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靠谱中医说 | 望而知之,容颜背后的奥秘……

 369蓝田书院 2017-04-27

专栏前言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中的经典,也是最权威的养生宝典。她更是一个智慧的宝藏,内含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和养生大道,可指导我们认识生命现象及其规律,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养护生命、善待生命,进而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幸福、美满的人生。为此,中医家联合靠谱中医人特别推出《<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专栏,带您破除养生谜象,领略上古天真之道,一起健健康康活到天年。



时常听到赞美一个人容颜的话:神采奕奕、容光焕发、面如桃花、玉洁冰清等等。这说明人们都有基本的能力,通过观察来判断一个人的容颜以至于健康的程度。中医认为,颜面是人体内脏腑气血的外荣,又为经络汇聚之处,为人体脏腑功能的一个外部窗口。观察面部的色泽,能够以表知里,判断一个人的脏腑功能状况,这就是中医望诊的内容。



《内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传统中医对望诊是非常推崇和重视的。下面我们重点介绍望诊中的“望面色”,了解容颜背后的奥秘。


按照中医的五行观念,五脏的颜色有青、赤、黄、白、黑之分,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因此健康的面色中隐隐约约蕴含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融为一体,称为主色,这是一种微黄的底色。另外,不同种族的人,面色各不相同,其先天的颜色也称为主色,如黑种人稍黑,白种人稍白,黄种人稍黄等等。


人体是由气血来充实和滋养的,气足在面部表现出一种含蓄的润泽,血足在面部表现出一种含蓄的微红色。



随着季节的不同,面色中也留下了四季的烙印,如春天稍青,夏天稍红,长夏稍黄,秋天稍白,冬天稍黑,这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颜色称为客色。


这些面色融为一体,只有当中气充足的时候才会显现一种含蓄的特点,因为中气即是土,而土性包容、中和。这一点需要仔细体会。


上面提到的这些颜色表现在面部,如果与四季、种族相应,柔和而含蓄,蕴含光泽,并且融为一体,这就是健康的颜色。比如中华人种,健康的面色应该是以明亮、润泽而柔和的红黄色为主,随季节变化,面色稍有变化,但主色不变。相反,如果面部的颜色虚浮、或亮而无泽,或一色独见,或与四季、种族不相应,或面有色斑等,这就是病色,也证明身体功能存在隐患,需要引起重视,善于望诊的中医就可依次诊断治疗了。



当然,面部的色泽要真正拿捏准确不是很容易,但也有一种简便易学的入门方法,就是重点观察面部的红色、光泽、皮肤和眼神以及含蓄度。一般而言,通过望诊,能够获得最基本的信息就是人体气血的盛衰状况。红色代表血,血足的人,面部会呈柔和而含蓄的红色。气足的人,面部出现含蓄的润泽。气血俱足的,面色会明亮,光彩照人,但仍不失其含蓄。


五脏的功能健全而平衡,气血才会充足,血的生成与心、脾、肝的功能最密切,因为心主血脉,脾生血,肝藏血;气的生成与肺、肾的关系最密切,因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也可以说,气血充足证明了脏腑的功能健全而平衡。另外,气血充足则营卫调和,肌肉会比较柔软,皮肤会比较细腻。而且,气血充足,则神有所养,因为“心藏神,开窍于目”,所以气血充足的人眼睛明亮而有神。总之,如果一个人面色红润而有光泽,且皮肤细腻,双目明亮而有神,并且比较含蓄,证明一个人的气血充盈,五脏功能健全,身体健康。



说到这,我们自然能理解,健康才是决定容颜的根本因素,健康与容颜是根本与枝叶的关系,保养容颜的最佳方法就是保有健康。拥有了健康,美丽才有根基,才有源头活水而经久不衰。《庄子·大宗师》里,南伯子葵问女偊:“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可见,奉行养生之道,不但精神的境界可以提高,身体同样可以转化,所谓“年老色衰”的说法,看来是低估了生命的潜力。

 

专栏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