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币上的盲文还有这说道呐!

 cxag 2017-04-27

有关盲文的知识

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透过点字板、点字机、点字打印机等在纸张上制作出不同组合的凸点而组成,一般每一个方块的点字是由六点组成。

 

它是由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于1824年创造的,他3岁时在切割皮革时因刀子刺伤眼睛失明。1819年进入巴黎国立盲童学校求学,1826年后在该校任教。1829年发明了6个圆点作为一个盲文符号设计单位。它跟指头面的大小相适应,感觉最明显,摸读和书写最方便,成为全世界一致采用的最佳盲文符号。6个圆点符号是┇┇,圆点符号有的凸出,有的不凸出,共有63种变化,代表所需字母、数字、音符等等,可以运用自如。故国际上通称盲文为“布莱尔(Braille)”。


布莱尔盲文由63个编码字符组成,每一个字符由1~6个突起的点儿安排在一个有6个点位的长方形里。为了确认63个不同的点式或盲文字符,数点位时是左起自上而下1—2—3,然后右起自上而下4—5—6。这些凸起在厚纸上的行行盲文,可以用手指轻轻摸读。

 

《布莱尔字符表》可以表明每个字符的构成及它的最简单的意义。手写盲文则首先要备一个金属或塑料制成的盲文字板和专用的椎笔。把纸放在字板中间,用铁笔头把纸压到下层板上的小窝里或成凸点,或成浮雕状,按布莱尔字符从右向左写;把纸翻过来,点就朝上,从左往右读。布莱尔盲文也可用特制的机器造出。中国于1953年公布的新盲字,属拼音制,借鉴了布莱尔浮雕六点制。

 

例如,盲文6个圆点符号中阿拉伯数字的标记:

以往的世界各国货币上无盲文符号,纸币主要通过逐级增大票幅,使盲人靠触觉区分不同的面值。而金属硬币则是通过逐级增大钱径,或采用不同的币材使盲人感知大小、轻重来辨认面值,抑或在不同面值硬币上改变币形(如回形、正方形、菱形、多角形等、加大厚度等办法,使盲人能正确辫认这些不同面值的硬币。但当代世界各国硬币开始注意采用官文符号,以方便盲人使用。

例如意大利的500里拉硬币上就铸有盲文符号,该币是双金属镶嵌币.背面外圈上部有10余个凸点。

泰国10株双金属镶嵌币背面外圈七部也铸有4个凸点。

墨西哥10、20、50、100比索不锈钢币,正面头像左或右侧均铸有数日不同的凸点,这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一套成系列铸有盲文符号的硬币。看来,将来镌刻盲文符号的硬币会越来越多。




第四套人民币纸币主币上使用的盲文数字符号,是按照盲文6个圆点符号科学组合的规定要求而设计的。而第五套人民币盲文面额标记设计形式与第四套人民币有所不同,其盲文面额标记均在票面正面的右下方,它将代表0的三个圆点连接起来,变成一个拐弯符号“┛”。这种简化了的盲文面额标记是从多种设计方案中筛选出来,并经中国盲文协会认可的。


第四套人民币上的盲文



第五套人民币上的盲文


我国现在有几百万盲人,他们是一支特殊的消费队伍,应该得到社会的重视。在人民币上印有盲文符号,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这些盲人的关怀。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