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史湘云寄养之谜

 金色年华554 2017-04-27

演讲人:刘心武 

讲师简介:笔名刘浏、赵壮汉等,中国当代著名主流作家之一、红学研究家,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其作品多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对民间红学的蓬勃起到推动作用。

内容简介:刘心武先生为我们分析了《红楼梦》中史湘云与众不同的出场方式,史湘云是《红楼梦》的重要角色,从小父母双亡的史湘云轮流寄养在她的两个叔叔家。刘心武先生认为,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离人物原型最贴近的角色,那么,在真实的生活中,史湘云的人物原型与这两位叔叔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全文:

刘心武:我们现在从这个问题讨论,就是说我们已经知道,史湘云她是由她的两个叔叔轮流来抚养,她寄养在她叔叔家。书里面出现了她两个叔叔,一个是忠靖侯史鼎,这在第十三回,这位侯爵本人没有出现,他的夫人出现了,排场很大,前面有喝道之声,然后她就来了。那么到了第四十九回,又有一笔交代,五关于史湘云没有整段的完整的交代,就是顺手有时候有一些零碎的交代:“谁知保龄侯史鼐又迁委了外任大员,不日要带这家眷去上任,贾母因舍不得湘云便留下她了,接到家中。

可见她那一段又住在她另外一个叔叔家。这个叔叔封的爵位,保龄侯,名字叫史鼐,这个侯只是一个爵位,有这个爵位不一定就有具体的工作任务,但是有时候皇帝会给你一定的工作让你去做事情,你比如说放你到外地去,管一个什么事,这个史鼐就外迁了,外迁就带着全部家眷走,史湘云既然寄养他那,应该像亲生女儿一样带走。可是,书里说贾母舍不得史湘云把她留下。按说当时家庭伦理的游戏规则,你留下她我也不能轻易答应,因为我有抚养她的责任,全家都走了也要把她带走。但是这个史鼐居然就算了,就让她留在贾母身边了,那么这两个叔叔哪一位是哥哥,哪一位是弟弟呢?我看下面有一个人在噘嘴,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这有讨论的必要吗?有讨论的必要,你听我底下你就知道了。

我们在第四回碰到一个护官符,一般的本子上,“护官符”就直接写了那么几句俗言,有的古本它会再印上一些详细的小注解,那么在古本上,“护官符”说到史家的时候都是同样的一句话,就是“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个史家,不但人口众多,而且房地产非常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有钱有势的一个家族,那么在有的古本里面呢,在这一句话下面有小字的注解,怎么注的呢?说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这是很旺盛的一个家庭,家庭虽然旺盛,但是史湘云具体她个人的话她很不幸,她父母双亡,她很小她就由他的叔叔来抚养。