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丨术】蔡氏妇科治疗痛经用药经验介绍

 娜sky 2017-04-25
2016-07-29 春妮儿 全国中医妇科流派联盟网


今天为大家摘编一篇王隆卉医师介绍蔡小荪教授治疗痛经的用药经验,以飨读者。

医师简介


王隆卉,女,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妇科副主任、教研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中医妇科分会委员。06年毕业于第三届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师从全国名中医蔡小荪,全国名中医蔡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成员,蔡氏妇科第八代传人。从事妇科临床、教学23年,学验俱丰。近年主攻研究方向为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围绝经期综合症。

经验介绍

1、首辨虚实,审证求因

张景岳曰:“实痛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多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

蔡小荪教授认为:

①虽有痛在经前属实、经后属虚之说,但临床不能绝对以此为依据。

经前腹痛因经血未下,不通则痛,多为实证。

经血虽多,腹痛依然,瘀块下后疼痛方减,甚至经血愈多腹痛愈甚,多见宿瘀内接之痛经者,疼痛出现于经血排出后,但不作为经后痛的虚证。

②喜按属虚,拒按属实,也不尽然。

有经来不畅的瘀滞实证,往往也喜按、喜揉。揉、按可使瘀血流畅地排出,通则不痛。

故由此辨别虚实,不能以喜按、拒按定论。

③注意经血或瘀块排出后腹痛是否减轻以辨虚实。

2、求因为主,止痛为辅

经行腹痛究其病因无论是气滞、寒凝、热结、虚损,最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滞冲任。

治疗宜活血化瘀,温散疏通,调理冲任。

蔡小荪教授认为:不能盲目止痛

①如瘀滞腹痛,不以活血祛瘀为主,或剂量不足,往往止痛效果不佳

②如宿瘀内结,凝滞胞宫,经血虽下,疼痛不减,即使经量多如水注,治法仍宜活血化瘀,从实证论治

③若用止血定痛法,以碍血行,则宿瘀未消,瘀血留滞,非但疼痛不得缓解,出血反越止越多,淋漓不断,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归经。

蔡小荪教授认为:痛剧时急则治标,以止痛为先;痛缓时应治本为主,临证时两者不能截然划分。

3、用药配伍,有法可循

蔡小荪教授认为:痛经乃本虚标实证,治法不可独取活血化瘀,宜养血和血,拟四物汤加味。

常用方药物组成:当归、怀牛膝、延胡索、丹参、香附、白芍、生地黄各10克,川芎、红花各5克,桂枝3克。

临证加减:

寒凝瘀滞者加木香、小茴香、肉桂各3克;

肝郁气滞血瘀者加乳香4.5克,乌药、川楝子、苏木各10克行气活血止痛;

宿瘀内结之膜样痛经者,易怀牛膝为川牛膝,加花蕊石、失笑散各15克,没药6克,肉桂2.5克,桃仁10克,化瘀定痛。

腹痛甚者,去川芎、红花,加血竭3克、花蕊石15克,生蒲黄30克,震灵丹12克缓崩止痛,必要时可吞服三七粉2克;

炎症引起经痛者,宜用当归、赤芍、牡丹皮、延胡索、制香附各10克,败酱草、红藤各30克,柴胡5克,川芎4.5克,桂枝2.5克,甘草3克清瘀止痛。

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而经痛者,以八珍汤为主,加香附10克补气养血。

配伍药对

生蒲黄&五灵脂活血行瘀止痛;生蒲黄&花蕊石化瘀下膜

生蒲黄&血竭散瘀止痛止血;木香&小茴香行气止痛

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香附&延胡索理气散瘀

苏木&延胡索祛瘀通络;丹参&郁金祛瘀止痛

赤芍&牡丹皮凉血散瘀止痛;香附&乳香&没药理气化瘀

香附&乌药理气调经;香附&苏木理气祛瘀

乳香&没药行气散血

用药疗程

行经前3天即开始服用,直至月经来潮。

虚性痛经平时可常服八珍丸或乌鸡白凤丸,经行时再改服汤剂。

 
验案赏析

施某,女,18岁,2003年12月10日初诊。

经行腹痛5年。13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30天,经期7天。自初潮起,每行经则疼痛、量多,下血块后则较舒,舌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略细。证属宿瘀内结,寒凝胞宫。治宜温经化瘀调经。

处方:茯苓、炒怀牛膝各12克,赤芍、丹皮、桃仁、制香附各10克,青皮、陈皮各5克,桂枝、艾叶各3克。7剂。

12月17日二诊:月经将潮,脘腹不舒,舌淡、苔薄、脉弦细。治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调理冲任。

处方:炒当归、生地黄、炒怀牛膝、白芍、制香附、乌药、生蒲黄各10克,延胡索12克、桂枝、艾叶各3克,川芎、制乳香、制没药各6克。经前3天开始服至经行第3天。

12月31日三诊:12月25日经潮,量一般,血块较以前减少,腹痛消失。舌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略细。效不更方,续服原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