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一个17岁男孩,在上海卢浦大桥跳桥身亡。令人唏嘘的是,男孩的母亲就在旁边,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男孩是一名高二学生,当天与同学发生矛盾,在车上向母亲诉说。母亲却将车停在高架桥上,对儿子进行训斥。男孩突然拉开车门,边抹眼泪边跑到桥边,纵身跳下。 我们无意去责骂伤心欲绝的母亲和已经逝世的孩子,可是接二连三地看到父母与孩子发生激烈冲突,不禁让人想问,难道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表姐生活在一座小城,毕业后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 她的儿子乐乐,聪明伶俐、乖巧懂事,一直是个省心孩子。没想到,最近也开始犯浑了。 “你看看,我愁得头发都白了”,表姐扒着额前的碎发,眉头紧锁。 “怎么了?”我问。 “刚去家长会,老师告诉我乐乐最近考试成绩下降,学习状态也不好。” “不就是一次考试没发挥好吗?别这么大惊小怪的。” “哎,”表姐长叹一口气,“要只是成绩下降就好了。” 原来,乐乐不仅成绩下降,而且还骗了她,在自己的试卷上改分数。而表姐这段时间比较忙,没细看,根本没发现乐乐把58改成了88。
我接着说,有专家做过统计,儿童之所以会说谎,有67%是因为害怕别人嘲笑;有10%与儿童的想象和夸张有关,只有20%的孩子才是故意说谎。 “乐乐,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看着孩子正在写作业,表姐试探性地问。 乐乐迅速抬头,稍显紧张,“挺好的,老师今天还表扬我了。” “表扬你什么呀?你们最近又有考试吗?”知道儿子又在撒谎,表姐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怒火。 “没有考试,老师说我学知识很快。”乐乐看了一眼表姐,低下头去。 表姐刚被压下去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直接把试卷拍在书桌上,“考不好也就算了,还改分数,我已经给你坦白的机会了,你却又对我说了谎!” “他不仅不承认错误,还继续骗我。你说说,这孩子怎么教?”表姐发来微信,透过文字,我都可以感知到她的绝望。 “教育孩子也是需要学习的。”我把自己收藏的【家庭教育50本书】分享给她。“每天听十分钟,说不定能解决你的难题。” “请你吃饭~”某天,表姐发来微信。 “什么喜事啊?” “见面说。” 一个月不见,表姐的眉头舒展很多,“最近乐乐怎么样?”我笑着问。 “多亏了你那50本书!”表姐喜形于色。 “我每天都听,才知道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这么多误区。很多时候,我都忽视了乐乐的需求。”说着,表姐露出懊悔的神色。 听表姐说,乐乐说谎这事早就有预兆,只是她没在意。 后来,听了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孩子:挑战》和《父母:挑战》这两本书,对照书中的案例,才知道乐乐说谎的原因正是因为缺乏关注。 “那你是怎么解决的呢?”我很好奇。 “我跟他道歉了。” 那天,表姐把乐乐叫到身边。 “乐乐,对不起。上次说好去动物园,妈妈临时加班失约。妹妹想要你的玩具,妈妈直接给她。妈妈确实忽视了你的需求,你可能以为妈妈不爱你了。你是妈妈的孩子,妈妈比谁都爱你。” 乐乐一下哭了,满腹委屈,“那我成绩不好,你也不会不爱我吗?” 那一刻,表姐感到极大的亏欠,她一把抱住乐乐:“妈妈永远爱你,妈妈在意的不是你的成绩,而是你能否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 昨晚,乐乐把月考的试卷拿到表姐面前,面带愧色地说,“妈妈,这次考得也不好,但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下次考个好成绩!” 76分,虽然也不高,但表姐看着面前的儿子,却开心极了。 孩子说谎,基本都是有原因的,如果不去了解就粗暴对待,那对他的伤害,真的比谎言大多了。 其实,不只是说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出于某种诉求。做父母的一定要找到孩子的根本诉求,从源头出发,才能解决问题。 孩子都是父母培养出来的,面对问题,不要一味谴责。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一直喜欢的作者出了新书,是关于更年期母亲(作者本人)教青春期女儿谈恋爱的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便跟她聊起来。 “孩子早恋,父母不都反对吗?您怎么会教孩子谈恋爱呢?” “总比她自己瞎摸乱撞好吧,做母亲的总不希望孩子受伤。” 第一次发现女儿的恋爱迹象是在她初二的时候。她落下一张小纸片,是一位男同学的情书。母亲心里一惊,当晚就开始盘问她。 “知道她在恋爱,又惊诧又失望,悉心培养的女儿,怎么就干出这么出格的事情呢?” 母亲大骂女儿,说她心思不正,没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她居然说我更年期,不懂年轻人的心思。” 争吵过后,女儿并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竟创下一月换三任男友的记录。 母亲笑着摇摇头:“有一次去开家长会,听见女同学在厕所讨论她,说男生都觉得她很好追。当时真是气炸了。” 二话没说,女儿被母亲薅回家,为掐断女儿的爱火,母亲设置了一系列的禁令:7点之前必须回家,再谈恋爱扣零用钱,屡教不改就转学……哪知,女儿为了反抗母亲,竟夜不归宿。 “我再怎么说也算是知识分子,居然打了她。我一直记得她看我的眼神,其实是有一点轻蔑的,‘瞧吧,还是个作家呢,不也这么野蛮吗’,她当时肯定这么想。” 打也打了,那也骂了,女儿不仅没有断绝早恋,母女关系也大受影响。实在是没办法了,母亲便向自己的好友,一位亲子教育的专栏作家求救。 “你没听过罗密欧与朱丽叶吗?阻力越大,他们的感情越强烈,你得顺着孩子的心里,去疏导。”好友说。 “她给我列了一个书单,全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我读了好几个月呢。”
母亲研究着青春期女儿的心理,不再步步紧逼,同时,她也密切关注着女儿的情感状态。 在得知女儿再次被分手的消息后,母亲终于采取了积极的行动。 “喝杯牛奶吧。”母亲走进书房。“听说你失恋了。” 女儿抬起头,刚想说话,“妈妈不会再骂你了,一开始我确实很反对,但反对有什么作用呢?我只是不想让你受伤。” 看到母亲的态度如此开明,女儿把身体转向母亲,“他嫌我贪玩,不上进。刚开始我觉得很没面子,但时间越长越伤心,我可能真的挺喜欢他的。” “你要让他知道,你是优秀的,珍贵的,不好追的。”母亲给出自己的建议: 1.拒绝你不喜欢的人。 2.他觉得你有什么不好,你就去做好,让他刮目相看。 3.认真体悟感情,你要明白什么是喜欢,什么是新奇,什么是叛逆。 4.爱是美好的,但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不要让伤害消磨爱的神圣。 “你知道吗?当我跟她说完这些,她主动拥抱了我,说我比其他妈妈开明多了。当时,我就想:我读的这些书,终于是帮到孩子了。” 每个年龄的孩子,都有需要面对的问题。 早恋,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无法回避的话题。他们第一次恋爱,会有新鲜、甜蜜,也会有害怕和不安。 此时,如果父母正确引导,孩子不仅能受到保护,也能体验到爱的美好。如果父母只堵不疏,孩子变本加厉,受到的伤害不止于当时,很可能一生都再难享受爱的珍贵。 作为父母,要时刻保有学习的能力,做孩子的领读人,引领孩子的成长。一株鲜花,只有不断吸收雨露阳光,才能常开不败。 一个女人,在停止成长的那一刻,才是真的老去。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 中国式亲子关系:你不听话,就是错。 中国式爹妈:倾其所有,培养仇人。 中国式独立:没和爹妈翻脸,就不算长大。 豆瓣上曾有一个【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一度达120000之众,发帖近千页。在一片绝望与阴暗中,我们看到:两代人撕扯挣扎,彼此吞噬,活成对方的枷锁。 其实,孩子渴望爱,父母也赋予爱,既然有一个充满爱的开头,何不共同谱写一个明亮的结尾? 学习成为优秀的父母,最好的时间是在孩子出生前,其次是现在。如果以前你做得不够好,现在,请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全新的开始。 为了让你更好地行动,今天有书重磅推出“家庭教育50本书”。 我们从上万本全球好书中,参照世界著名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精挑细选50本家庭教育好书,邀请业内知名学者、知识分子等读书高手,将每本书的精华拆解总结,讲给大家听,让您20分钟就可以听完一本书,快速掌握一本书的精华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