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昭德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北京国子监街、拉萨八廓街、平遥南街等10条街皆为首批名街。石板街上锁着一片寂然,毫无生机勃然的生活景象,几乎户户闭门,只有白铁、糕点、牛肉等几家店铺零星开张,是中国最冷清的“名街”。
真教寺就在昭德街上。这片区域都是青州穆斯林聚居地,光清真寺就有3、4处,真教寺即为其一。寺内碑文记载,其寺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为元朝大将伯颜后裔所立。伯颜是长在伊尔汗国的蒙古族人,但他的后裔改汉姓“赵”后,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这些信息有点云遮雾绕。
真教寺占地6000平方米,坐西朝东,一般清真寺都是此方位定制,中轴线有大门、仪门、百字赞碑亭、拜殿和望月楼,南北侧殿左右配列。
 大门,其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2年)   国保碑上面的告示碑:寺外地基不得堆积土粪
大门背后是阿文砖雕匾,意思是清真寺是真主的天房
仪门。清乾隆二十年(1764年)重修
清乾隆《重修真教寺二门记》碑
清康熙《礼拜时辰》碑
百字赞碑亭在礼拜大殿前,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所建,宽3米、高4米,顶部为歇山式,绿色琉璃瓦覆盖,周身用精致的砖雕装饰。面西为乾隆年间重刻的明太祖朱元璋御制的《至圣百字赞》,两壁配有阿文楹联。面东为明永乐三年(1405年)刻的《圣谕》,两边饰有汉字图章式对联,通观碑亭,精致奇巧,繁密不乱。
拜殿坐落在1米多高的台基上,由36根木柱形成四周抱厦围廊,由前殿、中殿、后窑殿上接望月楼组成,三者以勾连搭式加大纵深,这种形式在清真寺司空见惯。前殿、中殿均为单檐歇山式,近些年来重修重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