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豪华厕所啥样?有纹帐、还有侍女手持香囊去厕味

 青梅煮茶 2017-04-26

古代的豪华厕什么样?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一点号中,我说了古代厕所及如何保护男女隐私的问题。这篇文章,接着聊古代厕所现象,看看古代的厕所有多高级,男女厕所出现时间、厕位比例、数量等问题。

(现代油画:《男人陪女人上厕所》)

发展到后来,厕所越来越讲究,出现了不少豪华厕所。如在晋代,一些贵族家的厕所简直就别墅,现代五星级厕所也未必有那样讲究。

有的人因为厕所太豪华,竟然拉不来屎。据《晋书·刘寔传》记载,西晋超级富翁石崇家的厕所,便是超级豪厕,装璜考究,“有绛纹帐,裀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如厕者方便后,还要换上新衣服。刘寔是当时的朝中重臣,他都没上过这样的厕所,误以为进入了石崇的卧室。刘寔不习惯,最后找普通厕所方便。

东晋大将军王敦,当年第一次上妻子武阳公主家厕所,武阳公主是晋武帝司马炎之女,贵妇,因为厕所太豪华讲究,而闹出了大笑话,被南朝刘义庆收录于《世说新语》“纰漏”卷中。当时厕所内放着一把干枣,这是用来塞鼻子的,王敦以为是供如厕食用的,结果将枣子全吃了。

(干枣)

其实,这种在厕中放枣子现象非贵妇武阳公主家所独有,过去还有专用鼻塞,来解决如厕异味刺鼻的问题。现在还有女孩上厕所时,用纸把鼻子塞起来的现象。在厕中使用鼻塞说明一个问题,厕所卫生条件不好,如果处理好、设计科学合理,是不会有刺鼻味的。

更笑话的是,王敦从厕所出来后,婢女端来洗手的肥皂水,结果他当茶水一饮而尽,以为是什么高级饮料呢,刚腾空肚子给他补补呢。

石崇武阳公主家的厕所属于私厕,豪华公厕在古代也有。明末清初佚名小说《掘新坑悭鬼成财主》中,主人穆太公盖的厕所,便可以说是一种乡村豪厕。

穆太公是浙江湖州乌程县的农民,在家里建了三间厕所,里里外外粉刷装璜一新,比乡人的卧室还干净、舒适。又请人题诗作画,张贴于厕壁上,“登一次新坑,就如看一次景致”。凡来上厕所的,还可免费得到手纸,这一点比现代公厕还人性。

清朝贵妇生活,故宫藏《十二美人》之一)

穆太公建的公厕很高级,服务又好,久而久之,打出了“新坑穆家”厕所品牌,不少女士也想上这样的厕所,询问有无女厕。为满足需求,穆太公又盖了一间女厕所。穆太公建这么好的厕所,原来仅为收集粪便,他看准了“厕所经济”,靠卖大粪发了大财。

虽然“新坑穆家”是小说,但并没有脱离现实,说明当时有的厕所还是有讲究的,已提供如厕服务。

在明代,穆太公家的厕所其实并不算什么,还有更高级的高档厕所。明人顾元庆《云林遗事》便介绍过这种厕所:“其溷厕,以高楼为之,下设木格,中实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一童子俟其旁,辄易去,不闻有秽气也。”能做到没有臭味,这样的厕所在现代也算高级!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古代公厕在很多时候男女共用,讲究“先来后到”,不能违反,后来者等着,不要急着闯进去。这种不成文的规矩在现代也一样,大家心照不宣,都在遵守。但是男女毕竟有别,特别是公厕,如果男女共用,尽管有先后,但还是很不方便的,更谈不上隐私保护。随时人类文明的进步,自然而然地,厕所便有了男女之分。

厕所具体何时候分出男女的,史料上并没有明文记载。从现代考古出土物来推断,至迟在汉代,厕所已分男女。

前面的文章提到过,在陕西汉中市汉台区,从一墓中曾出土了一件西汉末年王莽时期的明器“绿釉陶厕”,这座陶厕有房顶,从山墙一侧开有两个门。厕所蝒有墙分隔,门外亦有一道短墙,将左右隔开,区分出男厕与女厕。说明这个时候已分男厕女厕了。

(泥塑:《厕所》)

但男女厕位比例上,古代女厕位不会多于男厕位,不言而喻,这是古代女性外出活动少,社会活跃程度低的反映。曾有新闻报道,北京市计划男女厕位按1:2来设计,女人的厕位多于男人的,这确是新闻,便折射出与古代相反的时代风貌,女性的社会角色真的“翻身”了。

对公厕的数量,古人依据用厕人口的数量来考虑。明戚继光《练兵实纪》一书里,便透出这种规划理念。其卷七中,是这样规定军厕数量的:“每马军一旗(每旗辖三到五个队,每队11人),每车兵二车(每车24人),各开厕坑一个,于本地方。”即在戚家军营内,50人左右建一厕所。

(古代军营布式之一,附近挖坑设厕,考虑安全因素,厕所不宜太远)

(注,部分图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