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

 陈农 2017-04-28

唯帆 / 发表于视界·传承:珐出皇门 琅粹精绝 ——

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

序:

景泰蓝又名珐琅,学名掐丝珐琅。紫铜做胎,点上釉料烧制而成,之初以蓝色最为出色而得名。

也许用“皇家气象”来形容掐丝珐琅最为贴切不过。他是皇帝御用之物,旁人不可亲近。在紫禁城的大殿内,康熙为犒赏大臣,御赐珐琅器一件,王公大臣以家里能摆件景泰蓝而炫耀恩宠和尊贵;在某个夕阳西下的午后,乾隆正在颐和园里把玩,爱不释手间亲笔御题。

掐丝珐琅于历史上是明、清两代宫廷名贵重器。瓷器有“官窑”和“民窑”之分,而景泰蓝只有“官窑”专供皇宫贵族享用,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也足见其在皇家的尊荣地位。

这种金属与“火”的艺术,多年来一直深藏闺中不为人知, 而今的延续与传承亦是小众而具神秘色彩,却已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国宝“京”粹。

明代由内务府御用监掌管,清代由宫廷造办处的“珐琅作”,专司景泰蓝制作。身处宫廷却难掩世人对美的追求与喜爱,400多年间,掐丝珐琅工艺随同历史的脉络发展着一个又一个高峰,也散落于民间,让人见到极致之美。

这样的美被解读着,被延续着。用文化与传统的力量,被后人小心呵护,默默传承。

从设计师设计造型临摹图样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精细处可见108道工序,赞叹精工绝巧的同时,也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

今人对于历史的馈赠,谦恭而执着,60天的掐丝、点蓝,只为获得那款古朴典雅、精美华贵的珐琅器物。

在北京市珐琅厂70年代的厂房内,我们看到的是掐丝技师的百折灵巧与心物合一,我们看到的是点蓝艺人的浓墨重彩与出神入化。虽然他们朴素无华,却将中国宫廷文化中的精髓艳丽地再现在世人面前,叫人赞叹和感动。

而6月方才开幕的首家景泰蓝博物馆馆长将告诉我们掐丝珐琅与皇家宫廷的深厚渊源;北京珐琅厂的掌门人则用自己纯青的技艺与时代的灵感在老旧的车间内辅佐每一位技师传承精制,他要做的不仅是这些,还有珐琅的未来之路,在一掐丝一点蓝间被描绘地分外艳丽。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三足熏炉


历史传承

景泰蓝,其实它的正名应当是铜胎掐丝珐琅。对铜胎掐丝珐琅的发展起源,由于现有文献记载不足,缺少早期有可靠年款的制品作为断代依据,所以专家学者多持有不同的看法,尚难以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工艺并非始于明朝景泰年间,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元朝或更加久远的年代。目前比较认可的观点是,铜胎掐丝珐琅起源于元朝,忽必烈大军征战欧亚大陆,由于俘虏了众多波斯及阿拉伯地区的工匠,所以铜胎掐丝珐琅的制作技艺也随着工匠的到来,而传到了皇宫。

据《新增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大食窑》记载:“大食窑出大食国。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盒子、盏子之类,但在妇人闺阁之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世又谓之鬼国窑,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盏,俗称曰鬼国嵌,内府作者,细润可爱。