那么这两个叔,一个是忠靖侯,一个是保龄侯,哪位是哥哥,哪位是弟弟呢?其实一看这个小注应该问题迎刃而解,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知道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在清朝,皇帝如果给一个人封了一个爵位,而且允许他这个爵位世袭地往下传递,那么第一代封的是保龄侯,往下传一定要传给长房长子,所以袭这个保龄侯的史鼐,他一定是哥哥,懂这个意思了吗?因为只允许老大来承袭这样一个头衔,我老二我也有功,你皇帝喜欢也可以给我封侯,可以,但是要换一个称谓,那么这史家兄弟看来在当时很得皇帝的宠爱,也都很努力地为皇帝效劳,所以史鼎这个人呢,他就也封了侯,就封成了忠靖侯,所以我这个逻辑听明白了吗?就是因为保龄侯只能传给老弟,所以史鼐一定是哥哥,史鼎一定是弟弟,把这一点搞清楚很重要吗?很重要,因为我一再强调《红楼梦》带有家族史的特点,我多次讲到,书中的贾母这个形象,她的原型就是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之妹,她嫁给了曹寅,曹寅当时是江宁织造。曹寅就是曹雪芹的祖父,这个李氏就是曹雪芹的祖母,那么从生活的真实,升华到艺术的形象,曹雪芹就给他的祖母这家姓氏由李变为了史,所以他就把他整个木这一个族系都让他姓史,在真实的历史档案当中你可以查到,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儿子老大就叫李鼐,老二就叫李鼎。所以这就更清楚了,所以他写这个贾母,他就是以他真实的祖母李氏为原型,那么书中所出现的史鼐、史鼎,起码这个名称的原型就是他的祖母的哥哥,李煦的两个儿子的名字的县城的挪用。因此把这个讨论清楚不仅是搞清楚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也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第二个印象,也就是说确实《红楼梦》这个书虽然是小说,但是她是有生活原型的,有生活依据的,否则呢,他书里面的这两个角色的名字不会这样取,因为有红迷的朋友讨论,说因为一般来说的话,乃是“又一个”的意思,一个叫鼎,再来一个鼎,上面加一个“乃”读“鼐”,应该鼎是哥哥,鼐是弟弟才顺理成章,但是李煦当时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偏偏他生一个儿子叫李鼐,再生一个儿子,就不要上面那个“乃”字,叫李鼎,这是历史事实,所以这个很有意思,由此就进一步证明了我在上一讲里面所得出的结论,就是史湘云这个角色她的真实性,可能超过了十二钗当中的其他各钗,作者就是如是来写他生活当中这样一个表妹的种种情况。那么这样虽然书里面没有对人物关系进行一个叙述性的概括,可是我们可以帮他概括,现在我们就搞清楚了,史大姑娘,她从小父母双亡,她由两个叔叔轮流来抚养,有时候她会到她的祖姑,贾母身边来,是她的祖姑,就是她的父亲的父亲,应该是贾母的一个兄弟,这么一个人物关系,所以她是亲戚,当然血缘上不像林黛玉,跟贾母那么亲近,明白吧?林黛玉是贾母亲生女儿的亲生女儿,史湘云她稍微地了一点,也不是很远,所以贾母很喜欢她。

