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有一本《特色小镇实操宝典》,提升功力就靠它了!

 树悲风 2017-04-27




[ 导读 ]


特色小镇实操:规划编制与流程审批。




《特色小镇实操宝典》

 

口诀

整体规划最重要,

内容编制少不了;

建设想法需新招,

流程审批要知晓。

 

内功

内容编制

外力

流程审批

 

第一式:谋全局——确定整体定位

第二式:外炼力——做好支撑保障

第三式:扎马步——立足发展价值

第四式:合四围——明晰社会贡献



下为分解


规划是引领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特色小镇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是涵盖产业、生态、空间、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工程。



因此,特色小镇规划是一项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须与所在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多规进行衔接。多规合一这一基本理念的遵循下,有针对性的展开特色小镇的创新性建设实践。



 



「内功」:内容编制


在特色小镇的规划编制框架上,内容须包括且不限于如下四方面



第一式:谋全局——明确整体定位

「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


从小镇的建设、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历史人文传承等方面分析小镇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一个时期发展趋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突出特色优势说明。


特色产业选择。特色小镇自然需要将自身的特色展现出来,并在发展中不断地将强而特的小镇定位目标实现,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小镇规划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产业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的对接工作。需要在特色产业优势的依托下,进行建设主题的选择。


总体空间布局合理的空间布局,实现小镇精而美的形态。在整个空间布局的工程之中,需要全面的考虑到场地拟合风貌控制形体设计以及功能组合等四部分内容。


历史文化保护按照保护独特风貌,挖掘文化特色的理念,确实保障特色小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小镇的历史人文特色,匹配小镇未来主导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保护确实保障并构建特色小镇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标准实施对环境敏感目标的保护,严格实施环保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小镇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小镇给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等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要求。





第二式:外炼力——做好支撑保障

「壁立千仞,因其外力则刚」


从组织领导、要素保障、资金支持、人才扶持、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特色小镇创建的相关保障措施。


人才支持。优秀人才是特色小镇成功建设的根本支撑。


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但由于特色小镇大多位于农村或者郊区,生活环境、休闲娱乐服务等方面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配套支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最直接影响人才引入。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改善人居环境品质的建设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提升,强调生活、生产和生态三生融合的小镇建设。


资金支持。选取投资强度和产出相对较高的产业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小镇品质的重要保障。主导产业的投资强度门槛设定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数据支撑,为小镇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第三式:扎马步——立足发展价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规划须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突出入驻企业竞争水平、产业链竞争水平。


创新创业活跃。围绕小镇产业发展,提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内容和布局,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产业投资计划。分析特色产业的投资计划及安排,提出产业投资的主体及实施的可行性。


产业发展方向。分析细分产业发展趋势,突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伸健全产业链条,提出小镇产业培育重点、转型升级方向和路线图。


重点产业项目。明确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落实用地安排。



第四式:合四围——明晰社会贡献

「道之大,因其彰显四方」


规划须倡导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坚持高强度投入和高效益产出。


资金筹措。提出项目开发模式,明确资金筹措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小镇建设。提出小镇年度建设计划安排,以及每个项目的年度投资和供地计划。


辐射引领作用。坚持规划协同,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增强集聚辐射引领作用,形成特色小镇示范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格局。





「外力」:审批程序

从国家发布特色小镇相关政策之后,各个省、直辖市都相继出台了建设小镇的指导意见,就如何建设特色小镇和特色小镇申报做出了指导性意见,且政策里都有相应的流程和导则。

小编在这里向大家展示特色小镇规划编制的审批流程(点击打开大图)



特色小镇规划应是一种创建概念性规划,内容上应采用务虚+务实相结合方式,既要有作为顶层设计的战略性研究,又要有概念性空间设计和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并在主要的规划内容上与所在地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进行充分对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