“大食”是中国史籍对西亚阿拉伯国家的称谓,为波斯文的音译。“佛郎”即“佛林”,是中国史籍对东罗马帝国的称谓。“佛郎嵌”即是指东罗马帝国的掐丝珐琅

对于铜胎掐丝珐琅而言,元朝之后第二个重要时期便是明朝景泰年间。 明代的铜胎掐丝珐琅胎的铜质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红像宝石红,绿像松石绿。此时的丝掐得较粗,镀金部分金水厚。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边款均有。可以说,正是在明代,铜胎掐丝珐琅工艺走向了成熟,以其绚丽多彩、富有民族气息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而铜胎掐丝珐琅发展的第三阶段,不得不提的便是这乾隆帝了,正是由于乾隆帝的喜爱,铜胎掐丝珐琅的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在皇宫内比比皆是,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以及日用品等等,无所不备。掐丝技术有了大的提高,各种锦纹丝地卷曲自如,而且开始使用手摇压丝机,达到了空前的匀称精美;花鸟草虫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越显刚柔相济,整体趋向精美细秀,而且出现利用文人名画掐丝的作品。但是,铜胎掐丝珐琅却只属于皇室,它是并非一般人可以使用的尊贵象征。乾隆帝设宴,将军大臣、皇亲国戚纷纷前来。但是这宴会之上,为乾隆帝使用的器具是景泰蓝,下面的人不论多富有,所用之物瓷器也好,黄金也罢,唯景泰蓝是用不得。

正是因为帝王的专属性,使得铜胎掐丝珐琅在民间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其他存世工艺品。在建国初期,铜胎掐丝珐琅工艺曾一度濒临消失,但随着一些有志之士的努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传承,铜胎掐丝珐琅如今又重现了勃勃生机。


人物故事

图片来源自网络            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首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

性传承人总工艺美术师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央画院工

艺美术专业委

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

京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理事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

常务理事曾任崇文区人大代

表,现为东城区政协委员



美丽背后的秘密

“铜胎掐丝珐琅处于濒危状态还不至于。”先生指着面前门把上镶有铜胎掐丝珐琅作品说,“现在都运用到室内外建筑装饰、城市景观工程等环境艺术装饰上了。”

铜胎掐丝珐琅是文化创意艺术的顶峰之作,艺术效果独特,民族风格浓厚和文化内涵深刻的一个复合工艺,融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技术为一体。如配饰基本以雕刻为主要表现形态。现在的铜胎掐丝珐琅在借鉴传统工艺技术上,糅合油画、国画、浮雕、彩绘等技术能独创出多种艺术效果。”阅尽千年文化,铜胎掐丝珐琅成了工艺品与艺术品的结合,实用性与艺术价值融于一体的一种独特工艺。先生吐了口气说:“铜胎掐丝珐琅的工序非常繁多,需要几十个人的集体智慧才能完成,不象牙雕、玉雕只需一个人创作就可以了。

铜胎掐丝珐琅,当初以富贵华丽的蓝色制品最为出色,而后习称“景泰蓝”。它的工艺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概括。“一件精美的铜胎掐丝珐琅器皿,要有良好的造型,取决于制胎;优美的装饰花纹,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先生挪了挪身说,“我们通常讲的珐琅是总称,珐琅分三种:一种最主要的是'铜胎掐丝珐琅’,从元代开始宫廷御用,到明代御用建筑,再到清代,通常经过制做铜胎、掐丝、焊接、点蓝、填釉、烧制等工艺制成;另一种是'铜胎画珐琅’,于清代从西方传入在铜或银胎上用珐琅釉直接描绘出图案,经烧制而成;再有种是'錾胎珐琅’,在铜胎上錾刻出纹饰,再填以珐琅釉经烘烧、磨制、镀金而成,这在铜胎掐丝珐琅中也融入了这项技艺。” 

珐琅是古代琉璃的一种,属于硼酸玻璃。珐琅彩是“瓷胎画珐琅”,是直至清代才出现的新品种。清代的皇帝,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人都很爱好瓷器,并一举成为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那时我国瓷器已经非常兴盛了,全国各地有官窑、民窑。皇帝让工匠们在瓷胎上画珐琅的工艺,是珐琅彩。珐琅彩在国内存世很少,全国世上仅存六七十件在台北故宫。

先生解释说,“掐丝相当于画画中的线描,点蓝就是画画中的填色,这两个是最主要的技艺。掐丝只要细致就可以了,根据设计好的图纸,比例不走的样拓上去就可以了。点蓝的技艺要求更严格,体现人的审美和修养。同样有色彩图,不用技师调出来的颜色就不一样。” 

