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裁一袖西坑山水傍居

 晓峰书阁 2017-04-26
                        (孔帆升)

        山道弯弯,跟着溪流左拐右拐,是要拐走城市的喧嚣与烦恼。流水绵绵,洗涤俗世男女不堪重负的心。这样的环境,硬是要修练仙宿的节奏啊。
一潭碧绿嵌在山脚田边,加深了雨濛濛的山峦意蕴。几只山雀飞上河床,画上了一幅青鸟垂幸图,你想买买不到,白白睁了眼羡妒。雀们在低空里作客,啾啾,啾啾,喜得笋儿醒了,揉揉眼伸起懒腰。
清明前后,难得天气晴和,县政协一行人沿洪港镇往鄂赣边区深入。一路上空山悠然,静好的山野,撩人的潺潺流水,真让我起了贼心,想卷些在袖里,拿回去栽在居室四周,好做个不脱本色的隐者。
那一沟水走累了,就停下来歇息,听笋破壳,听花打开蕾,听山风拨弄竹子弹起高山流水,弹空山鸟语,弹卡布罗斯集市和桃花潭水三千尺。
水安静下来的时候,细如发丝的波浪里泛着悠思,我的心和太阳一起在水面跳动。想些什么呢?于我,有几分惆怅恍惚。时光到了眼前,似乎一切都还不如原初,不如村野,甚至不如那溪里的一滴水。
早就不待人见了,也淡出了名利场,想不到在山里会遇上隆重的礼节。山沟边一色的杨树,像列队仪仗兵迎送着贵宾,不觉间也让人挺直了腰杆,燃起尚不甘熄灭的希望。
杨树傍水,水润杨柳,如同雄雌相融,想没有灵光都难。受了阴性的滋润,杨树春风得意,张开了手臂,随时要拥揽一场场风花雪月。那一树一树蓬勃的枝丫,总是伸向天空,要托举人的视野,想你的思想离开俗世片刻。山野中每一棵树都在向上,只是高高扬起花果,撑起色彩,好给风和阳光留条通道接通天地。
我们是随着爽朗的风和阳光进的村子。山凹里的村庄沿溪而建,四面是青黛的山,山上是茂林修竹,一方蓝天之下,清亮的溪水哗哗有声,穿村而过,它是要把山里的清新带向远方。脚一落地,以为走进城郊的别墅区,环境好、卫生、整洁、绿化、安静,早让人忘了它的“遥天地远”。
走累了,坐在石桥上,看溪两岸的新房,看前面的石桥,看石桥边的垂柳、金桂、杨树,都在向人展示自己美好的青春。那是带着露水,带着柔软的身段,带着孕育芬芳的盛情,带着满面春色的青春啊!
村子里见到的人不多,本来只三个组500多号人,这时外出的外出,种瓜种豆的种瓜种豆,还有几个在竹加工厂里忙。我们就成了新村民,在清洁的河道边行走,不一会 就见着了支书老朱。平素在大会小会上学过他,学了几十年,他还是那样朴实,那样不失工作热情。他说这个新村是十七年前做的规划,我想这来源于自信,自信才会有眼光,才把小村庄规划得大气得体。房子沿溪流两边盖,傍水靠山,两相对视,一衣带水,本身就有了亲和凝聚力。
倒不说沿溪而建的多座石桥有多么巧妙的粘连作用。沿岸本是一家,隔开点距离相望,却又举步即能来往,鸡犬声相闻,好不适意的。不是整日挤在一堆里不小心磕着碰着,是小小的一点间隙,让你感到亲近,感到无间。建筑艺术对居与居之间的距离把握,会如何影响人的情绪,进而影响民风与人的幸福指数,不知有人研究过没有?建议专家私自深入一下,说不定会填补某项空白。
老朱当了几十年支书,是省市县的典型。只为几百号人服务,块头是小了点,但也比某些人强。有些村官权大,管的人多钱多,最后被管制了。想想,还是碧海这人稳妥,长久。至少,他心里装着的是山水,不是肮脏的名利,在那片山水中心情愉快,与青山绿水相看两不厌。就是往外走过集镇,在数十万人的县域,也是有好多人知道有个西坑,有个支书叫朱碧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