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书法为什么要多看画?如何正确的看画?

 北京老伍 2021-01-05

猫局@开讲

—(独家首发)—

(明)董其昌《潇湘白云图》长卷,纸本,29.3×340.8cm,辽宁省博物馆藏。此图卷为董其昌七十三岁所作。

老董这《潇湘白云图》,我因为实在是太喜欢这跋文,于是买了中信出版的高清印刷品打算天天看。

然而发现

南宗山水画,

确实用印刷品只能表现

至多二三成的感觉。

南宗这种表现浮云的画,

笔必须要下笔极轻,

磨出那种毛纱状,

才能有那种朦朦胧胧的意境感觉,

云才能真迹浮起来。

而不像北宗院体那种细笔勾勒的笔法。

看过一次真迹则一目了然。

印刷品就是平面二维效果,无论多高分辨率,仍然是死色,出不来神气,最多就是看个眼熟,千万不要当真。

此画的亮点,如上图红圈中的石头,是凸出来的,浮在纸面上,很明显。

其实老董的画,过人之处就在他画的石头,技法上是长线条带水的皴法,画出来的石头特别“润”。后来他学生王时敏评价董画“秀峭”,就是说的是石头。

这种“润”的石头画的就是江南太湖石,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质感。为此我还特意去了趟颐和园实地考察,颐和园的石头当年都是从江南直接运过来的。那些大青石的质感,和董画的效果几乎完全一样。

古人作画是不直接写生的,特别是山水画,也没有条件实地写生。都是画家看多了实景山水,印在心中,回来后在笔下重新组合还原出来。所以南宗山水是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实景的,都是画家心中的山水。

玄宰仿米芾《潇湘白云图》,自题“董北苑好作烟景,烟云变没处即米画也,余于米芾潇湘白云图悟墨戏三昧”

乾隆题:“已传北苑绝妙法,更得南宫三昧奇。底事迎眸堆湿润,楚江烟雨动经时。”

学人问:學著看字,喜歡這些字,輕描淡寫中龍骨隱隱。畫還看不太懂。

猫局答:我自己经验,学书法一实要多看画,画的空间感特别容易看,眯眼远看很快就出现了,比字的空间感容易得多。另外看字就是看,千万不要有任何关于审美词汇的联想,审美就是妄想,只会误导,没有任何益处。看字只要一颗直心,直接看足矣。老董这字内里骨力十足,绝非轻描淡写。

学人问:博物馆是不是有卖复制品的,不知复制品怎样?关于书画字帖的出版,国内真的没有比二玄社好的嘛?人家那可是二十多年前的技术啊。

猫局答:复制品再怎么搞,都没有立体感的,就是平面死色,看多了眼睛利了,就明白了。古人书画写精气神,故能笔力抗鼎,入木三分,这个印刷品永远做不到的......近现代人那种浮在纸面上的二维线条,倒是很快会被印刷品替代。我有个朋友因贪心,在某个知名大行不小心买到了徐悲鸿的印刷品。

学人问:这么神奇! 看来我想买二玄社字帖的理想可以打消了。

猫局答:是,看印刷品还不如高清照片哪。真迹>高清照片>印刷品......当然,真迹的神气只有真迹有。

董其昌《潇湘白云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