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印章艺术(三)

 老刘tdrhg 2017-04-24
六、印章中的特殊种类-皇帝玉玺

  紫禁城,中国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据统计,故宫博物院,也就是原来的紫禁城,这里存放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珍宝近百万件,其中很多文物都是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品。从这些文物珍藏中我们不难想象出当年帝后生活的奢华,更不难想象出帝王们的赫赫威仪。只是,在这众多的宝物中,哪一种最能代表皇帝的无上权威和地位呢?恐怕,这就非宝玺莫属了。诚如乾隆帝所说:“盖天子所重,以治宇宙,申经纶,莫重于国宝”。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御宝的徵信作用,将其作为国家的象征物,皇帝治理天下的凭证。
   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在当时,印章不论尊卑贵贱,皆称为玺。那时还没有印这一名称。秦兼并六国后,规定天子的印章称为玺,臣民的印章皆称为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引卫宏语)秦始皇独霸用玉治印的权力,将新石器时代以来将玉作为权力标志的思想观念发展到了极至。汉承秦制,皇帝的印章仍称为玺,(皇太后、诸侯王的也可称玺),只是汉代更明确的规定帝后印用白玉质、螭虎钮,称玺。在汉代的官私印中还出现印、印章、印信等名称。到了唐代武则天时,这位聪明的女皇认为“玺”谐音“息”,从此改称宝。以后历代帝王玺、宝并用。唐宋以后,随着封建国家机构的繁缛,帝王行政宝印的名目不断增加,数量也大大增加。到明朝的时候已经有二十五宝之数了。清代宝玺制度基本承袭明代,不但数量差不多,宝玺上文字名目也大致相同。 
   故宫现在藏有明清帝后宝玺近五千件。这些深藏于皇宫之中的皇家秘宝,历来是众多收藏家们梦寐以求的宝贝。说起帝后宝玺,很多人都觉得颇有神秘感。其实,通俗点说,“宝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印章,只不过这些印章的主人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在中国封建**会中拥有无上权利的皇帝及其后妃们。目前,比较有名的玉玺为清乾隆25方宝玺。
  乾隆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他在长达六十多年的统治期间创造了清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乾隆以前,清代皇帝宝玺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钦定御宝为二十五方,根据《周易大衍》“天数二十有五”的记载,乾隆帝希望清王朝也能传至二十五世,清二十五宝是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从此,这25方宝玺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一直沿用至宣统末年。二十五方宝玺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和囊括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发布军政诰令,需钤用与之相关的御宝,体现出皇帝御宝使用的严肃性。
 这乾隆25方宝玺中,除了一枚大清嗣天子宝是纯银镀金,一枚皇帝之宝是檀香木外,另外23枚都是玉质。其中有6方白玉玺、8方青玉玺、6方碧玉玺、3方墨玉玺。
  清代二十五宝玺上溯乾隆年间的政坛风云,下联京城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它们既是整个清王朝皇权的象征,也是中国金石文化的经典作品。
七 印石集珍
  我国古代玺印的材料虽然有金、银、铜、铁、玉、陶等。但纵观我国历代帝王宝玺,从秦六玺、唐八玺、宋十四玺、至大清二十五宝玺,大都是以各种色泽温润的玉质为印材,可见玉在印林中的至尊地位。“玉”字始于我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就是“玉”和“家”的合字。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椐考古与文献资料说明,春秋之前用玉者的心态,主要是显**严、高贵和美感。春秋时期,这种心态发生了变化,其中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对玉的特性赋予了人格化推崇。春秋晚期孔子等人倡导的“君子比德于玉”等学说以及春秋战国期间文献中常见的玉有“德”之论及“首德次符” 、“玉不琢不成器”、
“君子必佩玉”、”等等词句都说明了人们对玉的喜爱和重视。所谓的玉“德”,是借玉料特性比附人格化的“仁、义、廉、信、道”等来表示。所谓“符”,是指其上的玉色和饰纹等。
  “君子必佩玉”是来源于“首德次符”说及“君子比德于玉”说。因为当“君子”佩上成组玉佩后,若走路太慢,就没有相互冲击而发生的叮当美玉声,即所谓“其声不扬”;若走得太快,则撞击的叮当声会杂乱无章,即表示“君子”伦理失道;唯一的办法是佩玉君子走路时要求不慢不快,有节奏感,方能使玉佩发出动听适度的美“德”之声。君子“必佩玉”发出的声音,除表示“君子”已“比德于玉”和“节步”外,也表示“君子”为人的光明正大。因为这种动听之音,是一定距离前后左右之人都能听到的,从而防止非正人君子去跟随别人的行动和偷听别人说话的不道德行为。

一.田黄石
1.田黄石 1.8*1.8*5

中国的印章艺术(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