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你要自信”“妈妈,我也想,可我做不到”

 惠之珺 2017-04-27

此文为曹老师深度教育研究院之二:情绪对学习的决定性影响



学习魔咒:“我也想学好,可我就是做不到”

我认识一位从事IT工作的家长最近找到我说她很烦恼。她儿子一直对英语没有信心,看到英语书就头疼。

他的妈妈尝试鼓励他:“孩子,你要对英语有自信,张口说出来,说错了不丢人的”,孩子当场答应了,可是后面一到学英语的时候,依旧没有信心。

我上学的同桌告诉我,她妈妈没事就和她说:“孩子,你数学学不好,以后就没法考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就……”

她表面一直听妈妈的话,其实内心只是觉得倍增压力和烦躁,数学依旧原地踏步。

我也遇到很多妈妈自己年轻的时候物理学不好,就对孩子说,“物理很难,咱们女生学就是有劣势,你一定要好好学,不能像妈妈一样……”

孩子也是特别听话的那种乖乖女,可最后往往越担心什么越来什么,孩子的物理可能更糟糕,防患于未然并没有成功。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孩子,自己特别想学好,可是却因为缺乏毅力、自信等因素,某科成绩一直不理想。

很多时候,家长总觉得束手无策, 尝试用一些激励也好、吓唬也好,可都不奏效。

面对家长的无奈,孩子却也同样地无助:“我也想学好,可为什么我就是做不到?”

想自信可依旧没有自信,想努力可是一学习就烦,这似乎就像是魔咒般困扰着每个孩子、每个家庭。

不可不说,刚才三个案例中父母的表现都是错误的!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讲这样说的原因,并且给大家一些建议。

学习竞争的本质,不是知识竞争

我们经常以为学习竞争就是记忆知识的竞争,为什么会这样觉得呢?因为竞争是啥?是考试啊!考试考啥?考的就是谁能把知识记得牢。

然而我们发现并非如此,能记知识的人并非能学好知识,比如很多从小接受记忆专业训练的孩子,最后并非都能考得好;很多记忆比赛的冠军,也并非最终能成为大科学家或是学者。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学习的竞争只持续一个月,必然是拼谁记忆能力强;

然而学习是长期竞争的,至少到高考就得学12年。在这么长时间的时间下,比记忆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成为了竞争的本质。

知识的记忆、成绩,是我们看到浮在表层的现象,如果说他们冰山路出水面的浮冰,那么冰山底层的是什么?

情绪的影响力

“学习”这两个字,我们有必要拆开来看。“学”,是知识的获取,而“习”则是知识的强化与运用;“学”是第一步,“习”是第二步,两者都需要投入有效的学习时间。

在此强调一下,并非孩子全部学习时间,都可以算上得上有效。

比如一个孩子在抵触、忍受的情绪下学习一整天,会经常遇到情绪压力,必须以来回走动、喝水、玩橡皮等行为来进行调整,最后可能有效的时间只有一小时。

所以,要提高有效学习时间,情绪是重要的。在知识、成绩冰山之下的,就是情绪的影响。

很多家长应该都有过谈生意的经历,我发现谈生意成功与否的核心不是双方的利益分配。比这个更重要的是情绪基础。

所以会谈生意的人,往往上来不是先摆明利害,而是寻找共同的爱好,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吃个饭、打个高尔夫什么的。

当情绪支撑足够的时候,基于双方的默契和信任,最后谈生意拿一下就水到渠成。

就在昨天,我去买家电,老板很热情地请我喝可乐,搞得我不好意思砍价,情绪的影响不可不重视。

成人如此,孩子亦然。决定一个孩子短期成绩的好坏,是知识的识记;而决定成绩是否能长期领先的,则是背后的情绪。

更难的事情

传统视角认为,出现了学习的问题,就是知识没有掌握好,这是片面的,情绪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打大。

而且,情绪的改造远比知识的学得更难,而我们又容易忽视前者,觉得提醒下就够了。

比如一开始我们提到的,家长要求“孩子你要自信”。自信的获得远比英语知识难得多,怎么可能想有就能有?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情绪的影响至关重要。