解说:史湘云虽然自幼父母双亡,但是生在连阿房宫都住不下的金陵一个史家,她轮流寄养在两位叔叔家,也都是封了侯的豪门贵族,史湘云是名副其实的千金小姐,但是《红楼梦》中的《乐中悲》曲却这样描写史湘云“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那么史湘云在两位叔叔家里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刘心武:书里面没有总体性的概括性的交代,但是通过一些人物的对话,有所透露,有所逗漏,她生活得并不好,按说应该很好啊,因为这两个叔叔都是封侯的啊,甭说这两个侯爷本身了,一个忠靖侯的夫人,她来参与一个丧事,前面就有喝道之声,何等威严,当时应该是大福大贵,但是史湘云在这两个叔叔家里面生活都很不愉快,她不可能经常见到她的叔叔,就像林黛玉,你现在回想一下,荣国府里面林黛玉和贾政直接见面的机会多不多?有关的场景描写多不多啊?很少。那么她一般是和谁一天到晚见面呢?和王夫人,因此,史湘云也是一样。所谓寄养在她叔叔家里面,就等于说寄养在她婶婶家里面。明白了吧?每天所接触最多的是她的婶婶,那么两个婶婶对她怎么样呢?非常苛刻,对她不好。在第三十二回,通过薛宝钗跟袭人对话,薛宝钗透露,实际上也是曹雪芹通过薛宝钗的语言,向读者透露,薛宝钗怎么说,说我“进来看云丫头的神,再风里言风里雨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是一点儿做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差不多的东西都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得狠。我再问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都红了,口里含含胡胡,待说不说的。”薛宝钗跟就跟袭人私下这么说,也就让读者明白,就是说她寄养在两个叔叔家里面,两个婶婶对她不好,因为看那个《红楼梦》本身我们就知道像贾宝玉,他的一些针线上的东西比如他的鞋,他的肚兜都是由丫头来制作,除非比如说他过生日了,可能他的妹妹谭纯慧做一双鞋送给他,那是额外的,日常都是丫头在做,甚至是粗使的一些婆子,一些妇人做的活,可是在这个侯爷家里面,史湘云得做很多的针线活,累得很。劳动强度一过,你这个人还有什么乐趣?当然表面上是风光的,书里面有很多直接的描写,比如说第三十一回,写她又来到荣国府,就有人回,“史大姑娘来了!”一时果见史湘云带领众多丫头媳妇走进院来。表面风光她婶婶是很懂的,谁说我们对这个姑娘不好啊,串亲戚,出门儿,你看跟着一大堆丫头、婆子,衣服穿得整整齐齐的,书里还有细节说,史湘云说衣服得太热,说婶婶让她穿,她婶婶让她穿这个是希望她保养好身体吗?希望她防寒吗?现在看来并不是,就是说你不能给我们丢脸,到亲戚家你得体面,不管你穿得多难受,你得给我穿好了,一大群丫头、婆子尾随,但实际上很不幸福。史湘云在叔叔家里面所领的零用钱也很少,他也没有直接的交代,他也是通过情节流动当中薛宝钗和史湘云两个讨论怎么荣国府里面在大观园请人赏菊花,吃螃蟹,那时候提起来的,薛宝钗就有这样的话,薛宝钗说:“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吊钱,你还不彀盘缠呢!”就是说你要在这儿,请大家赏菊吃螃蟹,你哪来的钱啊?所以你还要开诗社,你还要作东,而且直截了当地说,你婶娘们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从话里话外透露,史湘云在两个叔叔的府里面,那个侯爵府是比现在书里面描写的荣国府要高的,因为荣国府它当然他荣国公,地位很高,但到了荣国公之后,贾母的丈夫去世之后,现在贾赦袭的爵只是一个一等将军而已,地位就要低得多。但是这两个侯爵府给这个史湘云的月钱只有几吊钱,而我们从书里可以看到,在荣国府,迎春、探春、惜春,后来保证林黛玉每个月的月银是多少?是二两银子,要多得多。所以史湘云的处境是不好的,说到这儿有的同学就讨论了,说解决这个问题不很简单吗,你贾母又是她们同族的人,史湘云又是这样一个侄孙女儿,你把她接到你这来抚养不能齐了吗?这个红迷朋友提的问题,他要跟你讨论你怎么跟他回应?你怎么说?要知道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贾母虽然是他娘家的人,但是她既然有亲叔叔,根据当时的伦理秩序,贾母不能够强行地把她接到自己的身边来抚养,她的两个叔叔在表面上也绝不会放弃对她的抚养,在那个社会里面是行不通的,明白我的意思了吧?何况两个叔叔还都袭着很高的爵位,婶婶虽然对她不好,但婶婶在这一点上,面子上她不能丢面儿,所以说贾母只能时不时地把她接来玩一玩,让她在这能够过一点舒心的日子,到时候还得把她送回去,有时候她还不想回去呢,那边又来人接她,因为那边觉得你住久了,住久了算怎么回事啊,你不也等于是无形中丢我们家脸嘛,你无言地抗议了,好象我们对你不好了,谁对你不好啊,所以派一些丫头婆子来接她。这就是史湘云她一个命运,所以这个姑娘,那么样地天真,那么样的活泼,那么样地充满了生命的原动力,但是她的寄养的生活,很不理想。