“元代工艺技艺比较粗犷;明代则比较大气。明代多为紫铜胎,铜质较好,体略显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铜器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丝掐得较粗,镀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大多有砂眼;清代整个工艺结合镶宝石、象牙等装饰风格发展更为丰富、精致,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文饰生动,镀金部分金水较薄;民国时期总体做工较粗,造型多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的精品。”先生不停息地说,“元代、明代也就六、七种颜色,以蓝色为主;清代有二十多种颜色,发展至今有自己的油料车间,基本上能调出来的颜色都有。” 

现在的景泰蓝工艺大有提高,造型多样,纹饰品种繁多,价格上也让人比较容易接受。先生于2007年设计了一款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景泰蓝制品,新加坡佛牙寺超大型景泰蓝《转经轮藏》,此工程与八十余平方米的《花开富贵》景泰蓝艺术喷水池工程均在景泰蓝工艺技术和艺术表现上实现了历史性超越。

转经轮藏(图片来源自网络)

忧伤的铜胎掐丝珐琅

2004年,曾经蜚声中外的北京工艺美术厂由于资不抵债破产,企业倒闭,也标志着一个行业的危机来临,铜胎掐丝珐琅等国宝技艺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虽说这几年总体形式不错。全国很多传统技艺行业、工艺美术,在北京、浙江、江苏等地都做得非常大,大师的作品受拍卖、收藏家追捧,经济效益企业感觉很大,然而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传承。”先生黯然地说。

现在随着政府扶持和宣传推广,北京市珐琅厂(简称珐琅厂)已招收了4名年轻大学生。八、九十年代还属最辉煌时期,珐琅厂员工超过2000人,那时是出口创汇大户。现在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只有6位,先生是最年轻的,今年50岁。“现在珐琅厂技师平均年龄45岁左右,这个行业2/3高级技师都在这了。” 先生对于行业的隐忧浮于脸上。

传统要传承,传统并非沿袭,随着时代的进步,材质的变化、技法多样,每个时代都留下了各自鲜明的印记。先生说:“艺术当随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讲的是原汁原味的继承,但是老重复传统就没有发展。因为现代的大师在创作中不自觉的会产生现代的思想。特别是在九十年代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品更贴近生活,追求艺术性,而不是一味完全复制传统、仿古。当然市场有需求,我们做一些满足收藏界的需求作品。”

在我们印象中,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知道人的不少,拥有的却不多,很难融入百姓生活中,其实不然。先生看了看手说:“以前课本里有叶圣陶的景泰蓝制作。现在拥有的人慢慢多了,大师精品有作为鉴赏收藏、结婚送礼、商务礼品、日常用品、室内外建筑工程装饰等用的。精品类的一般几十元一件,小首饰类一般在一二百元左右。”

其实工艺美术各个门类在限制中形成特点,先生觉得,学会这门艺术至少需要七八年时间,掐丝、点蓝跟其他工艺不一样,其繁复而不易把控。他说“铜胎掐丝珐琅的传承分两部分:创意、开发设计,工艺、技艺。设计师要通晓美术知识、各个时期铜胎掐丝珐琅的艺术特点、技术,如汉代漆器的大气,还有瓷器的图案,纺织品、丝质品的图案等,掐丝太细行不行?点蓝怎么点不进色?调的颜色要怎么衔接?”

