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象视点】此时此地——丹尼尔·阿诺德的纽约街头摄影

 玉韫珠藏 2017-04-27

 “你只要把自己当作世界经过的滤镜——你独特的经验累积、偏好、还有内心恐惧,就那些乱七八糟的。”


——丹尼尔·阿诺德



丹尼尔·阿诺德作品


丹尼尔·阿诺德2013年在独立出版社Dashwood出版了第一本摄影书《Locals》,如今到处断货。不过网络才是他的街头作品迸发生机的平台。和很多人一样,我最初从Instagram上发现了他。与其说我找到了他,倒不如说他的作品找到了我,或者说是Instagram的算法。Instagram上的网红摄影师数不胜数,阿诺德也是其中之一,截至写稿之日,他的账号(@arnold_daniel)有十四万多粉丝。2014年,面临拖欠房租被逐出公寓的威胁,阿诺德决定以一张150美元的定价公开出售Instagram图像的印刷品,一天之内筹足了15,000美元,并因此受到主流媒体关注。由于他的影响力,近年来Vogue、《纽约客》、《纽约时报》等媒体都特邀他创作和采访。 

 

丹尼尔·阿诺德,《Locals》


丹尼尔·阿诺德作品


受欢迎的Instagram街拍账号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点:出神入化的滤镜运用、策略性的光线和精确的构图,塑造出一套可成功复制的统一视觉风格,显示出他们对受众群体的微妙口味了如指掌,一切都不出意外。与这些无懈可击的典型Instagram美图相比,阿诺德的作品谈不上遵循严格的美学标准,但它们的不完美令人耳目一新。他总能带给我惊喜,归功于当即立断的果敢和偏执的发现力,以及直面拍摄对象的豹子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只会牺牲其爆发力,破坏表达的丰富性。虽然如此比较二者并不公平,它们的创作初始就基于不同目的。但同作为在网络平台上广为流传的图像,前者的生产功能逾越了作为摄影的生命力,它们成功提供了无限下拉信息超载中能够快速消费的“生活方式”,真实生活本身则是缺席的。

 

每天要花上八至十个小时在街头游荡拍摄快照的阿诺德并不认同Instagram摄影师这一标签。虽然Instagram在传播上功不可没,他的作品关注的是网络之外的世界,无法在摄影工作室复制的生活片段。对于他来说,摄影是生活本身,是他获取经验的渠道,大于按下快门的一刻、更大于手机互动界面上的图像。

 

阿诺德手下的纽约充满人味,既熟悉又总有新意。居住在同一座城市,他却捕捉到无数被我忽略的瞬间,并与全世界分享。

 

丹尼尔·阿诺德作品


地铁车厢是阿诺德作品中常见的空间,拥挤到镜头所及皆为人的躯体,以及平面广告和安全标示,比如下图。纷杂的信息并未阻碍视觉冲击。毋庸置疑,倚在扶手上的情侣彼此紧贴,将吻的时刻,是图像的重点,爱的符号。然而,坐在旁边的闭目养神的女性、前景半截背影、另一侧的书包、手臂,这些元素和恋人同样,是这一空间内平等的组成部分,在周遭零距离的包围中,这对情侣仿佛有一种神圣。

 

他的镜头时常带有窥视意味。有趣的是,他让这一刻看上去不像对私密的入侵,而更像是那私密小宇宙刺穿了其他所有人同在的空间。这一秒可说是没有预期的,但也可以说是有预期的,似乎恰巧凝结了个人与公共层面欲将打破,尚未贯通的一刻。正如他对《纽约时报》所说,自开始摄影以来,一直着迷于这类“在嘈杂的公共空间中发生的宁静的私密瞬间。”

 

丹尼尔·阿诺德作品


阿诺德具有观察的直觉,能够从日常角落辨认出跳脱。黄昏街头,暗淡的光线让人无法看清楚正中央女子的服装细节。但这一画面却让观众不由自主想象,这个电话是甜蜜或悲伤。也许,她只是打给出租车司机确认地址。模棱两可的解读可能耐人寻味,也是街头摄影的魅力所在。

 

丹尼尔·阿诺德作品


除了暧昧的情绪和公共场合中不经意流露的私密与脆弱,阿诺德的作品也充满幽默的巧合和荒谬的错位,让人联想到艾略特·厄韦特(Elliott Erwitt)的街头快照。二者都力图在平常处发现有趣。

 

艾略特·厄韦特,巴黎,1949

 


丹尼尔·阿诺德作品


虽然阿诺德的创作不被Instagram所定义,网络分享平台提供了不断生成的动态语境对于观看者具有重大意义。今年三月,阿诺德与另一位在Instagram上结缘的摄影师杰克·麦克斯(Jake Michaels)举办联合展览《清仓》(Everythign Must Go)。布展借用了Instagram发布与更新的概念:当他们的摄影作品被购买,卖家即直接提走,原本墙上的位置会替换上另一不同作品。展览得以根据作品的更替而实时演变,每一位观众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集合。


《清仓》展览现场


对于网络观众-我-来说,街头摄影前辈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薇薇安·梅耶(Vivian Maier)等人的影像在某一时刻塑造了我对美国历史的想象。而阿诺德此时可能和我只隔几条马路,加之其持之以恒的分享,这一天然的亲切使得我对当下环境的诠释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当我将现实与他的摄影进行对照,这着实提醒着我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并试图与自身经验中忽视的部分建立新的关系。

 

丹尼尔·阿诺德作品


谈到摄影的普及时,他说,“人人都有能力摄影,并不代表话已经说尽了。它只是成为了更通用的语言,能吸引更多观众,因为它不再神秘。” 阅读阿诺德的图像,没有太高的门槛,但是充满挑战。首先,他的摄影并不服从任何规则,和现实一样不羁。街头的能量来自于偶然。不考虑隐喻,不企图浪漫化,就是好玩,几乎来自无障碍的下意识。配词对于阿诺德的图像而言略显多余,因为文字难以达到他图像语言之丰富和开放。在喧哗的大街小巷陆上地下的匆匆行人、西装革履、吆喝的小贩、遛狗的贵妇、疲劳的母亲、顽皮的孩子,仓皇的醉汉、从容的老翁、它们彼此交错共生在城市,不需要一段话展示“内心世界”和“背后的故事”。

 

丹尼尔·阿诺德作品


总统选举后的纽约弥漫悲观情绪,人们或多或少意识到自己活在一个巨大的气泡中,难道眼中的民主世界只是一厢情愿的投射?今天,沟通和理解比任何时代都更重要。将评断悬置,单纯地接受事物本身的面目,而非用自我的价值观挟持,是第一步。阿诺德的画面不是宏大史诗,而是爱人的目光,是他对纽约人的恋慕和自豪。暂时搁下关于身份政治的辩论,关注他的Instagram吧,他眼中的纽约没有异乡人。

 

关于作者

 迷你菇,艺术教育背景,视觉文化观察者。现居纽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