曾经有一个初三孩子的妈妈找到我,说孩子爸爸是年轻的时候物理学得非常好,所以觉得初中物理这些知识太简单了,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就能学好。

在孩子物理考试不理想的时候,就批评孩子说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不会。

结果孩子初二物理还好,初三成绩直线滑坡,现在已经极为厌恶物理,物理书根本不想碰,一看到物理题就起鸡皮疙瘩(是真的生理上起),家长很焦虑。

这很明显就是情绪问题导致的,此时最重要的已经不是怎么学比较好了,而是怎么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的大脑并非是一个整体,而是各个部分组织有明确的控制区域。

掌控情绪的这部分脑和负责思考的这部分脑是相互独立的。换言之,掌握情绪的这部分脑,是没有逻辑思考能力的。

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大多数决定,都是由掌控情绪的那部分脑所决定的。

为了更加形象,我做一个比喻,大家可以想象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一个非常聪明但是软弱的老板(负责控制理性思维的那部分脑),和一个非常情绪化、智商低但是强势的老板娘(负责控制情绪的那部分脑)。

由于老板很聪明,所以对外讲话是老板站出来,比如当孩子听到父母的“道理”的时候,是这个孩子大脑中的老板非常认可,并且立即做出回应:“好,我要喜欢学、要自信、要努力、要……”,然而老板娘并没有做出认可。

老板娘很强势,真正触及到行为的决策都是她来。当孩子真正学习的时候,虽然老板是对的,然而并没有什么作用,因为此时是老板娘站出来做决策了:“xx学科太恶心了,我根本不想学了”,理性的老板根本插不上话。

解决问题

所以,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让“老板娘”认可学习这件事。而“老板娘”是不讲道理的(因为这部分脑的确没有听懂道理的能力),所以讲道理是没有效果的,那怎样改变她呢?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暗示,暗示就是不断地通过各种潜在的方式让孩子认为,自己是擅长/喜欢学xx学科的。

在这里注意下,老板娘由于智商太低,甚至连否定这样的判断都不会做,所以一定不能用否定的暗示。

不信请各位家长做一个小实验。现在,你努力想象一只不是粉色的大象。怎么样,是不是大脑中还是出现了一只粉色的大象?或者你努力去想一只绿色的大象,才能避免想粉色的大象。

所以,本文一开始提的“你数学学不好,就xxx”,以及“物理很难”这样的暗示是万万不能灌输给孩子的。除了让孩子产生厌倦情绪之外,不会产生其他价值,它们都是暗示孩子学好某一个学科很难。

让孩子喜欢一个学科,最好的暗示是“xx学科很有意思”;让孩子觉得自己学一个学科很擅长,最好的暗示是“我很擅长学习xx学科”。

举两个例子:当老师课上提一个问题的时候,全班同学都不会回答,这个时候自己的孩子举手回答正确了,就会产生“我很擅长学xx学科”的情绪记忆。

在一个孩子接触一个学科之前,看到了这个学科非常有趣的应用、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也一定会帮助建立积极的情绪记忆。

请大家一定记住一点,就像人交朋友第一印象很重要一样,一个孩子对一个学科的好感,也是建立在第一印象中的。

基于此,我们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激发,也是这个道理。一个孩子上课答对题目,需要即时有正向暗示,像我们的课上要弹出一个星星来奖励孩子。

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说我总暗示孩子学得好,他万一骄傲了怎么办?我认为,孩子能有骄傲的资本是好事。只有拥有骄傲资本的人,才会产生骄傲的心态,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当然在此强调下,内心对自己的认可,和外在表现的傲慢,是两码事,外在的傲慢是由于情商不够、缺乏换位思考引起的,目前也没有正向暗示而导致傲慢产生的必然依据。

在学习规划层面,在一个新学期开始之前,启蒙式地预习则是最简便的方式,既可以让孩子更容易获得外界的激励,也帮助孩子建立信心,远比道理式的说教更加有效。

如何做好预习,我们家长还有哪些细节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我将会在以后的几篇研究中和大家分享。

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情绪,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孩子。




---------------------



更多学习好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