铜胎掐丝珐琅经过几代人,让先生感动的是,建国后高级知识分子依然坚持从事传统工艺美术铜胎掐丝珐琅的制作。如今在一线干活的,50岁左右的算是年轻人,可真正的年轻人又不爱干。作为景泰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钱美华对于铜胎掐丝珐琅的美形容为:“完美,绝妙,无法言传。” 先生说:“我们的前辈后辈,谁的作用都不能忽视。”

掐丝珐琅双鱼瓶




匠心传承

时光流转,匠气融汇。一件掐丝珐琅器,历时一年半载,或许方得其十之五六。源于铜胎掐丝珐琅工艺是一门综合艺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于一身,历经精细复杂的制作工艺,才能最终完成一件美轮美奂的极致佳品。而铜胎掐丝珐琅的艺术性则在每一道工序中积累着,传递着。

掐丝珐琅孔雀盖炉一对

制图制胎

制图,包括造型设计、纹样设计以及彩图设计。由于掐丝珐琅纹样的线条受胎型、丝工工艺和釉料的限制,过稀过密都不行,所以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还要熟悉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了解各种原材料的使用性能,以便在创作构思时,充分考虑到制作工艺的特点,使产品具有整体和和谐的美感。制胎:掐丝珐琅的造型美观与否,首先决定于“制胎”工艺。制胎是将合格的紫铜片按图下料,裁剪成不同的扇面形或切成不同的圆形,并用铁锤打成各种形状的铜胎。以瓶子为例,它由瓶嘴、瓶肚,瓶座三段锤接烧焊成型。明清时有铸胎、剔胎、钻胎工艺,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现部分初胚利用机械进行车、压、滚、旋,实行机械制胎。

制图设计师 李静

“设计图的制作需要有多年的经验,在一张白纸上,从零开始,一笔一划的将整个图案从自己的脑中勾画下来。耐心和细心是必备的要素,有时候在工作台上一坐就是一整天,若是心神不宁,必定无法制作出精美的设计图。制作一张设计图,普通尺寸的器型,大约需要2个月的时间,包括创作以及后期的多次修改。如果是一件大型器型,那么大约需要花费半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创作。制图采用纯手绘制作,由于图纸需要长时间的使用和保存,所以会选用水笔作画,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不会褪色。但同时,也因为是水笔而非铅笔,所以无法擦去,因此落笔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千万不可犹豫不决,反复修改。设计图中花纹样式生动形象,才是最好的设计。”

掐丝

用镊子将柔软、扁细具有韧性的紫铜丝,按图案设计稿,掐(掰)成各种纹样,蘸以白芨戎浆糊,粘在铜胎上即成。以后经烧焊、点蓝和镀金等工序完成成品。掐丝工艺技艺巧妙。作者凭纯熟的技艺,掐出神韵生动的画面,绝非易事。解放后,掐丝艺术有很大进步。北京掐丝珐琅掐丝老艺人,各有特长,如李庆禄的“游虾”、石万才的“古代人物”、汪宝诚的“菊花”、陆玉岗的“博古”和“人物”等,都有较高艺术水平。

掐丝技师 李宝珠

“掐丝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铜丝,先要将铜拔成丝,之后进行烧制。根据设计图纸上图案的需求,将铜丝制作成需要的形状,由专业的技师进行掐丝。掐丝工序需要技师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根据设计图纸一比一的进行掐丝制作。掐丝时要注意作为粘合剂的中药白芨的使用,不可过量也不能太少。在烧制之后,白芨过量则不易挥发留下痕迹,过少则可能造成铜丝脱落,所以掐丝时需要极为仔细。掐丝工艺最难的图案是人物的模仿,要将人物的举手投足,一举一动,甚至表情刻画的惟妙惟肖,这是非常困难并且考验技术的环节。极细微的差别,可以表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和思想。另外,需要制作高仿的仿古件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要和古件制作的尽可能一摸一样,所以分毫的差别都会成为一件失败品。对一件中型的铜胎进行掐丝,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方能完成。若是大型器物或是大型仿古件,那么需要更长的时间。”

