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雪涛和他的恩师和同门

 神游虚海憩园 2017-04-26

  于雪涛

于雪涛

“雕刻全才”洪新华大师。崔磊、于雪涛的师傅。

于雪涛

于雪涛



于雪涛

 于雪涛

海派琢玉名家

1973 出生于天津;

1992 天津市美术学校毕业后,进入天津特种工艺品厂;

1996 师从洪新华大师门下,学徒于洪艺轩工作室;

1998 成立『小天津雪涛玉雕工作室』;

2005 『寿公寿婆』获『天工奖』银奖,『长眉罗汉』获『天工奖』铜奖;

2006 『福寿双全』、『顶呱呱』等分获『天工奖』优秀奖;

2007 『听话』、『钟馗』、『和合二仙』等分获『天工奖』优秀奖,『财神』大把玩件获上海首届『神工奖』金奖,『财神』摆件获银奖;

2008 『桃园三结义』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钟馗醉酒』获银奖,『辞旧迎新』获『天工艺苑百花奖』银奖。 其作品作品在和田玉创作风格上一直追求讨喜、可爱、传神的风格,力求贴近生活,作品并不抽象,观赏性强,集形、神、巧于一体,融合了古典与现代之美,令人耳目一新;作品故事性很强,内容生动,很注重人物的神态表现,令观赏者产生共鸣,趣味盎然。近年来其作品在中国玉器『百花奖』、『天工奖』、『神工奖』、『百花杯』等多项大奖中收获金、银、铜、优秀奖项二十余项。

    认识于雪涛的人都知道他是海派玉雕的代表之一,但是接过他的名片,上面却写着“小天津”的名号。原来于雪涛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而是海河边长大的天津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雕塑专业毕业的于雪涛和很多人一样,前往南方淘金。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在招收动画设计师,他就过去面试,面试很顺利就通过了,但一个月后才得以上班。有一天于雪涛在上影厂旁边闲逛时,一次偶遇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走过一间陈列各种精细雕刻工具作坊,他立即被眼前的一切所吸引。切料的人就是著名玉雕大师洪新华,看着皎皎白玉,于雪涛突然感到眼前一亮。他请求洪新华大师能收他为徒,不挣钱也要跟洪大师学艺。从师洪新华大师后,于雪涛放弃了动画设计师的高薪工作,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玉雕上。从设计到工具的使用,从构思到整体布局,他像海绵吸水一般学习着玉雕技艺,短短几年里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于雪涛
右一于雪涛,左一崔磊,右二洪新华大师。
  

    回顾这段经历,于雪涛说:“洪新华大师的眼光很远,当时,还没有多少人接触和田玉,但他已经开始制作和田玉籽料的玉雕作品了。他擅长的是人物雕刻,我又有美术、雕塑的基础,掌握了玉雕工具的使用,只用了一年半我就出师了。”

    洪新华大师雕刻的人物精细、写实,但是于雪涛并不满足于完全照搬师傅的风格,而是一点点尝试改变。开始先是胡须卷曲的弧度,然后是手、脸部肌肉表情的细微变化,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宋、元时期人物画柔中带刚的线条,以及各地剪纸、年画上的人物形象。“在这期间,我尽量不接触我师傅的作品.怕一看到他的作品,就又把我带回到老路上。”就这样用了大约3年多时间,于雪涛形成了自己的雕刻风格。创作上一直在追求讨喜、可爱、传神的风格,力求贴近生活。“作品并不抽象,观赏性很强”。业界评价说,他的作品集形、神、巧于一体,融合了古典美与现代美,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作品故事性很强,很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所雕刻的人物能让人感觉到人物之间的交流。

    当今收藏界有很多人追捧一种清淡、婉约的玉牌,销路很好,但于雪涛不为之动,而是坚持自己贴近生活的大众路线。他认为玉牌本身是经济利益驱使下的产物,如果追着市场走,没有自己的风格,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可以挖掘的素材取之不尽。虽然是传统的题材,但又有新时代特征,这样的作品才是有创意的作品,用新的表现手法去做传统的题材其实就是一种创新。

    例如于雪涛创作的摆件《辞旧迎新》就是从自己家小孩春节前剪头发上得到的灵感,于雪涛用一块想了大半年不知如何下手的白玉籽料来完成的。那块籽料两头细中间粗呈月牙形,正好可以雕刻成一个母亲弯腰给孩子剃头的情景,小孩托着盘子接剃下来的头发,母亲一只手拿剃刀,一只手轻轻扶着孩子脑袋,一幅生动可爱又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跃然人们眼前。

