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此復三种

 timtxu 2017-04-25
  死,此復三种谓寿尽故、福尽故、不避不平等故,当知亦是时、非时死。

  寿尽故、福尽故死是时死,不辟不平等故死是非时死。

  不避不平等故死,如世尊说九因九缘未不寿量而死,何等为九?谓食无度量、食所不宜、不消復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医药、不知於己若损若益、非时非量行非梵行;此名非时死。

  食无度量、食所不宜、不消復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指食慾。

  “非时、非量行非梵行”就是放縱自己的男女之欲。

  食慾、男女之欲都應該節制啊,否則都是取死之道。

  若廣建立十惡業道自性差別復由五相,何等為五?一事、二想、三欲樂、四煩惱、五方便究竟。

  “事”者一一業道各別決定所依處事,或有情數或非有情數隨其所應十惡業道依之而轉。

  “想”者有四:謂於彼非彼想、非於彼彼想、於彼彼想、非於彼非彼想。

  “欲樂”者或有倒想或無倒想樂所作欲。

  “煩惱”者或貪、或瞋、或癡,或貪瞋、或貪癡、或瞋癡,或貪瞋癡一切皆具。

  “方便究竟”者即於所欲作業隨起方便或於爾時、或於後時而得究竟。

  由此五相於殺生乃至邪見諸業道中隨其所應當廣建立圓滿自性十種差別。

  “欲邪行業道”,“事”者謂女所不應行設所應行非支、非處、非時、非量,若不應理一切男及不男,“想”者於彼彼想,“欲樂”者謂樂行之欲,“煩惱”者謂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謂兩兩交會。

  “事”者,犯戒者侵犯的客體;“想”者 ,意識正常清晰;“欲樂”者主觀故意;“煩惱”者心理動機;“方便究竟”者完成行為過程,達到預期目的。

  這裡說的“事”、“想”、“欲樂”、“煩惱”、“方便究竟”,似乎基本同於現代法律中的犯罪要件認定,“煩惱”現代司法實踐中不考慮的。

  瑜伽的五相,与大勇法师翻译的《菩提道次第略论》的下士道十不善业部分有所共通处。此处分为事、想、烦恼、发起、加行、究竟六境,可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