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些肺气肿适合内镜肺减容术?10种指标可预测

 czxiaoyi 2017-04-25

内镜肺减容术已发展成为重度肺气肿的一个治疗选项。尽管目前有多种内镜肺减容技术可用,但仍以内镜瓣膜治疗的研究最为充分。该方法通过在肺气肿相关肺叶的支气管内,置入只允许空气流出的单向阀,而达到局部肺不张和肺叶体积减少的治疗目的(TLVR)。

肺气肿患者内镜瓣膜治疗的目标,是使肺气肿最严重的肺叶达到完全性肺不张。尽管此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了该项技术对于重度肺气肿治疗的有效性,但也有研究显示,即使相关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了肺不张的影像学表现,其临床结果仍可能有很大差异。例如:叶间裂完整、肺气肿程度明显不均一以及存在肺小叶阻塞的患者,常有更好的术后获益。

为了观察可预测肺气肿患者内镜瓣膜治疗术后临床效果的相关指标,来自德国 Heidelberg 市 Heidelberg 大学 Thoraxklinik 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的 Gompelmann 医生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提示:CT 扫描时,目标肺叶的低衰减容积与目标肺的低衰减容积比值以及患者基线时的相关临床指标,可能是预测内镜瓣膜治疗术后完全性肺叶不张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子。

文章发表在 2016 年 10 月的 Respirology 杂志上。

该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了 77 例内镜瓣膜治疗术后实现了完全性肺不张目标的肺气肿患者。

研究者评估了这些患者基线时的肺活量(VC)、1 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量(RV)、6 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等临床指标,及其基线时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变量,包括目标肺叶的低衰减容积(LAV)、目标肺叶和同侧未处理肺叶的 LAV 百分数、目标肺叶低衰减容积与目标肺和总肺低衰减容积的比值等。

通过分析,研究者确定了这些参数对于患者从基线到肺不张出现时的 VC,FEV1,RV 和 6-MWT 变化等预后指标的影响。

该研究结果显示:CT 扫描时目标肺叶的低衰减容积与目标肺的低衰减容积比值,是内镜瓣膜治疗术后完全性肺叶不张患者 FEV1 改善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该比值每 10% 的差异与术后患者 82 毫升的 FEV1 改善相关。此外,较低的 6-MWT 评分、基线时的低 VC 和高 RV,分别与术后患者相应参数更大的改善显著相关。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对肺气肿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评估或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适合接受内镜瓣膜治疗的患者。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于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