于雪涛

辞旧迎新

    白玉浑厚圆润,细腻温婉,与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相近。用白玉制作出来的作品应该和材质的特性相符。每一块玉的形成都要经过上亿年的时间,都不是完美无瑕的,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用自己的创意和构思,把它变成生动、通灵的艺术品,这个过程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于雪涛把自己的作品比喻成为十月怀胎孕育的孩子。一块料买回来先要放在被窝里捂着,让它沾人气。最后通过自己的技艺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放在作品里,让一块不会说话的石头变得有生命力,蕴涵一定寓意是很有成就感的。“不管是懂玉的还是不懂玉的都能喜欢,看得懂、看着不累,这是我的追求。雕完一件作品我通常会给完全不懂玉雕的老人看,问他们雕的是谁,如果他们马上能说出来,还觉得很好看,那么就是成功了。”

    于雪涛也觉得白玉也是最难表现的,因为它的颜色单一,如果远观不能让人一眼注意到,那么就吸引不了人们的注意。所以白玉雕的外形很重要,要有很强的立体感,即使雕刻玉牌,也应该尽量使用高浮雕,尝试把薄雕与立体雕结合起来,让玉牌也有立体感。曾经有一块红皮籽料,一般人都会依形状来创作,但是于雪涛却大胆地将其一分为二,“本来想用这一大一小两块原料雕成牛郎织女,两个人物既能单独摆放也能合在一起,但后来想到这个故事有些悲剧色彩,于是改雕刻成胖胖的弥勒佛与长眉罗汉,象征福寿。红皮上简约勾勒的藤蔓寓意万代,取名叫《福寿万代》,这样效果要比牛郎织女的故事讨喜很多,寓意也更好。”

    于雪涛对于摆件情有独钟,2000年,市面上很少有人物摆件,但他已经开始涉足了。他认为,摆件可以拿在手上把玩,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在创作上,他力求手感圆润,内容生动,内涵深远,让人爱不释手。收藏者中又有人喜好彰显工艺的摆件,这又要求作品易于摆放,动态突出,整体感强,工艺精巧,大气而端庄。这两者是有矛盾的,想要造型圆润,必然会线条简洁,有太多繁复的雕琢工艺,就会扎手,但是于雪涛经过多年的琢磨,最近终于推出了既可把玩又可摆放的作品,将两个互相矛盾的艺术种类很自然地融为一体,这是于雪涛独创的一门技艺。

于雪涛
师徒三人,左崔磊,中洪新华,右于雪涛。
  

   要解决既要圆润又突显工艺的矛盾,布局很重要,不能有阶梯感,所以雕刻的画面必须饱满,安排高低错落有致,每个部分之间要有线条连接。”他认为,现代人的工具比以前先进多了,完全可以创作出更多的精品。

    看过于雪涛作品而又没见过他本人的人,通常被他精湛、娴熟的技艺所折服,而主观地认为他的年纪很大。  “经常有人打电话到我的工作室说要找于老先生,当知道我才30岁出头的时候显得非常惊讶。30岁到40岁这一阶段正是创作最活跃的时期,也是能力提高最快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争取出一些自己满意的精品。”于雪涛认为玉雕创作绝对不能浮躁,一定要有坐冷板凳的决心,先不要考虑到底可以赚多少钱,能创作一件获得人们喜爱的作品才是根本。   

    于雪涛的产量不高,在创作之前他会先和玉石“对话”,无论走路、吃饭都会把原料拿在手中抚摩寻找灵感,因此经常有坐车坐过站的时候。有一次竟然将一块珍贵的籽料忘在小区楼下的花园中,然后和家人朋友翻遍整个花园,花了半夜功夫才找了回来,在拱手谢谢朋友帮忙的时候突然有了创作灵感,就连夜画图设计,完成了《桃园三结义》这件作品,关羽、张飞分列两旁,刘备拱手坐在中间,最终这件作品获得了2008年百花奖金奖。

于雪涛获奖作品:

2005年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天工奖

银奖:寿公寿婆。摆件一对

铜奖:长眉罗汉。摆件

优秀奖:富贵荣华。摆件

2006年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天工奖

优秀奖:福寿双全挂件一对

优秀奖:顶呱呱大摆件

优秀奖:福气摆件

优秀奖:刘海戏金蟾

2006年海市收藏家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协会举办大师玉雕精品展

金奖:福寿双全挂件一对

最佳创意奖:财源滚滚摆件

最佳工艺奖:罗汉摆件

2007年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天工奖

优秀奖:听话摆件

优秀奖:钟馗摆件

优秀奖:和合二仙摆件

优秀奖:刘海戏金蟾摆件

优秀奖:罗汉摆件

2007上海首届神工奖

金奖:财神大把玩件

银奖:财神摆件

铜奖:关公大把玩件

优秀奖:手把江山把件

于雪涛

一锤定音

材质:新疆和田籽料

尺寸:68×39×26mm

重量:93

钤印:涛

圆雕童子手敲木鱼,弯眉咧嘴,两颊鼓鼓,面相喜气可人,满脸笑容洋溢。童子脸部与鼓的距离极近,在如此狭小的区域施艺,非精工巧手不能为之。此把件玉质无瑕厚润,刀法流畅娴熟,人物神韵传神,充满艺术感染力。以一锤定音为传统的童子击鼓题材命名颇具新意,历史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便因鸿门宴中的犹豫不决,而败于弱势的刘邦之手,唱起了垓下歌。可见勇于决策往往是驾驭全局者的重要职责,亦为成功者的必备素质。此作寓审时度势、多谋善断,一锤定音,以达成功。



