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2月15日报道,中国清代乾隆皇帝的一件玉玺当地时间14日在法国巴黎德鲁奥拍卖行拍卖,以1.5亿元被一位中国买家获得。
当日拍卖玉玺
报道称,这件公元18世纪的玉玺用粉红色的玉石制作,上面雕刻有龙的造型,非常珍贵和罕见。
当天拍卖会上的竞争非常激烈,竞争者包括电话线上和现场的竞买人,最后的成交价格超过了预先估价的20倍。
其实,这并不是乾隆爷第一枚玉玺被拍出高价。
2011年12月6日,北京保利2011秋拍夜扯中国古董珍玩夜场:忘情乎太上——清乾隆、嘉庆玺印艺术》在亚洲大酒店开拍。
此件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以6800万起拍,喊价很快就突破1亿大关,到1.2亿后出价进入胶着阶段,两位买家互不相让。
最后这件拍品以1.4亿的价格落槌,加上佣金为1.61亿,刷新了御制玉玺和白玉拍卖世界纪录。
近年来皇帝玺印的拍卖价格一路飙升,背后固然与近年兴起的皇帝热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由玉石本身所具有的品位、文化等特点决定的。
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厚重基石
中国人的躯体中始终存有崇尚玉石的文化基因,因而,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最佳载体,更是挚爱传统文化人士的首选。
它的雍容,它的积淀,它的神秘,以及它不媚俗,不艳浮的风骨,不仅具翰林文苑之风,更有君子人文之质。
玉石比股票更靠谱
玉石在历经千年岁月后,不仅没有曲高和寡,反而走出深宫豪门,成为大众理财投资的首选。
玉的珍贵和稀有是自然条件所决定,物以稀为贵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因此玉石一直在升值,越有钱越买玉,越买玉越有钱。
可以作为传家之宝
玉石是收藏品,玉石性质稳定,容易保存收藏。
由于玉石的稀缺性及每件玉石饰品独一无二的特性决定了其特有的收藏价值,故而高档玉作品的收藏潜力巨大。
玉精品较适于作为传世宝玉世代相传,能让子孙后代看到祖先曾有过的身份、地位、辉煌,体会到祖先事业的来之不易,在为祖先骄傲的同时,还会继承祖先遗志,发奋图强。
“玺”的定义
玺者,印也,是皇帝的印章,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称为玺、或宝玺。
皇帝的印章也有公章、私章之分。宝玺属于公章,凡是皇帝代表国家发布各种诏书及文告时,皆钤盖宝玺。中国的“宝玺”始自秦始皇嬴政。
据文献记载,秦设立制度:皇帝印独称玺,设六玺,皆方寸,印文用小篆,以钮、绶排定等级。之后“百代皆 行秦政事”,此后历朝历代,或是传承或是重刻,直至清亡都是如此。
秦始皇创立的宝玺制度被汉高祖刘邦全部继承下来,形成了后来所谓的“秦汉八玺制”。
这一制度也贯穿了整个魏、晋、南北朝和隋,他们不仅继承了秦汉的八玺制,而且连规格、名称、钮式、文字都基本不差。
到唐朝武则天称帝时,则独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玺,而将八玺制改为九玺制,同时又将“玺”改为“宝”,从此以后各朝都称之为“宝”。
历代宝玺的材质都是以玉料为主,且多是和田玉,仅有几方是金质和檀木。
这与中国人自古以来将玉比“信”的思想有着直接关系。
不过到今天,我们能看到相对完整保存下来的,就只有清代的。明以前的则完全没有实物可参看,只能从一些史书中看到零星记载。
现在藏玺最多的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相当数量的藏品。私人收藏大多在国外,尤以法国为多,国内市场极为少见。
这其中的原委,跟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各国派兵驻守的区域有直接关系。
当时德军将指挥部设在了乾隆皇帝用来接见外国使节和召开宴会的紫光阁,因此在这里的大量紫光阁功臣像和大量的瓷器被掠到德国。
法军驻扎在景山的寿皇殿,雍正时期这里曾用来供奉康熙的“御容”,之后乾隆将这里重新翻修后,专门用来存放前任皇帝们的御玺。
乾隆与1800多枚玉玺的传奇故事
入关以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有一方玺印,是明朝的皇帝赐给他的满洲建州卫的印,现在能在档案上见到。他的儿子皇太极有两方老满文刻的金印,现在能见到。
顺治帝的印章大约是20方,我们能看到的实物是木头做的,非常朴素,但是印模刻得非常好,在书画上也能够看到。
康熙的玺印有120方左右。玉质、木质、石质等各种质地的都有,而且雕刻比较精。
雍正帝的玺印稍多一些,乾隆元年对雍正的宝玺进行清理,得到的数目是204方,分装在39个匣子里。
雍正的印章大部分都是用当时比较流行的石材——寿山石刻的,占90%,都很朴素。
乾隆玺印才是真正的多,数字在历代帝王中无人能及。
乾隆一生共刻制1800余方宝玺,比整个清代其他所有皇帝的玺印的总和还多。
因为英法联军、八国联军进北京抢掠,晚清时期从宫内流出等原因,目前流失到世界各地的乾隆宝玺大概有二三百方。
乾隆心情的晴雨表
乾隆的一方方玺印是他为自己漫长人生路树立的里程碑,也是他心情的晴雨表。
如乾隆四十五年,他圣寿七十,便据杜甫诗句镌“古希天子之宝”以为纪念。
至乾隆五十五年八十圣寿时,又仿照此例刻“八徵耄念之宝”,并择取含有“福”、“寿”字样的诗文用寿山石、青田石、铜分别制成组玺总量达660方。
乾隆六十年,85岁的乾隆皇帝召集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为皇太子。
第二年传位的同时他又传下谕旨:“朕归政后,应用喜字第一号玉宝,刻太上皇之宝,即将御制《十全老人之宝说》篆刻作为太上皇帝册,用彰熙朝盛瑞。”
所谓“太上”者,无上也,为极尊之称。“皇”者,德大于帝也,也就是说:太上皇是德高于皇帝的至高无上之人。
纪念之意更为明显。
如为纪念其在位期间十次远征边疆的重大胜利,特镌“十全老人之宝”等。
嘉庆二年(1797年),已经当了太上皇的乾隆,用的一方玺措辞极其直白,上面赫然写着“归政仍训政”,明摆着讲,虽然儿子当皇帝,但大事还得老子说了算。
这些宝玺在他去世之前不断地被复制,数量很多,比如“古希天子之 宝”、“八徵耄念之宝”都多达几十枚。
破坏艺术品的高手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一辈子都在鉴赏真品,但他却是个破坏艺术品的高手。
无论是谁的绘画谁的书法,只要经过他眼睛的,他非要在上面"乱涂鸦"不可(连汝窑瓷器都不放过),完了还不忘盖上那25方印章。
印章那么多,完全任性啊!
郎世宁绘《乾隆像》
郎世宁绘制的《乾隆像》,乾隆对自己的画像倒挺爱惜。没有把他那25方印章盖上去。
幸亏乾隆没往自己脸上盖章,不然就像脸上被刺字发配的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