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海纳百川cl 2017-04-26

文/随处流浪的老吉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作者简介】

随处流浪的老吉,当过中学教师,秘书,然后做记者,一路从贵州到苏州,五十载人生,匆匆,也就是我心流浪而已。笔随心动,其实惘然。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植物记之碧螺春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这是采自苏州市洞庭东、西山小叶种茶树的茶芽,说白了,这就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前身。

在媒体工作,每年都会被安排在阳春三月的清明前,去茶叶产地拍摄,一般是安排好十来个模样齐整俊俏的小姑娘,套上蓝底白花布衣小褂,茶园里伸伸手,婀娜多姿的做做样子,算是新茶开采,采茶姑娘忙。

这是新闻,专门做了给你看的,养你的眼,怡你的心,让你觉得劳动不仅光荣而且美好。

其实采茶的没有姑娘,百分百的是来自当地农村,或者苏北要么安徽一带的中老年妇女,采茶大婶、大妈还差不多。

这活路太辛苦,基本上天微微亮的五点钟就要上山,一直忙到太阳晒得有点毒辣的十一点左右,山上吃顿饭,歇口气,接着干,天黑下山。

太辛苦。

工资也不高,忙一天一百五六十块钱。

不想拿美图秀秀版的新闻图片娱乐消遣你,就看看茶芽吧,这个完全不修图。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采下山来的茶芽直接送进分拣车间,对于碧螺春茶,这很重要,这意味着不同等级茶叶明码标价的开始。

从一个芽一片叶子,也就是行家嘴里说的一旗一枪开始,碧螺春茶被细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

两千多年前,先贤孔子在《论语·乡党》中很是讲究的说了一通道理——

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中国人的舌头实在是这个世界的奇葩,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之下,又妖孽般的细分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等等等等。

中国人还真的能咂摸出味道来,应该也就中国人能乐此不彼的孜孜以求。

太讲究了,有的时候,显得装。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分拣茶叶还真的是一个眼疾手快的技术活。

都是老司机了。

眼疾,看得准,什么样的茶芽入什么样的眼底。

手快,那得是稳、准、狠,捡出来,用指甲剔除掉多余的叶片,归类。

这基本上算得上是流水线了,这还真不是装样子,大婶大妈套上工作服,也还真有一点工人的感觉,按件计酬,每斤分拣好的茶芽25块钱,包吃住。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这个活实在太磨人了,一坐下来,就得是一整天。

当天采下来的茶叶,必须当天全部分拣出来,否者,茶芽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蔫顿颓败,导致成茶质量的陡跌。

每天超时工作,这是必须的,收入基本在每天一百多块钱,手脚太麻利的也就到两百块钱左右。

这钱不容易挣。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挑好的茶芽,大概要七万颗,才能炒制出一斤上好的洞庭(山)碧螺春茶。

七万颗,这得是漫山遍野多少棵茶树的新芽啊?!

一颗一颗的采,七万次,天啊!

想想都不敢觉得累!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作为原产地保护的洞庭(山)碧螺春茶,有着一套严格到挑剔的炒制工艺,首先必须要用柴火土灶,讲究到不像话的,生火的木柴要选用桃树,有点北京烤鸭的臭讲究瞎摆谱。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曾经和当地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的检查人员,发现过用电给炉子加温的,坚决取缔。还有用煤气罐的,也没什么废话。

以前的茶叶季节,苏州东山和西山满大街的支起个锅就开炒,卖茶的热热闹闹搏眼球赚吆喝,买茶的也不讲究,以为当街时令新鲜,买个放心,后来知道,还是别吃那个街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尾气,和说不清楚的雾霾粉尘,才是比较靠谱。

应该有的是专门的车间,从分拣到炒制,规范化的管理和该有的制度讲究。

凡事还是有个规矩好。

尤其是进嘴的东西,该怎样就这样,门槛高点,带来的是安全和放心。

当然,喜欢农家特色,非要土的掉渣的除外,就好那一口,你放心没人管你,只要别图便宜出了事再315。

中国的事,难办就难办在人太多,而且个个都觉得自己有道理。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最喜欢看的就是这个。

铁锅加热到差不多200℃,碧绿的茶芽,嫩生生的,直接倒进锅里,噼噼啪啪的响声里,炒茶师傅的一双肉掌,捧着茶叶,在撩起的水汽白烟里,上下飞舞,穿梭往返。

这是碧螺春炒制的第一道工序,高温杀青。

朋友是洞庭(山)碧螺春茶生产工艺国家标准制定时的参与者,还是用他的说法吧。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杀青——

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到200℃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到5分钟。

低温揉捻——

锅温70到75℃,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

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搓团显毫——

这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此时继续降低锅温,当锅温50到60℃时,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到15分钟。

烘干——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到40℃,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到8分钟。

从杀青到烘干,炒制碧螺春茶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这就是碧螺春,刚刚出锅的。

这是出自苏州洞庭东山最好的厂家之一,同样由最好的师傅之一炒制出的,最正宗的洞庭(山)碧螺春茶。

炒茶师傅从中午开始,一直干到把当天所有采摘分拣出来的茶芽,全部炒制出来,基本上要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钟的样子。

工资还行吧,一天500块。

其实真心佩服的是炒茶师傅的一双肉掌,厚厚的,满是硬茧,扛得住200度的高温,这个还真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锤炼出来的真功夫。

佩服。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这茶的来历其实老生常谈了,原来叫做吓煞人香,好听的苏州话,香到了要吓死人的程度,算是顶顶好的啦。

来江南游山玩水兼不怀好意的康熙皇帝,觉得名字实在太不雅了,不如江南女子美好滋润。看看茶叶,有点形似江南水乡里的小螺蛳,于是改名碧螺春。

这还真是一个诗意盎然的好名字,康熙有才,比他那个装风雅,到处题字写诗的儿子乾隆,实在是强得太多了。

沾了皇帝的光,也是万岁万岁万万岁。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山野林间,一路走过来,从民间到最高层的层层加码渲染,成就了洞庭(山)碧螺春茶的风光无限。

百分百肯定香,老百姓嘴里的吓煞人香早就说明了一切。时令,稀少,工艺的精益求精,文化的加持,让人觉得不奢侈都不够意思,所以贵就贵点吧,反正如老吉,喝个几杯,然后就等着碧螺春的同种同胞兄弟,在清明之后上市,大名叫做炒青,买来喝,口味重,比较适合老吉的凡人口味和肠胃。

七万嫩芽一斤茶,奢侈从来碧螺春

《碧螺春滋味》

七万嫩芽一斤茶,

踏遍青山农家忙。

不是人间寻常味,

得来吓煞帝王香。

浑然凡尘踉跄客,

贪爱苦中滋味长。

也是碧螺同根生,

过了清明润谷雨。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欢迎访问头条号《逐梦传媒》

投稿邮箱:918737090@qq.com;

逐梦的微信:Yinan13846340299

编辑:逐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