于雪涛

    创作过程:材料为一块上等的和田籽料,上面一张整红皮,红皮有厚度,背面肉色白度好,细度纯。虽然原石的整体外形不是非常完美,但皮色非常突出,从看到这块料的那刻起,我就知道它将成为一件得意之作。
我在设计中注意两点:1、多留皮色;2、把皮和肉设计成一个整体。
    创作之初我想了两个题材:关羽和钟馗。关公脸若重枣,与此材料的皮色相当贴切,但关公的胡须是飘逸流畅的,用皮少,而钟馗胡须随意、卷曲,变化大,有力度,可充分运用皮色,因此最后定稿为“钟馗醉酒”。
在制作当中,既要有薄雕的工艺的处理,又要与圆雕相衔接,钟馗面部神态的处理难度很大,钟馗面丑心善,面腹经纶,有辟邪纳福之神力,突出钟馗不惧妖魔鬼怪的霸气,要准确、传神,更要表现出立体感,既可摩挲把玩,又便于摆放欣赏。
    钟馗身背宝剑,衣领处插一盏灯笼,一只裹着衣服的手托着另一只拿酒杯的手,一股香醇自杯中涌出,酒香四溢,福满全手。这是一件以新的工艺手法表现传统题材的经典佳作。

于雪涛

于雪涛钤印:“涛”

于雪涛

于雪涛

于雪涛

弥勒佛

于雪涛

江山

作品的原料为一块全黄皮色、手感料形极佳的和田美玉,作者充分利用顶部的皮色中间的红皮作为太阳,一帆跃然江上,寓意一帆风顺,丝丝皮色仿佛烟波浩渺的江水,执手把玩,寓意江山稳固。

于雪涛

关公

作品为一件手把件,手把件首先要手感好,易于把玩,让人有爱不释手的感觉。红脸关公,双手抱胸,神态霸气、凝重,作品是形与神的完美结合。

于雪涛

长眉罗汉

长眉罗汉寓意长寿,作品运用局部打开手法勾勒出罗汉安然、稳重、凝神静思的画面。整张秋梨皮完整而古朴,作一张干枯的荷叶,云雾缭绕,一条大鱼跃跃欲出,象征长寿有余。

于雪涛

财神爷

重量:10.1g

规格尺寸:34x25.5x11mm 

料种:新疆和田玉籽料

估价:180000



于雪涛

财源广进

材质:新疆和田籽料

 尺寸:39×21×21mm

重量:25

印章形制稳重挺拔,财神爷面相饱满喜人,长须摆动,悠然自得,线条柔美流畅,繁简得当。玉质白细温润,巧留皮色制古钱两枚,置于财神官帽之上。以印章为主体制作财神更有财源在握之意,寓意吉祥,为颇具玩味的雅致小品。

于雪涛

财神爷

于雪涛

于雪涛

辞旧迎新

于雪涛

财神

于雪涛

老友

作品突出了作者形、神、巧的一贯特色。先说,两位老友一喜一怒,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是为形似。再说,在形似的基础上,人物神采飞扬,达到一种艺术上的真实,是为神似形似”“神似结合,便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最后说,作者巧用青花料黑白颜色的鲜明对比,使人物表情极为生动,构思极为精巧。

   一件好的玉雕作品,往往是寥寥数笔,但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一喜一忧的两位老友,在谈什么呢?如果是部队的战友,一定是谈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峥嵘经历,如果是知青战友,一定是在谈战天斗地、艰难卓绝的蹉跎岁月......而且谈的是那么投机,那么深入。一件好的艺术作品,给人多少艺术享受啊!

   《老友》体现了于雪涛讨喜、可爱、传神的艺术风格,两位相知至深的老友,形象那么生动、可爱,神态是那样的传神,也是广大读者的老友

 



于雪涛

寿公寿婆

作品是一对老头老太,老头一只手拿九葫芦,另一只手捧着酒杯,醉意绵绵,老太手提灯笼引路向前,两个童子顽皮可爱。整件作品利用圆雕的制作手法,使作品相互呼应,神态安详,寓意吉祥,百年好合,妙趣横生,是一对极富生活情趣的作品。

于雪涛

桃园三结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