念多情无语中,依栏听落红]

噢,长相思,好词牌啊。第1首,开始有点逗。不觉天暝行人空,江平月入松,非常好。你学的很好,体会的很快,因为你知道用这种东西,把镜头拉远。这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如果是你体会到的,然后用这种手法,那就要恭喜,因为你体会出来了这种味道。如果不是你学别人的而是你自己感觉这么写好,那就更要恭喜了,那必定是天才。 ---是不是吹捧的稍微有点过了?哈,那,那就必定是大才---不说天才了就是,这样感觉好点。咳。

第1首好,第2首就牵强些,没有第1首自然。 我猜测啊,应该是这样的,看到那个词牌了,特别好,激情难以遏制,就作了第1首,作完之后,觉得兴尤未尽,便搜肚括肠的又凑出来一首。 第1首好,急雨初歇草色丰也很好。为什么说第2首牵强呢?很明显的,你看啊,春归燕楼空明显是凑的,也就是说强制要造成一种悲情来,跟前面的花溶溶,月溶溶,小径清风俩从容,根本没法顺理成章的衔接或者转折, 这个你跟携女晚风中一比较就很明显的知道了。而那个依栏听落红本身是很好的句子,但亦然牵强如旧。 燕楼是指“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吧?梦几重,恨几重,倒是跟春归燕楼空有点对应。噢,如果没有第1首,那么,第2首本身也很好了。就赖第1首。它往那1放,把别的都给比了下去。咳!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你出自内心的东西,要自然一些从容一些,也自然打动人一些。噢,我不是说你没有没有感受,我是说,你比较一下这2种情绪的真挚程度, 就会悟出很多东西,不是表达的问题。深几丛,浅几丛,急雨初歇草色丰,携女晚风中? 笑融融,语融融,不觉天暝行人空,江平月入松。喜欢。但‘几丛’似乎觉得那什么,能不能改一下。 (如果改的不好,还不如就用‘几丛’,几丛其实是不坏的。) 另外,想把急雨初歇草色丰改为急雨初歇草色中,不知道杂样。

(有个叫不易斋主人,他说第一首那没诗意,说第二首好~但我觉的那太香艳了,心里犯疙瘩了我喜欢的那种朴素白描的东西咋就不好了呢?第一首他给我改了。 他唯一夸这首是前面俩句:深几丛,浅几丛。说古人没用过。

深几丛,浅几丛,急雨初歇草色空,小桥与谁逢? 笑融融,语融融,不觉天暝对晚风,竹林人依松 )

第1首没诗意?还要怎么如诗意啊,他要求的也太高了点。 这都跟画似的了,比画还要美呢。嗯,他改的我倒有点看法。草色空不好,不要故意去弄什么玄虚,空,很糟糕,还不如你那个‘丰’呢。但我更喜欢‘中’。杀也没有,就是很平实的记录。可是中已经有了。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急雨初歇草色中,真实,生动。象‘小桥与谁逢’,做作,而‘竹林人依松’更是轿柔作作,比你的原句差的何止是一点半点呢。 差的是境界,你的原句好。

噢?后来给他第二首,他就说你有天赋?哈哈,结论我是同意的。咳! 但第2首多少有些无病呻吟。要说从第2首看出你的天赋来,我就不知道了。我觉得这多明显啊,这2首1对比,稍微有点那什么的,不管他懂不懂诗词,也知道第1首好的太多。你就慢慢去品那味,第1首越品越有滋味。还是强烈建议把那个‘丰’改为‘中’。

(他编过一本书,叫什么中华词选,具体也忘了.他说谁读那本书都会终身受用,比唐诗三百首还好。)

