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都市里诗意生活

 石矴当之诗 2017-04-27

朱增光

如何在都市里诗意生活

物质丰富之后,注重精神生活的品质,这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以我觉得,经济自由的人,才更可能是诗歌、文学、艺术的潜在受众。

《时间的褶皱》这本书,是我的一本诗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的内容基本是我在深大读书时所创作的。可能大家对诗的印象是,过于抽象难懂,我的写作风格呢,比较生活化,所以相比其他诗人来看,我更擅长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无论是星空云朵,还是蝴蝶玫瑰,在我的笔下都多了一份浪漫和唯美。喝酒时,我说:“让葡萄酒在杯中开出玫瑰”;失眠时,我说:“失眠是一场流亡”;偶遇时,我说:“我们的相遇/是一朵云遇到了另一朵“,下雨时,我说:“云在恋爱/下雨是为了保持身材“;恋爱时,我说:“什么是闪电/我牵你的手“;生病时,我说:“扁桃体是一座潜伏的火山”。我始终认为,诗意就在我们身边,若你留心,一定也会与诗意相逢。

现如今,谈起诗歌,人们首先会想到诗和远方。诗和远方,是现在很多人心中的梦想,或者说是大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这就不好说了。因为大多数人都要朝九晚五的工作,为了生活奔波,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则压力更大,光房价就把年轻人压得无法喘息。远方是美的,是有诗意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旅行毕竟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时间,大多数时间我们都要生活在一个地方,一个城市。

其实,当一个人对远方抱有太大期待时,自然会忽视我们身边的美,日常中的诗意。你是把自己身处的环境,当作监狱,还是当作乐园,这就取决于我们自己了。在都市里如何诗意的生活,我想首先应该从关注我们自身以及周围的环境开始,要试着去和自己对话,去发现生活中以及周围的美和乐趣。毕竟,远方很多时候只不过是一个幻想,只能偶尔为之。

在展开探讨如何诗意生活的话题之前,我想和大家先谈一些和诗歌诗人相关的话题。由于诗歌创作者和大众读者之间一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机会,所以大众对诗歌诗人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是误解和偏见。

关于现代诗,自然是相对于我们国家传统的古典诗词而言的。现代诗确实是舶来品,源头在西方。但是现代诗是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只要把句子分行来写就行了,随便弄个排比句,感叹词就是现代诗了,我想绝非没有这个简单,如果一个人这样理解现代诗,只能说他太肤浅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以前也学习过格律诗词,现在写得更多的是大家所为的现代诗,其实,我自己倒没有特别去刻意标签某一种写作风格,我喜欢文字喜欢词语,我用我觉得舒服的方式表达出来就行,根本不会去想什么现代诗古典诗之类的,没有必要人为的制造一种紧张关系,这个时代恰恰需要的是包容。

无论你写什么诗,格律也好,现代诗也好,这一颗诗心都是要有的。我们现在通用的是白话文普通话,已经没有了古典文字的普遍社会氛围。诗,无论古典,还是现代,现如今都是小众文化,都是这个社会多元文化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权利。

另外我想谈一谈诗人,或许在大家眼里,诗人都是疯狂的,清高的,孤僻的,有自杀倾向的,我想这也是偏见,一个诗人的自杀,和诗没有必然的关系,没有证据表明诗人自杀是因为诗的缘故,人生在世,会遇到很多挫折和苦难,是什么促使一个人放弃生命,我们不得而知。就我个人而言,感性和理性是可以平衡的,写诗的人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全天候都是感性的,我自己只会在自己独处时,面对自己内心时,才会更感性。

其他时间,我和所有人一样,上班,社交,人间烟火,没有区别。写诗并不是一个职业,这个世界没有职业诗人,人们也不依靠诗歌去养家糊口,写诗它是一种纯粹的兴趣,或者说是一种天赋,就像有的人很会唱歌跳舞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看待写诗的人,没有必要仰视,也更不应该俯视,平视即可。

很多人对于诗人诗歌的了解,大多是来自于上学时的语文教材,提起诗人,往往只能想起徐志摩、北岛、舒婷顾城汪国真等等,实际上,我们学校的诗歌教育是落后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优秀的诗人都非常多,而且诗歌对创作也有了很多新的尝试和探索。如果大家真的喜欢诗,我建议可以多找几本来看看。

之前央视采访问过我一个问题,说互联网对于文学和诗歌有什么影响,从积极角度来看,诗歌本身就是碎片,恰恰顺应了互联网的传播和阅读方式,以前你想读诗,恐怕只有去图书馆,现在打开网页,太多的诗可以读了。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是微妙且重要的,有时候,伟大的读者造就伟大的作者。如果大家从来都不读诗,却张口就说这个时代没有好诗,我想这是不负责任的。

写诗也和旅行一样,前方充满了未知,对于诗人来讲,词语就是我们的风景。不同的排列组合,你看到的就是不同的景象。远方虽然充满未知的诱惑,但终究也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高晓松年起时谈的诗与远方,当他人到中年,他忽然意识到远方其实空无一物。就像李宗盛的歌一样,越过山丘,发现无人等候。

如果一个人在身边的日常中都不能发现诗意和美,那远方的美和诗意就更无从谈起。这个世界有趣与否,深刻与否,取决于我们自己。当我们深刻,世界也就深刻。一个无趣的人,是断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有趣之处的。一个不善于发现美的人,即使去了远方,也只能看到大家都能看到的风景,但是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美。

在都市里生活,物质极大丰富,但是太多钢筋铁骨,水泥森林。站在窗前,看的是无尽的高楼,视野是受限的,所以条件允许时,我们要多到大自然里走走,草木有情,吹吹风,看看云,追一追蝴蝶,坐在黄昏的夕阳下发呆,都非常惬意。诗意的生活,并不需要花费很多钱,许多时候都是大自然的免费馈赠,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感悟的心灵。

说着这么多,诗意到底是什么,很难去下一个定义,这个就要看每个人的感悟和理解了。我们说,艺术是闲出来的,一人如果太忙了,闲情逸致自然就死掉了。美景放在眼前,也是视而不见的。

如何在都市里诗意生活,总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第一,要善于从日常生活里发现美,而不是寄托于远方,第二,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一个精神的房间,享受独处。第三,要用心去看去感受,而不只是用眼睛。第四,要有闲暇的时间。说起来,也很简单,但做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花田半亩,诗书一床,是诗意生活的象征,在都市里我们没有办法花田半亩,但种上几盆植物,插上几朵鲜花,还是可以轻松实现的。诗书一床,这个不困难,多读读书,你就会发现,思想能到达的远方,比我们脚下的远方更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