掐丝
掐丝
掐丝
掐丝

点蓝

掐好丝的胎体,经烧焊、酸洗、平活、正丝后,便进入点蓝工序。其法用蓝枪(金属小铲子)把碾细了的釉色填入丝工空隙处,经过800度火烧。如此反复三次到四次才完成。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运用渲染、罩染、烘染、衬染、剔染等等技法,扩大了掐丝珐琅点蓝艺术的表现力。为表现形态多变的云、水,雾,以及水中倒影,点蓝艺人们和掐丝艺人共同创造了无丝点晕技法。即掐出高矮不同的丝工,点晕以不同釉色,使这些釉色自然的连接,经烧结后高丝露出,矮丝含在釉下,增强了铜胎和釉色的密着力。使其图案纹样更为丰富多彩。

点蓝

“在进行点蓝之前,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查看掐丝烧制之后,是否有焊药残留,是否有倒丝的情况,确认完好之后再行点蓝。点蓝时不能串色,颜色与颜色之间要衔接好,一旦出现色差,可以使用蓝枪进行调整,用蓝枪刮出颜色,清理干净以后重新上色。如果色块与色块之间的衔接不够润,可以适量使用清水滴在色块上并轻轻吹气,让色彩自然流动,并达到需要的效果。一件成品需要进行至少3次点蓝的过程,大约花费10天左右的时间。每次点蓝之后进行烧蓝,然后再次点蓝,如此反复,直至色彩鲜艳光洁。点蓝完成后,仔细对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务必做到与设计图纸相同,尤其是仿古件,此时并不需要采用过于先进的技术让颜色鲜艳,而是要求更接近于古件的颜色,仿古就要做古,所以点蓝时,还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视具体情况而定。”

点蓝
釉色

行话有云:铜要纯,料要精,金要真。其中尤以釉料要求最为严格。明清时期,生产釉料的主要原材料是将原矿石粉碎后提取的马牙石石英等矿物质。随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现在品种多达六、七十种之多,并发明了金星料、银晶蓝料、无铅釉料等。金星料像在单色的釉料中撒满星星点点的碎金,在掐丝珐琅上熠熠闪亮、晶莹透彻,有一种流动的美感,这是掐丝珐琅史上所没有过的,而无铅釉料生产成本低,颜色鲜艳,还具有环保的功能,为掐丝珐琅产品向生活用品等领域发展奠定了基础。

磨光镀金

俗称“磨活”,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苦最累的一道工序。分为刺活、磨光、上亮等程序。第一道程序是用金刚砂石把产品表面高出花丝部分的釉料磨平、使花丝显露出来;然后用黄石磨去釉料上的火亮、黑丝,再用椴木炭蘸水横、竖再磨,直到产品发出均匀的亮光为止。现在采用了电动磨活机,省去不少人力,但异形产品仍使用手工磨活。镀金:是掐丝珐琅生产工艺中最后一道主要工序,是为了防止产品的氧化,使之更耐久、更美观,在产品表面镀上一层黄金。将产品挂入金液槽中通上电流进行镀金,镀好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锯末蚀干。整个工序完成,一件金灿灿、亮闪闪、雍容华贵、端庄典雅的掐丝珐琅工艺品便诞生了。

磨光技师 王宝双

“用不同的砂石进行打磨,先用糙砂进行打磨,然后用细砂进行细微处的修整。打磨之后要再次进行烧制,烧制完再磨。如此反复,需要至少打磨四次,才能让表面光滑细腻。打磨过程中,最难的是异型瓶,器型怪异多弧度多棱角,在打磨时需要特别注意,不可伤及器型样式以及表面色彩。打磨完成之后,抚摸表面就不会有明显的铜丝触感,而是变得光滑细腻,但接触空气时间不可太久,需要尽快送去镀金,不然会因为铜丝表面的氧化而发黑。”

磨光镀金



附珐琅欣赏

掐丝珐琅福寿平安如意耳扁壶一对
掐丝珐琅勾莲八吉祥熏炉
掐丝珐琅勾莲八吉祥熏炉
掐丝珐琅莲纹八吉祥多穆壶
掐丝珐琅八吉祥编磬

(采访资料由《如意时空》杂志提供,图片版权归《如意时空》杂志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