解说:虽然住在表面风光的叔叔家里,但是寄人篱下的史湘云却过着并不幸福的生活,尽管贾母经常接史湘云来贾府小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史湘云每次在贾府惊鸿一瞥的短暂出现,却都异常地精彩,那么史湘云在贾府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刘心武:那么到了贾母这呢,她很愉快,她得到了很多的温暖,她自己也充分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书里面也有许多的明写暗写,有许多这样的斑点式的关于她的文笔,比如说,她很小的时候,她就被贾母接到荣国府来住着玩儿玩儿,贾母就派珍珠来服侍她,这个珍珠就是后来的袭人,她跟珍珠相处得很好,珍珠年龄应该比她还大一点,所以两个人就在一起说悄悄话,在第三十二回,就透露出来,因为史湘云又到了荣国府,这个时候袭人就跟她忆旧,袭人就说了,说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又臊了?这话怎么出来的?就是因为都听说史湘云当时定亲了。她已经长大了,到了定亲的时候了,其实按年龄算可能她还不完全到定亲的时候,可是你想想她那样的叔叔婶婶,什么心思啊?就得把她早打发出去。就给她定亲了,所以这个时候袭人先问定亲的事,她就害臊,袭人说你害什么臊,十年前你跟我说悄悄话,什么悄悄话?没有直接写出来,留下一个让我们读者去想象的空间,史湘云她在荣国府生活,贾母这生活,她会非常开放,由着自己的天性去发挥,她经常女扮男装,这个在她叔叔婶婶家是绝对不可能的,可是在贾母这,贾母是一个很开放的人,又很喜欢她,她就由着她的性子来,她就女扮男装。有一会她女扮男装,她就离贾母比较远,贾母因为老眼昏花,看不清,就以为是宝玉,因为,她穿的是宝玉的衣服。就说“宝玉,你过来,仔细头上挂的那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这句话非常生动,我的研究方法,一个就是原型研究,一个就是文本细读,这句话写得很细,如果一个纯虚构的小说,我个人认为步态可能出现这样一个句子,就是因为作者在那样的家庭生活过,所以他写富贵家庭的富贵,他写得很真实,如果你想想富贵家庭的话它灯穗子上怎么会有灰呢?一定是四面光,亮堂堂,可是曹雪芹他写,他写夫人的屋里面椅子上那个靠垫半旧的,他写得很真实,并不是不富贵,再富贵的家庭东西也得用,用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够更新,都会有一个半旧的状态,这个灯穗子上,是可能积灰的,这个灰可能比如说一定的节庆之前,进行打扫,可是没打扫之前上面就有灰,而且灯穗子很长,女扮男装之后呢,你头上可能还有冠,就可能碰了灯穗子,这样就可能招下灰来迷了眼,贾母就认错了,以为是宝玉,其实就是她。后来当然大家都很开心,那么她在她的祖姑的身边,她多少地享受到了一些温暖,乐趣。她和贾母之间的这种关系,书里面始终没有直截了当用一句叙述性的话来交代,可是很多细节反映出来她们非常亲密,有特殊的关系,比如说在第三十七回,当时贾母也到大观园里面去玩儿,于是就到了藕香榭,贾母就有所回忆。就说我们史家当时老园子里面也有类似这么一个亭阁,叫做枕霞阁,这个时候贾母就让人来念藕香榭的对子,由谁来念呢?当时周围这些人很多,作者不安排别的人念,只安排史湘云来念。“芙蓉影破归兰槳菱藕香深写竹桥”。这个“写”在有的古本上又加了三点水,写做“泻”,贾母还讲到当年她小时候在枕霞阁因为玩耍掉到水里面,后来救上来以后又碰到竹钉子,结果鬓角这被碰出一个窝,现在还留下指头大的那么一个凹槽贾母还提起这个事。这些怀旧的斑点式的文字,就使我们对史湘云她的家族背景就有了更丰富的想象。史湘云是舍不得贾母,舍不得荣国府,每次到荣国府,她都舍不得走。在第三十六回末尾就提到,忽见史湘云穿的齐齐整整的走来辞别,说家里打发人来接他。那史湘云只是眼泪汪汪的,见有他家人在眼前又不敢十分委曲,他家人若回去告诉他婶娘,待他家去又恐受气,一时,回身又叫宝玉到跟前,悄悄地嘱道:“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些打发人接我去。”他写出这样一个寄养在叔叔婶婶家可是又不能获得幸福生活的小姑娘,在荣国府难得地能够享受到一些愉快的生存的乐趣。他这样写史湘云的生活存在,正像我上一讲所说,史湘云这个人物,这个艺术形象,和生活当中原型肯定距离非常小,几乎就是生活当中真实人物的如实描摹,所以他写到她的方方面面,包括比如说她大舌头,咬字不清,在书里面有很明确的交代。林黛玉就讥笑过她,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着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就是她们围棋初级阶段,可能是五子棋,这就是史湘云,她优缺点。第五十九回写早上起来,下过点微雨,这个时候史湘云怎么样啊?她两腮作痒,她是怎么了?恐又犯了杏癍癣,《红楼梦》里的美女是生癣的,一般的作家敢这么些吗?《红楼梦》选秀,你能化妆几块癣上场吗?但是曹雪芹写这个小说呢他就这么写,非常真实,当时即使是贵族的家庭的小姐也长杏癍癣,首先史湘云觉得两腮犯痒,就发作了,然后她就问宝钗要药擦了以后好治,要蔷薇硝,结果宝钗就说她配的给了宝琴她们了,然后听说黛玉配了很多,让她到黛玉那拿去,可见这些人全有癣。这个曹雪芹写得真是很妙,但是虽然他这么些,可是我们想起姑娘们来还是觉得很美,真实是美的本质。

