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论治家,贾探春比王熙凤好在哪里?王熙凤又比贾探春强在何处?

 格物方可致知 2017-04-25

女人再强毕竟也只是女人,就算能坦然面对和痛快解决所有的情感问题,生理上的痛楚却仍是不可避免。就像悍如王熙凤,果敢机警,杀伐决断,仍然在第五十五回里迎来了小产之厄,甚至因此长期下身流血,这个时候的她,更需要的是被人怜惜,哪怕她自己并不一定这样想。

贾琏如何在家中怜惜王熙凤,书中并没有提,只是写到了贾探春等人的由此上位而兴利除弊。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那就是王夫人真的仅仅是因为疼惜凤姐才让探春代管吗?

在前文《贾探春:快来加入海棠社豪华套餐,林黛玉:呵呵》一文中,心秋有分析贾探春提出成立海棠诗社可能存在的真正目的,里面已经有王夫人的影子存在,而此间她让探春乘机掌权,就算没有颠覆的意思,怎么也有点试探的意味。

至少是在“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碰撞上,王夫人和凤姐贾母等人是不对盘的,所以,若大胆猜想一下,她此举主要是想试探一下凤姐和贾母等人的反应,顺便试一试探春的具体才干。

凤姐其实心底敞亮,知道王夫人的真实意图,所以她才交代平儿此时不要生事,探春怎么做,你就怎么配合,不要站到其对立面去。

同时,凤姐乐见其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咱们的恨暂可解了”,这样可以起到缓和作用,而她只需坐等再次出山。

此文主要来对比分析一下探春和凤姐的管理模式。

简单一句话来概括:文化决定思维,思维决定方向。

书中对探春和凤姐管理模式的叙述主要集中在第五十五回探春暂管荣国府,和第十三回凤姐协理宁国府。

先来看王熙凤。

贾珍请她来宁府协助处理秦可卿后事,说是协理,其实基本上权利全部下放,所以凤姐几乎没有掣肘,一上来就指出了宁国府的“五大弊病”:

“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列专管,临期推诿;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管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随后,她又提出要求:“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你们这府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

紧接着以雷霆手段处理了点名时迟到之人:扣了其一个月工资,并打了二十大板。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平时凤姐如何对荣府进行管理,书中没有集中说,但从散落在各回里面的事例来看,不外乎上述方法手段,威逼利诱,打骂体罚。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上层十分满意,下层极度苦逼,在书中第五十三回里元宵节贾母宴请族内众人时,从大家的反应中足以体现:

“贾母也曾差人去请众族中男女,奈他们或有年迈懒于热闹的,或有家内没有人不便来的,或有疾病淹缠,欲来竟不能来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贫不来的,甚至于有一等憎畏凤姐之为人而赌气不来的,或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不敢来的。”

可见在凤姐的管理下,府内并不和谐,也算是贾府最终崩塌的内因之一。

而贾探春呢?

她的顺序是倒过来的,先是处理了赵姨娘的无理取闹这样一个具体事务,再拿出她的施政方针。

很多人诟病探春的奴性,说她眼里没有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和弟弟贾环,而只有王夫人和宝玉,对后者随时谄媚,对前者视而不见,甚至骂赵姨娘是“阴微下贱”(第二十七回),这样的探春着实也无法让心秋喜欢。

但有一点我们必须了解到,这主要是因为她那个时代的局限性所致。

在她身处的那个时代里,正式场合中,庶出的女儿只能认正室为母亲。王熙凤不也说过吗:贾环现在是主子,你赵姨娘只是半主半奴,你是没有资格教育自己亲生儿子贾环的。可见姨娘名义上为娘,实际上还是奴婢。

不过,探春急于摆脱庶出身份,时刻紧贴王夫人和宝玉的动机和姿态确实并不值得称赞。

回到主题。

贾探春在处理赵姨娘的无理要求上没有毛病,尔后,她提出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更是出彩:

“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然一年好似一年了,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成年家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馀,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1978年安徽小岗村那十八个红手印,难道他们也看过红楼梦,灵感来自于这里?果然是高手在民间啊。

如此一来,消费性的大观园就被改造成了生产性的种植园,日落西山的贾府GDP也因此勉强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因今日将园中分与众婆子料理,各司各业,皆在忙时,也有修竹的,也有护树的,也有栽花的,也有种豆的,池中间又有姑娘们行着船夹泥的、种藕的。”

结合两人在书中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和处事原则,做个生动的比喻:如果活在当代,王熙凤一定是阶级斗争的急先锋,贾探春则是改革开放的带头者。

而这里面的差距就在于,王熙凤自己说过的那句话:

“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

如此看来,多读书,读好书,不仅是个人的必须,更是时代的期盼。

当然,若论具体的管理方法,王熙凤的精确打击和贾探春的全面覆盖,谈不上谁的更高明,只不过是一个从自身利益出发,一个在单位发展落脚;一个只适合做基层管理者,一个能当领导决策者。

不过,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充分必要的关联存在,而且从某种层面上来讲,贾探春不能多,王熙凤不可少,两者共存,方是正道。

此文为何心秋原创,授权天天快报刊发,若感兴趣,欢迎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