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述】口腔扁平苔藓文献综述和新进展(2)

 渐近故乡时 2017-04-26

我们将为大家提供4期连载内容,本文为第2期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在移植后的100天内发生,包括皮炎、肠炎、肝炎伴免疫抑制和恶病质,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在移植100天后出现,包括与溃疡性结肠炎相似的自身免疫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狼疮样肾小球肾炎。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皮肤为主要靶目标,表现为苔藓样斑疹或硬皮病样改变。


33至75%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和高达80%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口腔受累。临床上和组织学上,口腔黏膜GVHD与口腔扁平苔藓类似。


尽管口腔扁平苔藓与皮肤GVHD抗原特异性可能不同,但他们可能具有类似的免疫效应机制,可导致T细胞浸润、上皮基底膜破坏、基底角蛋白细胞凋亡和临床疾病。


在一些实验系统中已证实TNF-α作为GVHD的主要效应分子的作用。重要的是,已证明在老鼠和人体内中和抗TNF-α抗体可缓解皮肤疼痛和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口腔苔藓样反应


OLR 被看作OLP 的变异体。其可被看作一种疾病或被看作口腔扁平苔藓的恶化,在药物治疗或使用牙修复材料时出现。


OLR与众多药物及牙科材料有关,尽管其中仅有部分已被实验证实。


>>>>

牙科材料


OLR作为对牙修复材料的过敏反应已被广泛报道,许多研究记录了对牙科材料的接触性过敏反应,包括银汞合金、复合材料、牙科丙烯酸树脂、钴和镍,表现为口腔苔藓样反应。


一理论试图解释OLR的发病机制,其假设牙科材料直接接触口腔黏膜,通过释放汞或其他物质,诱发IV或迟发性超敏反应免疫应答,直接改变基底角蛋白细胞的抗原性。


OLR的诊断通常依据形态特征和皮损分布,因为在大多数病例中,OLR与特发性口腔扁平苔藓无法通过临床和组织学特征进行区分。皮肤斑贴试验也对区分这些皮损发挥作用。Thornhill等人发现70%的银汞合金接触性超敏皮损(表现为苔藓样反应)斑贴试验示,汞合金和汞呈阳性,而OLP病例中仅有3.9%为阳性。不幸的是,缺乏明确的证据表明OLP患者或OLR患者补充银汞合金有用。


>>>>

全身性药物


已证明药物,如抗高血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利尿剂)、氨苯砜、口服降血糖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青霉胺、吩噻嗪类药物、抗疟药、磺酰脲类和金盐,与OLR发作有关。


已报到,治疗HIV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诱发OLR。苔藓样药物反应的临床鉴别很大程度上基于主观标准,尽管口腔皮损有发展为单侧、糜烂的趋势。组织学有助于鉴别诊断,因为苔藓样皮损易发生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且相较于典型口腔扁平苔藓,其具有更多的胶质小体。


病理生理学


据认为,在OLP患者中,由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引发的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可导致TNF-α、IFN-γ和角质形成细胞/T细胞/相关抗原呈递细胞的产生。Th1细胞因子的增加是口腔扁平苔藓最重要的早期表现,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似乎决定了皮损仅见于口腔(IFN-γ)或是可累及口腔和皮肤(TNF-α相关)。


TNF-α可刺激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可见其在OLP患者中表达增加。由于角质形成细胞中NF-κB迁移可诱发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因此可部分解释OLP特征、临床进程与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如银屑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类似。


据认为,OLP发病机制通常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特异性机制强调在OLP中辅助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关键作用,而非特异性机制则认为OLP由上皮基底膜、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趋化因子和肥大细胞介导。


Sugerman等人介绍了OLP发病机制的统一假说,其基于CD8+ T细胞和CD4+ T细胞间理论上的相互作用,由CD8+ T细胞表达的RCA细胞表面分子和CD4+ T 细胞表达的RCA受体,证明并初始化CD8+ T细胞毒素活性。该假说强调,这种相互作用仅发生于与外源抗原结合的T细胞抗原受体,即文中抗原1为由CD8+ T细胞抗原受体连接的MHC I类分子,抗原2为由CD4+ T细胞抗原受体连接的MHC II类分子。最终,活化的CD8+ T细胞可通过TNF-α或Fas-Fas配体机制触发角蛋白凋亡。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MHC II类抗原呈递可由朗格汉斯细胞或角蛋白细胞介导。据报道,OLP皮损内朗格汉斯细胞数量增加,且MHC II类表达上调。已发现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角蛋白细胞内MHC II类表达。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高水平的抗原表达、CD40和CD80表达,以及由MHC II类阳性抗原呈递细胞分泌的IL-12细胞被认为可促进Th1 CD4+ T细胞反应,伴IL-2和IFN-γ分泌。


近期鉴定CD4+ T淋巴细胞亚群,即Th17 CD4+亚群,除可产生IL-17外,还可产生IL-26和IL-22,已知他们在无对照组的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如多发性硬化症、银屑病、狼疮,可诱发炎症反应。已证明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内Th1 和 Th17细胞所占比例和血清内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是表现为萎缩性-糜烂形式时,提示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17可能在OLP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一些研究中已探讨了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扁平苔藓患者皮损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含有更高浓度MMP-9和TIMP-1相较于外周血T细胞(无论是同一组OLP患者还是健康对照组),提示皮损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额外MMP-9激活剂的存在。


据认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T细胞内释放的MMP-9激活剂有助于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前体-9(pro-MMP-9),导致基底膜破坏。Rubac等人示OLP患者皮损处上皮和结缔组织内MMP-2和MMP-7表达均高于口腔黏膜正常患者,且相较于对照组,OLP 患者MMP-2/TIMP-1和MMP-7/TIMP-1 比例较高。这些结果支持,MMPs表达增加和MMPs和TIMPs不平衡可能导致口腔扁平苔藓发病。


RANTES(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是CC趋化因子家族的一员,由多种细胞产生,包括活化的T淋巴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类风湿性滑膜纤维母细胞、口腔角质形成细胞和肥大细胞。据认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RANTES对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募集起作用。已确定,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此类趋化因子存在许多细胞表面受体(CCR1、CCR3、CCR4、CCR5、CCR9和CCR10)。


研究表明,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肥大细胞密度增加,其中约60%患者肥大细胞脱颗粒,而颊粘膜正常患者仅有20%患者脱颗粒。已证明他们主要位于靠近血管和神经的黏膜固有层。


此外,已发现在OLP患者基底膜破损部位的肥大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基底膜完整部位,这表明肥大细胞对基底膜破坏起直接作用,同样对CD8+ T淋巴细胞迁移至上皮内有直接作用。


在OLP患者中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促炎介质,如TNF-α、糜蛋白酶和纤维蛋白溶解酶。已表明TNF-α可上调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62E、CD54和CD106)的表达,这是淋巴细胞粘附到血管管腔表面,随后外渗的要求。此外,已知糜蛋白酶、肥大细胞蛋白酶是MMP-9的激活剂。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基底膜破损,可能直接由肥大细胞蛋白酶或间接通过激活T细胞分泌的MMP-9介导。

    

由MediCool医库软件王盼编译,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陈裕充博士审核

原文来自:Arch Dermatol Res (2016) 308:539–55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