解说:《红楼梦》中的女儿们,之所以为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她们迥然不同,又异常可爱的性格,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物鲜活的生命力。史湘云更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在《红楼梦》中,作为重要角色的史湘云的出场次数并不多,那么刘心武先生是怎么分析这种“斑点式”的写法呢?

刘心武:那么我们总结一下史湘云在八十回书里面她出现了几次。她到了荣国府几次,第一次就是第二十回,上一讲已经说了,忽然有人报告说史大姑娘来了,她就在贾母跟前就大说大笑的,她就来了。她什么时候离开的呢?没有明确交代,但是你如果文本细读的话,发现第二十二回她都在,还在荣国府,但是到后来就又没她的事了,那么第三十一回,她又突然出现,第三十六回末尾说家里人来把她接走了,这是她第二次到荣国府。第三次呢,紧接着她很快她又回到荣国府,就是因为贾宝玉他们成立了海棠诗社,这个袭人派一个宋妈妈,送一些鲜荔枝去给史湘云,史湘云就顺便问他们那干吗呢?宋妈妈也不懂,就说他们好象是起什么诗社,要做诗呢,史湘云一听就急了,做诗怎么把她给忘了呢。回来宋妈妈这么一说,贾宝玉就立刻就催着贾母,说把她再接来。贾母说天太晚了,因为这两个府第可能离他们都比较远,当时也不知道史湘云住在忠靖侯家还是住在保龄侯家。总之都比较远,所以第二天还是把她接来了,这就是她第三次来到荣国府,一直到第四十二回都有她的身影出现,但是她什么时候又离开了,没有再说。到了第四十九回,就有一个很明确的交代,就是上一讲我提高了,就是她的一个叔叔史鼐,保龄侯外迁了,因此要把全家带到外地去,贾母就舍不得史湘云,就把史湘云留下来了,住到荣国府,一直到八十回她都没有离开了,这是书里面史湘云她几次出现的情况,那么通过上一讲和这一讲,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供大家参考,就说如果是一个纯虚构的人物,是不可能采取这种写法的,你写不出这个样子的,因为我自己写过长篇小说,我给这个人物设计他的家庭,他的来历,他的来龙他的去买,我写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因为他是一个完全虚构的,生活依据比较少的一个角色,我就得特别提着神,我让前后随时得照应,我得让他最后好象得特别圆满。只有我最熟悉的角色我写的时候我最放心,所以有时候反而不去细针密缝,因为真有这么一个场景,我把他写进小说就是这样。他就这么说的,他当时就这表现,就这么有趣,根据我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我的阅读经验,我认为史湘云这个角色确实相对于其他的角色说的话,这个艺术形象和原型之间的距离最短。

解说:原型研究是刘心武先生分析《红楼梦》的主要方法,他认为《红楼梦》中的史湘云是有人物原型的,甚至她与原型之间是高度贴合的,那么史湘云的原型究竟是谁呢?

刘心武:那么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史湘云这个角色确实她是有生活原型的,这个原型应该就是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一个妹妹,嫁给曹寅成为了曹雪芹祖母以后,曹家的这一位李氏她娘家的一个姑娘,从辈分上来说的话应该是曹雪芹的一个姓李的表妹,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生命存在,他把她就写到书里面,构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史湘云的这样一个艺术形象。在第五回里面对史湘云的命运是有一些暗示的,比如说《乐中悲》曲里面,就很明确地说到了她的命运后来是这样,说她“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这几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角色后来呢她出嫁了,她嫁了一个很不错的丈夫,这个丈夫是一个才貌仙郎,这个评价非常高,而且她和这个丈夫关系也非常好,他们要争取白头偕老,要博得个地久天长,这样就把她早年的坎坷就全给抵消了,就等于给她襁褓中父母双亡以后寄养在两个叔叔家里面的那种不快乐,不幸福全都弥补了。当然现在在八十回里面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样一些情节出现。肯定会有,因为他写在第五回,第五回是一个人物命运的准纲嘛。那么现在我的问题就来了,如果说书中这个史湘云后来她厮配得才貌仙郎,这个才貌仙郎是谁呢?我看下面有人才那儿说,你下讲别讲了,我知道贾宝玉。我下讲我还得讲,是贾宝玉吗?下一回咱们一块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