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丨看到老外这么卖力学Chinglish,我就放心了。

 兰苑小駐 2017-04-26

黄皮肤黑眼睛的华人老师站在讲台上,

敲着身后的小黑板,

领着底下一班白人学生,

一板一眼地读着新词组。

你以为这是普通的汉语课堂?

他们一开口,保准吓你一跳:
“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

“No zuo no die.”

“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这是中国人在加拿大开设的英语班,

授课内容却相当奇葩:

据说这个看似不靠谱的班还非常火爆,

人数在不断增加。

原来,

近年来中国人浩浩荡荡地涌入北美,

一般情况下,

移民都要学会英语,

可中国人偏偏不按常理出牌,

有些人在美国不用英文也能过一辈子,

而到了非用英语不可的时候,

直接蹦出来的,

自然是中式英语。

汉语大规模“入侵”英语,

这给北美人民带来了新课题:

如果再不学会中式英语,

跟广大中国邻居之间

将会形成巨大的鸿沟,

关键时候,还真会耽误事儿。

而事实上,

大多数外国人并不讨厌中式英语,

甚至还用得得心应手。

“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

现在已成为了标准英文词组,

“Dama”(大妈)、“Fenqing”(愤青)、“Tuhao”(土豪)

这样的拼音词也频频出现在英美媒体网站。

此外,

“Seven up eight down”(七上八下)、

“No three no four”(不三不四)、

“Morning three night four”(朝三暮四)

也都相当有传播潜力。

有研究称,

最近20年加入英语的新词中,

“中文借用词”的数量占5%~20%,

超过其他任何一门语言。

难怪很多小伙伴都开始觉得

“自己懂的英文越来越多了”,

并“发自内心”地感叹:

老外莫名喜欢中式英语,

大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中式英语自带了国人的幽默感,

它溶解了语言的国界,

让不同文化的人都可以会心一笑。

除此之外,老外还觉得

这种“生硬”的“直译”可以

增加语言的怪异和吸引力,

从而丰富英语的内涵。

其实早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上海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地区

就流行过带有浓重上海方言特色的英语,

如“Let me cc(see see)”、“Can do”,

大家称其为“洋泾浜英语”。

中文对英文的“入侵”,

可谓由来已久。

而反过来,

英文也悄悄地渗入中文的发展。

在近百年之前的新文化运动中,

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些中国文人

希望以“直译欧文句法”的方式改造中文,

进而改造“中文思考方式”。

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字和文法,

很多都是这种改造的结果。

 

比如,

为了对应“she”而造出“她”字;

使用“们”字表示复数,

在原来的中文表达中,

多用“吾等”“各位”“诸位”等;

“as”一律译成“作为”,

让这个词现在变得最为常用,

其实中文表达相同意思有多种方法,

如“为师者”“做人媳妇”“贵为九五之尊”等。

不仅汉语和英语互相渗透,

汉语和日语、日语和英语,

甚至不同方言之间,

都存在着某种模仿和借鉴。

人的交流,

促使语言如流动的水不断改变,

震荡着其背后的文化,

几十年几百年下来,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果你能熟练运用

“smilence”(笑而不语)、

“You say what?'(你说啥?)

“以上”“泪目”“可吃性”这些词,

那么恭喜你,

你已经是语言大融合的重度“患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