噢,哈哈,编书么,嗯,似乎也是大才---赶紧拿本子记下:他编的书,记得千万不要去买了, 因为我即使买了也读不懂。咳!我呢,不懂诗,也不懂词,但我知道我的感觉,虽然也不知道我的感觉是对还是错,自己喜欢了就是了。嗯,听着很是吓人,终身受用,比诗300还好,哈哈,就从这2句话,我就不相信。我认为没有什么终身受用的东西,更不相信还有比唐诗300还好的东西。携女晚风中呢,稍微有些白,但肯定是可以。如果改一下呢,那个‘中’就可以用在前面,如果不改,就用‘丰’好了。具体字句,不要紧的,关键是意境好,大的方面好了,其他都是细节问题。但有一个好处就是,那个寨主---怎么听着跟山大王似的?---诗词的基本功肯定很扎实。你跟他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学这些方面,基础方面的东西。 谁豆油长处直的你学习?哈,那是当然的。看看,你多谦虚,我不象我,我就觉得谁都有短处让我批评。 ---长处我就是看不见,而且还要掩盖之批评之,暗暗的嫉妒之。咳正象你说的,其实写倒不重要,发现偶尔读那些东西感觉才好呢。有的好,能让你也跃跃欲试,而有的好呢,你只能欣赏感慨,想不起来下笔要写。至于说写出来感觉都是古人的影子,那时难免的。最好是忘记古人的东西,留下的是感觉,那才是所谓懂诗词的人。 而很多诗词句子都记在脑子里,说起来瓦拉瓦拉什么都知道,这跟‘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一样,都是初学者而已。 即使上路了,学的还是形式而不是精随--- 当然了,精髓不是谁都学得来或者领悟得来的。限于智质,有的人不得不学形式,而且还要认为那是正道。

 

028

[秋至江南菊花黄,花荫欲醉半痴狂,此等不关风月事,人生何处不感伤]

刚写的?好诗呢。似乎你最近又悟出来了点东西,思维已经有点跳出来的感觉了, 就是说,可以在某种高度上俯瞰世事与自身了。想必你自己也知道这种感觉。 你看到没有,‘此等不关风月事,人生何处不感伤’,虽然感伤,已经不拘泥在感伤上了。噢?看了一点增国藩的东西?受他积极入世的影响?哈,看来文正公确实有一套。哈哈。但是,不是的,很入世,跟出世,其实只有1念之差,本质上是一样的。嗯,你不大理解这些。比如吧,如果一直入世而没有出世的思想,就不会这么超脱,不大能摆脱一时一地的挫折失败。入世如果是刚,那么出世就是柔,入世如果是进,出世那么就是退,刚柔兼济,进退有秩,这才能全面理解任何一方。而单方面的理解一个东西,是走火入魔的表现,而且也法深刻了解无论哪方面。任何一个东西,没有对与它相反的东西的深入理解,那么就不可能深入深刻的理解这个东西。



029

[入夜久不寐,虫鸣更寒秋
念君天涯远, 思谁小楼忧
几曾寄鸿雁,千重隔度舟
忽闻梅花曲,忍听满泪流
切切此思绪,殷殷何时休?
可愿人共梦,且把明月留]

[入夜难成寐,坐阶对月勾,云汉空杳渺,玉露多怜忧,
梅笛生清怨,翠叶凋寒愁,天际秋风路,今宵莫登楼]

好看,好看。看着心里一动。这样的思念就有了内容,而没有流于形式和表面了。你可以比较一下上次咱们评论那个谁谁来着写的那个思念了,而那是流于表皮。你就这么回过头去看,能总结出很多东西。都好,都好,都很好呢。尤其是第1首。第2首也好---咳,我都不知道咋说了。



030

[ 朝露人生空来去,
浮华尘世多烦忧。
春深花月付烟水,
岁短红颜易白头。
帘卷夕风多少事,
梦醒独夜几回秋。
幽柔一片闲云意
买醉青山同唱酬。]

好诗。但后1句不象是你写的,而且幽柔一片闲云意也不大象。

中间这4句:

春深花月付烟水,岁短红颜易白头。
帘卷夕风多少事,梦醒独夜几回秋。

这4句好极了。

闲云并不幽柔的吧。噢,知道了,你这肯定是和诗,和别人的,所以才有那句买醉青山同唱酬。 但总觉得你说‘买醉青山’还是有点异样。闲云意指想象云一样自由,哈,还是跟幽柔格格不入的啊。噢,不是象不象小女子,而是说,你根本不知道醉的滋味或者买醉的滋味,就敢拿出来比喻衬托, 也就是说,对你不了解的事情,最好不要去说,因为那显得假。即使是真了解,这里也不适用,这诗前后是矛盾的,心情是跳跃的,而且跳跃的不合理,比较凌乱。噢,说是比较凌乱,也不是很凌乱。是非常好的。比起原来那种凌乱要好的多。感觉上是前6句是说1件事,后2句是说另外一件事。我估计这诗不是一次写的, 所以心情转变,思路转变的有了痕迹。另外,岁短红颜易白头,这里的易,改为‘已’是不是更苍凉些? 朝露人生空来去,比较好,开篇定了基调。但我不大喜欢,浮华尘世多烦忧。因为把‘烦忧’写了出来,太白。应该含蓄些。记得上次说过的,不要轻易的破题。也就是不要轻易的把你要想表达的主题说出来,要增强朦胧美和含蓄美,后面的4句就很好。好就好在什么都没说,可什么都说了。因为那反映着一种情绪和一种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 这4句的内涵很丰富。

