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芦笋大棚高效生产技术

 文明世界拼图 2017-04-27

 适宜品种

    选择生长势强的无性F1代杂交种,嫩茎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粗细均匀,鳞芽包裹紧密,嫩茎圆柱形、肥大适中整齐,笋茎绿色,抗病能力较强,喜肥水,生长势旺盛,抽茎多,产量高,质量好,休眠期短。主要种植品种有“阿特拉斯”、“格兰德”、“绿龙”、“皇冠”、“达宝利”、“UC-800”、“2000-3F1”等,拒绝转基因品种,避免使用伪劣杂交种。
栽培技术
    1. 营养块育苗
    营养块育苗适宜较粘性的土壤。芦笋应用营养块育苗技术,操作简单,用种量少,无杂草、土传病害的干扰,且具有出苗率高、出苗整齐、伤根少、移栽缓苗时间短、定植后成活率高、采苗移苗方便等优点,不需要取土、配肥、消毒、装钵等繁琐工序,在云南芦笋种植区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
    (1)营养土配制
    按照每亩挖出约20平方米的床土,要求床土无病虫,与腐熟有机肥、河沙按6∶3∶1混合,翻匀后覆膜堆捂1个月左右,制块前施入过磷酸钙1千克、硫酸钾0.6千克,禁忌施用尿素,并施入适量农药后掺匀,备用。
    (2)育苗块制作
    按照每亩约20平方米的面积准备苗床,苗床深度10厘米,床底整平后铺上一层沙子,将营养土铺匀,然后灌水制浆,浇水至床土表面见明水为宜,床土踏实后用木板刮平床面。待土表面稍干发自时用压制模制成直径5厘米、高7厘米的育苗块,再用直径1~1.5厘米木棍在育苗块中央按出深1~2厘米的洞穴。
    (3)种子播前处理
    种子每亩播种量约50克,约2000~2500粒。种子摊开于布上,在阳光下晒2~3小时,打破种子休眠。芦笋种皮坚硬,外面有一层蜡质,吸水困难,因此晒后的种子需要浸种催芽。采用温汤浸种,在干净的盆里用30~40℃温水浸泡,用手轻轻搓洗种子,浸泡2~3天即可,每天换水1次。为预防苗期病害还可用多菌灵800倍液浸泡2~3小时。浸种结束后,沥干水分,用干净湿纱布包好开始催芽。3~4天后约10%种子露白,即可准备播种。
    (4)播种及苗期管理
    大棚内温度高,每年2~10月都可以播种。播种前1天把育苗钵挤实摆好,摆完后用木条抹平,充分灌水第2天播种。每穴播1粒种子,撒上一层薄沙,盖住种子,喷洒除草剂、防虫剂等,然后覆上塑料薄膜。
    播后至出苗前,保持育苗块水分充足。种子破土70%以上时揭去上层地膜。苗期注意天气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光照、温度、水分控制,防止秧苗徒长。真叶完全展开后幼苗生长加快,注意浇水、通气、增强光照。出苗后床土有干有湿,每15天喷施0.5%磷酸二氢钾和尿素的混合液,二者配比1∶1,二者总量为7克/平方米。
    2. 定植
    (1)整地作畦
    选择地势平坦的地块搭建大棚,要求疏松肥沃的土壤,施足底肥,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60千克。深翻30厘米,使土肥混合均匀,耙平。按1.2~1.4米行距开挖定植沟,深15厘米。
    (2)定植
    大棚育苗苗龄达60天,苗高30厘米,地上茎4条以上即可定植。带育苗块取苗,少伤根,用塑料筐装好运到田间。按30~35厘米株距进行定植。栽苗时,按鳞芽发展趋向,顺沟朝同一方向栽植,把地下茎放在定植沟中心,舒展根系,然后埋土5~8厘米,稍压,及时浇透定根水。成活后结合追肥中耕,再覆土1~2次,使地下茎埋在土下13~15厘米处。若定植地块地下水位较高,则适宜起垄栽培,栽植时使芦笋苗鳞芽盘与地面相平为宜。
    3. 田间管理
    (1)水肥的管理
    第1年,在定植后45天开始追肥,在定植沟两边20厘米处开沟追肥,第一次尿素施用量25~30千克,追肥后浇水,填平追肥沟。此后,每间隔1个月追肥1次,每次施用复合肥50千克/亩,浇透水后培土。第1年追复合肥2次,追肥后及时浇水,使肥料溶解,以利于笋根吸收利用。第2年后每次采收停止后追肥3次,第1次每亩追施有机肥500~1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以后2次追施复合肥。
    水分视土壤墒情浇灌,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30%以上,采收期注意浇足水利于出笋,如有积水的芦笋田须及时开沟排水。
    (2)中耕培土
    芦笋生长缓慢,易滋生杂草,需经常中耕除草,以免影响芦笋的生长,可结合中耕进行除草。芦笋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层15~20厘米以下,中耕松土深度标准以10厘米为宜,避免伤到根系。大棚芦笋用微耕机进行垄间松土,能提高地温,促使芦笋提前萌芽,使产量提高,且除掉根生杂草,注意尽量少伤根系。
