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养生法

 昵称40077028 2017-04-26

与时偕行读《周易》之12

读书可以养生吗?答案是肯定的。养生分为“养身”和“养心”两个部分(请参看《养生之道话“颐卦”》),读书可以“养心”想必大家是认可的,但是,读书是否也可以“养身”呢?当然也可以的。本文的重点在于“读书可以养身”。然而,我们读什么书?为什么读?该如何读?还是很有讲究的。

一、读什么书?读“正经”的书,而不是杂七杂八的书。何谓“正经”的书?有正能量的书、不会过时的书、终生受益的书、一辈子都要读的书。换句话说,能指导我们一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的书。推荐大家读《周易》。

二、为什么读?《周易》是读懂中国文化第一书。你是军人,《周易》就是“兵书”;你是商人,《周易》就是经济学的书;你喜欢物理,《周易》就是物理学的书;你喜爱文学,《周易》就是文学的书;……《周易》是一部大百科全书,你是什么样的人,《周易》就是什么样的书。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三、该如何读?读《周易》读出不少君子,当然,也读出不少小人。君子、小人暂且不论。读书分为朗读和默读,本文着重朗读。在此,我要强调的是:读书不得法,不仅不能“养生”,反而会“伤生”。

读书养生法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朗读似乎仅仅是嘴巴、眼睛和耳朵的事,实则不然。“读书口诀”是本人读书的体悟的总结,尽管仅有36字,没有一个生僻字,但是传递出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

身坐正,书摆正,头顶天,脚踏地。

民间有句老话:坐,要有坐象,坐如钟。“身坐正”的意思和这句老话殊途同归,就是说我们读书的时候,上身要挺直,上身与上腿成90°,上腿与下腿成90°,这样的坐姿是为了防止“脊柱”侧弯,尤其是未成年人,真正的目的是养我们的“脊柱”。

身正、书正,“心”自然正。“书摆正”,建议书和眼睛的距离保持在30-50厘米,养“眼”。现代人近视眼特别多,古人没有电灯,晚上只有微弱的油灯或蜡烛照明,近视眼反而几乎没有。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向西方盲目学习的恶果。古人读的线装书都是“竖排版”的,不需要特别强调,读书人的身体就会坐正,眼睛和书的距离自然保持30-50厘米的距离,否则你读书就会难受。大家如果怀疑,可以找一本线装书亲身体验一把。但是,当我们中国人全盘西化后,就看不起自己的老祖宗了,认为“竖排版”的线装书已经落伍了,于是乎学西方,换成“横排版”的书,这就是导致今天近视眼特多的罪魁祸首,因为“横排版”的书距离眼睛越近,读起来越舒服。

“头顶天,脚踏地。”读这句话,需要一定的想象力的,想象我们正坐在旷野上,蓝天白云,风和日丽。我们人体最高的一个穴位是头顶的“百会穴”,最低的一个穴位是脚底的“涌泉穴”。百会穴通天,涌泉穴通地,“天人合一”,养我们的“浩然之气”。我们既然生为人,位居“三才”之一,那么,我们就应该顶天立地,一身正气。

左手压,右手指,眼睛看,嘴巴读。

“左手压,右手指”,左手压,是为了方便“右手指”,左右手之间的协同配合,对于初学者至关重要,好处是全神贯注,不容易漏字、跳行等。

“眼睛看,嘴巴读”,看的清、读的准,是读书的基本功。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方能提高学习效率,以致事半功倍。

心跳平,呼吸匀,语速缓,身心健。

必须强调的是,呼吸的快慢取决于心跳的频率,读书的语速应该尽量与心跳的频率相协调。呼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呼吸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气“短”,到了胸部就下不去了,容易使人心浮气躁;腹式呼吸,气“长”,气沉“丹田”(肚脐下方大约二寸的区域),经常练习,会使人中气充沛,声音洪亮。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适宜采取“腹式呼吸”(养身),不宜“胸式呼吸”(伤身)。

据《黄帝内经》,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也就是说五官(眼、耳、口、鼻、舌)和五脏(肝、心、脾、肺、肾)是相通的。结合“读书口诀”,悦耳可养“肾”, 润口可养“脾”,舌动可养“心”,通鼻可养“肺”,眨眼可养“肝”。因此,我们读书的时候,心跳平稳,呼吸均匀、语速舒缓,身心才能康健。

总而言之,读书的过程,就是五官、五脏、四肢、脊柱协同配合的过程;读书的过程,就是养生练气练功的过程。

如果您喜爱本文,欢迎您持续关注“与时偕行读《周易》”系列文章。

第一篇:“八卦”的启迪

第二篇:人生六大关卡

第三篇:养生之道话“颐卦”

第四篇:读经与读书

第五篇:中国人的信仰——明母日餐

第六篇:蒙以养正《三字经》

第七篇:与时偕行读《周易》

第八篇:再读《孔乙己》

第九篇:“咸卦”爱情观

第十篇:见群龙无首——吉

第十一篇:“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