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女儿谈恋爱了,十五岁

 浅秋如歌 2017-04-26

约朋友在迪欧谈事,相谈甚欢之时,忽听隔壁包厢传来尖锐的女高音:“她才15岁啊!15岁懂什么!”


接下来,不断有只言片语飘进我的耳朵。比如:早恋、男孩、15岁、生气、好好学习之类等。


根据我自以为是的经验与判断,把这些词语串联成句,大意是:“我的女儿15岁,不好好学习,居然谈恋爱?简直气死我了!”


坐在对面的朋友,放下口里的咖啡杯,朝我身后的包厢努了努嘴:“看,女儿谈恋爱了,妈妈给急的。”


显然,妈妈的声音已足够大,我的朋友也听见了。


我们相视一笑,话题就转到了“早恋”上。


朋友今年三十岁,没有男朋友。说到“早恋”这个词,她苦笑了一下:“什么叫早恋?15岁就是早?那我现在呢,30岁没有男朋友,若谈恋爱是不是叫晚恋?”


我接过话茬:“说实话,我觉得15岁谈恋爱很正常。我们青春萌动不都是在初中时候嘛。那时候,觉得恋爱很美,喜欢的男孩也自带光环。不敢正大光明谈恋爱,只能在日记中抄一些唯美的诗句,什么‘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等。现在想来,羞涩中尽是美好。


朋友说:“是啊,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却被一些无知又愚蠢的成人破坏了。”



接下来,朋友讲了自己的青春期故事。


初三,朋友喜欢上一个男孩。她是文娱委员,成绩中上等。男孩能写会画,成绩基本在班里前三。


平日里,两人并无多少交集。只有办板报的时候,说话最多。她负责版面设计,他负责写字画画。


有一次,全校板报评比,他们合作的板报得了全校第一,俩人都很兴奋,莫名地说了许多话,她对男孩产生了懵懵懂懂的情愫,把这种欲说还休、似有还无的感觉全部写进了日记里。


中学时代,敢公开谈恋爱的学生是“逆天行道”,老师和父母是要抓的。即使不抓,你也会觉得羞耻,似乎除了学习,其它都是“歪门邪道”,尤其是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学生”。


她的恋情未破土,就被妈妈一脚踩死在泥土里——日记被妈妈发现了。结果是,威逼利诱、强权控制、无情碾压……


情窦初开本是一件极美好的体验,妈妈的不当处理,无情地粉粹了少女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以至于成年后,她对于恋爱产生了报复性的本能排斥。


现在年近三十,一直也没遇到“合适”的,妈妈又开始各种催。


她很无奈地说:“妈妈永远不懂得,感情不是水龙头,说关就关,想开就开。”



关于“早恋”,我有一段印象极深的“黄磊说”:


“十四五岁谈恋爱是正常的,这本身就是谁都会有的一个天然的东西,你能做的是往健康的更好的方面去引导,包括在性方面有一个更好的教育,保护好自己。


你跟小男孩在一起玩挺好的,可以有适当的,但是不要那么早去尝试性,如果你真要去也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不然你怎样?


恋爱就是恋爱,情窦初开,是美好的,早恋这个词就不是好的,很混蛋,什么叫早恋?”




从人性的角度看,他说的无疑很符合人性。


十五岁的感情,不是“有了你,从此情定终生”。也不是“想和你谈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很多是“因为有了你,从此有了心事”。仅此而已。


恰恰是父母或老师的不恰当处理,成了少男少女“飞蛾扑火”的加速器,或者是扼杀美好感情的“刽子手”。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豆妈说,愚蠢是将美好的东西丑化却浑然不觉。


为什么很多人,到了三十岁,还不会谈恋爱?还没有自爱与爱人的能力?因为,当他们是孩子时,大人不允许!在该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能谈恋爱。在该谈恋爱的时候一定要谈恋爱。这是要把人逼疯啊!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怦然心动》,一个女孩在二年级的时候,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小男孩,也是她的邻居。男孩却为此苦恼,处处躲着她……从初次相遇到共同手植一棵梧桐树,一部电影,十年情感起伏,说明“女孩怦然心动只需要一个镜头的时间,而男孩怦然心动却需要一部电影的长度。”


从怦然心动的那一刻,感情的世界渐渐苏醒。从此,生命中有不同的异性走过。


“有些人沦为平庸浅薄,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不经意间,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从此以后,其他人就不过是匆匆浮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