    中耕后尽快培土,芦笋培土高度15~20厘米,确保以后新生的笋芽在垄上萌发。
    4. 植株管理
    (1)留养母茎
    春季采收结束后须留养母茎,可提高后季芦笋品质。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嫩茎留养,每株留3~5根,其余细笋芽摘除,及时摘除病残枝叶。因顶端优势的原因,留养分充足且易生长,地下未萌发的笋芽生长缓慢。留养母茎分枝长出拟叶后,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不断地输送到根部,供地下笋芽生长需要。约1个月后,地下笋芽大量冒出再开始采收,可获得较高产量。母茎株高达1.2~1.3米时及时打顶。
    (2)及时清园
    清理田园降低浸染源,可防治芦笋茎枯病。一般每年清园2次。7月芦笋枝叶枯黄后进行第一次清园,全面清理田间茎秆,清扫病残枝叶并远离笋园集中烧毁处理。第2次清园在秋笋采收结束后,结合回土平垄,要彻底清理残桩和地上母茎,注意清除枯茎时可斜向拔除,老茎较为难拔时可用镘头靠地表轻轻砍净,不可强力拔除,以免损伤鳞芽。清园后全部喷洒一遍杀菌剂,用多菌灵200~300倍液彻底喷洒一遍,或用石硫合剂300倍液根灌鳞芽盘周围土壤,能有效减少发病几率。
    (3)搭架
    芦笋植株高大,其茎秆机械组织不发达,极易倒伏,甚至折断。因此,必须在畦两端立桩拉线,即沿笋垄每隔7~8米插一根竹竿,用细绳把母茎两边拦住,既防止植株倒伏,还利于见光增强光合作用,笋芽颜色绿,也方便采笋。
    5. 采收保鲜
    云南芦笋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北京、福建、浙江等地及出口东南亚、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利用大棚栽培错开北方产笋旺季,及早上市,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芦笋种植后第2年即可开始采收,每年1~2、4~6、9~10月,地上茎达到25~28厘米,要求茎尖紧包不出现散头、嫩茎无纤维。一般在上午进行,采收期40~60天。种植2年以上的芦笋,采收期逐渐延长,产量也逐渐提高。但如果每天产量明显下降、嫩茎变细弱,须停止采收,采收结束后给植株留90天以上的恢复时间。
    芦笋从采收起其营养和品质就开始逐渐下降,且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木质化程度增加,失水则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冷藏是目前国内常用的保鲜方法,贮藏温度应在0~2℃。生产中将采下的芦笋放入采笋筐中用湿毛巾包好,避免阳光照射。采完后放于阴凉处分级,按直径粗细分为3级,即大(>2厘米)、中(1.2~2.0厘米)、小(0.8~1.2厘米),然后捆成每把0.5~1.0千克,用包装胶带捆扎,最后再装箱,装箱前在泡沫箱底部平放冰瓶(事先用普通塑料瓶子装水冷冻结成冰),用报纸包住冰瓶以防止冻伤芦笋,平放芦笋以避免运输过程中损伤。装箱时轻拿轻放,保证不损伤芦笋。
病虫害防治
    1. 病害防治
    云南芦笋的主要病害是茎枯病、枯萎病和根腐病。茎枯病是高湿型病害,进行大棚种植,因覆盖薄膜可有效控制茎枯病发生。栽培上应控制田间湿度,清理沟渠,培土成垄,浇水时高垄上部1/3一直保持干燥,病菌不易萌发,雨后喷药剂防止病菌因高湿萌发,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2份+50%多菌灵1份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70%代森锰锌800倍液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喷药时要全面、均匀。出现根腐病的病株及时挖走并洒上石灰,用杀菌剂喷洒消毒或灌根防治。枯萎病发病初期用恶霉灵、甲基硫磷、百菌清等喷雾防治。注意杀菌剂宜轮换使用。
    2. 虫害防治
    芦笋虫害主要有蓟马、蚜虫、斜纹夜蛾、地老虎、蛴螬、蝼蛄等。蓟马与蚜虫可采用黄板进行诱杀,用吡虫啉1500倍液喷杀;斜纹夜蛾可用性诱剂诱杀,或敌百虫800~1000倍液、阿维菌素2000倍液等喷杀。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乳液800~1000倍液灌根防治。药剂防治一般在幼虫初孵期及危害初期用药,以后连续用药2~3次。
备注
《北方园艺》2015,(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