刚才为什么不要明白的说出‘烦忧’呢?那是因为,一说出来,就限制了, 虽然确定了烦忧,但丧失了好多别的味道。比如这4句,内涵很丰富,表达的何止是‘烦忧’啊,是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综合美感。所以你第2句的‘烦忧’就显得呆搬,而且生硬,伤害了下面4句的意思。你可明白这道理? 这也是为什么不要明白说出来的缘故。因为很多东西是没法用确定的词汇来表达的,一表达出来就要么是错,要么是不准确,要么是太狭隘,而即使点出来,也是轻轻的,不经意的,若有若无的。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含着余味,留下许多不确定因素,让读者自己理解,这也是国画中留白的意思。但又得暗示一下或者点一下,为什么呢?因为得让读者有着想的线索。 不然一团景物堆在那里,美固然美了,但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这个说起来很不容易弄明白,里面太微妙,语言是解释不清楚的,只有自己慢慢的揣摩体会。

你最后2句的意思也其实是衔接的。我说的凌乱,不是以前那种互相不搭界的那种凌乱,而是说这种衔接衔接的不好,或者不顺理成章,因而显得凌乱,或者说是突兀。 我知道简单你自己肯定不那么认为的,不认为是突兀,也许你还会觉得这顺理成章的啊,前面是感触,后面是想办法解脱,是一种看轻看淡那些‘烦忧’的洒脱么,你看,我不是‘闲云’,而且还买醉了么。你想啊,什么叫连贯呢?比如,你即使想从那些忧愁里解脱,你至少要有个转折,也就是铺垫,这样才显得自然。比如吧,先说世事的无奈,然后看到青山白云依然高兴的自我陶醉自我欣赏,从而悟到,人生固然有其无奈的一面,但还是美好的积极的,从而你可以暂时抛却烦恼,买醉青山。噢,不是说一定要这么写,是说,如果这么来写,那就是连贯的,自然的,‘顺理成章’的,不突兀的。咱现在是在解释什么是连贯什么是乱。那么,你这诗的前6句完之后,写什么是自然的是连贯的呢?那就是感慨生命时日苦短,感慨生活中的无奈,感慨世事稍纵即逝的一种抓不住的稠怅,这才是顺理成章的。是,是的,哈哈,你是想色彩明快一些,想写心情好一些,或者闲适一些。那可以的啊,再写一首就是了。一件事一件事,一种心情一种心情的说清楚了, 不要试图把很多东西,尤其是比较复杂的心情,参一块儿来说。噢,哈哈,是的,是可以的,但那要别的东西作基础的。不是说你能力不行,而是说,驾驭这种感情,收放自如,然后用文字来表达出来,很传神的表达一种感情,就已经很好了, 就已经是需要很多锻炼和练习了,也就是说,你能把某一种感受成功的传达出来,这就是成功。 在这种基础上,通过揣摩和练习,时间久了功夫到了,自然可以传达复杂的感情和感觉。因为,复杂的感情和感觉,首先得自己理清个头绪的,不然传达出来的就也是乱的。而理清这个头绪,那是要别的作基础的。所以说,诗啊,词啊,文啊,等,是难的,因为那不仅仅是诗词本身的事。可又是容易的,只需要老老实实的态度就是了, 而才气之类的,那是个人控制不了的。对,所谓功夫在诗外。还有很多人,你看那诗,写的手法很幼稚,很拙劣,但那诗的内容,偏偏就很好。这就是说明那诗外的功夫很好,只不过他不大懂诗罢了,也就是不大知道诗本身的东西罢了。当然也有另外一些人,诗作的花丽之极,对仗对偶很美,典故用一大堆, 但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或者里面都是空的,杀都没有。可是,知道这些,也就是能分辨得出有东西没有东西,那已经不是简单的事了。 噢,写的时候不用管这些个条条框框的,也不用管写出来是好是坏,先把心情写出来再说,想杂写就杂写,先写出来再说,回头修改就是。 写呢,那是心情的真实自然反映,是所谓字外的功夫在起作用,而改呢,就是诗词本身的功夫了,这个要稍微容易一些的。

 

加个附录,赶紧结束这个话题,免得太过见笑于方家。咳!

