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透过点字板、点字机、点字打印机等在纸张上制作出不同组合的凸点而组成,一般每一个方块的点字是由六点组成。
它是由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于1824年创造的,他3岁时在切割皮革时因刀子刺伤眼睛失明。1819年进入巴黎国立盲童学校求学,1826年后在该校任教。1829年发明了6个圆点作为一个盲文符号设计单位。它跟指头面的大小相适应,感觉最明显,摸读和书写最方便,成为全世界一致采用的最佳盲文符号。6个圆点符号是┇┇,圆点符号有的凸出,有的不凸出,共有63种变化,代表所需字母、数字、音符等等,可以运用自如。故国际上通称盲文为“布莱尔(Braille)”。 布莱尔盲文由63个编码字符组成,每一个字符由1~6个突起的点儿安排在一个有6个点位的长方形里。为了确认63个不同的点式或盲文字符,数点位时是左起自上而下1—2—3,然后右起自上而下4—5—6。这些凸起在厚纸上的行行盲文,可以用手指轻轻摸读。
《布莱尔字符表》可以表明每个字符的构成及它的最简单的意义。手写盲文则首先要备一个金属或塑料制成的盲文字板和专用的椎笔。把纸放在字板中间,用铁笔头把纸压到下层板上的小窝里或成凸点,或成浮雕状,按布莱尔字符从右向左写;把纸翻过来,点就朝上,从左往右读。布莱尔盲文也可用特制的机器造出。中国于1953年公布的新盲字,属拼音制,借鉴了布莱尔浮雕六点制。
例如,盲文6个圆点符号中阿拉伯数字的标记:
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