附录:平仄初步

粗略来说,汉语拼音的1,2声为平,3,4声为仄。 然后,7言的句子,逃不出这样的句式,总共有4个,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是平起仄收,不押韵。我一块儿给说了吧。

1/4, 平平仄仄平平仄 --- 平起仄收 (仄收不押韵,平收一定要押韵)
2/4, 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起平收
3/4,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起平收
3/4, 仄仄平平平仄仄 --- 仄起仄收

也就是说,7言,无论那句,都得符合这个平仄关系. 当然特例很多。最普通的就是135不论,246分明。所谓2,4,6分明,就是指第2,4,6个字以及最后一个字,平仄关系要对,而1,3,5就可以马虎一些。这里面又存在孤平,3平,拗救的问题,姑且不论。

下面来看你刚抄过来的那一句:尊坐花荫春色晚,嫣红落尽最高枝。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就第1个字本应是仄,现在是平了,所以是非常好的句子,1,3,5不论么。 也就是说,先不管内容,且管格式,这是非常合乎格律的(当然还没涉及到对仗之类的)。这办法呢,也很好办,因为尊,是接尾,改不了,那就想办法救。 比如,第1字该仄而平了,那么,可以将第3字该平改为仄,比如改成树(这个先不说意思的好坏呢,嘿嘿,那是选字造境的功夫,不论), 就成了,尊坐树荫春色晚,嫣红落尽最高枝, 压 (zh)i 韵。这是本句救。 也可以在对句里救一下。比如,将对句里的同样的第1个字(本该平,但现在为了救‘尊’而改为仄)改为淡,便成了:尊坐花荫春色晚,淡红落尽最高枝。这救过的2句,从平仄上来讲,就再也没有问题了。 但因为是1,3,5 不论,2,4,6分明,所以,在1,3,5上出现平仄不符的情况,也不用救的,可以不用管他。但得知道那4种句式,不能乱写。你要是不知道这个,也没有关系的,很快就容易搞明白了,只需要归纳下面的3点,很容易平仄就入门了。

1,仄收一定不押韵,平收的一定要押韵,不管是在上句还是下句(对句)

2,对于5言(7言),只有4个句式: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7言的分明在前面加一个仄仄 或者 平平即可。

3,嗯?要说杀?我给忘记了。:( 欧,3,对,对,3,135不论,246分明(对7言),对5言的,1,3不论,24分明,无论几言,最后一字一定要论。也就是说,偶数字重要。要判断别人的句子,是个什么平仄关系,就是先看最后一个字,再看第2,4,6个字。

这些东西啊,其实我很不喜欢的,有时故意不理那一套。 刚才那4句句式,是每个句子,比如是这4个句世之一种,这只是关于第一句的。那么现在要凑成一首诗词,比如少些的,如绝句吧,那么先得明白,出句,和对句。出句,就是第1句,第3句,对句当然是是第2句(对第1句),第4句。出句和其对句(比如1,2句)构成一联,3,4句构成一联。 对句必须相对(平仄相对),邻句 (比如,2,3句为邻句)相粘 (粘就是‘一样’的意思,平仄一样)。句式虽多,都是可推导的。比如你刚才说的仄起仄收句,4句绝句就是这样的:

仄仄平平仄 (不能押韵)
平平仄仄平 (押韵)
平平平仄仄 (这个就是相粘,跟第2句相粘,一样。可又得仄收,所以就成了这样了)
仄仄仄平平 (押韵)

这是5言绝句的平仄关系(仄起仄收。其他的3个: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姑且不论), 7言的,前面分别加上2个仄仄或者平平就是了,比如第1句就变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余类推。排律,就得8句。第1句要定了,其他都是推出来的,可要注意2点呢,1,既然第1句是平收,那么,第1句就得押韵, 2,这才是4句呢,后面的4句,你再推出来看看。一样的推法啊,第5句要和第4句相粘,而且都是仄收,第7举要和第6句相粘,仄收。再提醒一下,对,和粘,都是所谓‘头对尾不对,头粘尾不粘’。长律,也就是多句(大于8句)的,同样的推法,但可以中途换韵。这个也且不去细说。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