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学物理应该怎样教学?请关注

 thchen0103 2017-04-28

笔者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近三十年,越来越感到只有在学生一开始接触物理这门课时,教师就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感到物理不仅既有趣有用,而且还容易学会,最终在中考和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否则,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很容易使学生感到物理难学,从而失去兴趣,这对他的影响将可能是终生的!

由于大部分物理知识前后联系都非常紧密,而学生学习每一部分物理知识的过程都是由局部逐渐到整体由相互独立逐渐到密切相关。学生面对未知的物理知识就像一个盲人面对一头大象一样,想要彻底理解物理“这头大象”,若不讲究一定的科学方法,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似的困境,感到物理难学,最终可能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教的正确的方法至少应包括以下三点:

中学物理应该怎样教学?请关注——应试物理教学法

一个盲人在摸象

首先,在学生开始学习每一部分相对独立的新物理知识时,教师只需要求学生对其基本概念和局部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要在细节问题上纠缠不放,抓住主要矛盾即可。

其次,在学生学完一部分相对完整的知识后,再用基本定律或基本原理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一理清,再来解决细节问题。当然,必要的“题海战术”在这里还是要用的。

再次,教师要把学生所学相对完整的知识的后续知识补充讲解给学生,使学生对该知识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中学物理应该怎样教学?请关注——应试物理教学法

牛顿

例如,初中物理的《力、运动和力》作为一部分相对完整的知识,教师要求学生一开始只需对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和三种按性质命名的力(弹、重和摩)的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就行,而不能在某个知识点上要求过高。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虽然在第一节课上就提出了,但作为这头“大象”的“躯干”,学生只有在学完两章知识后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如果一开始就在弹力和重力的问题上扣得过细,就很有可能使学生对后面的知识望而却步;平衡力和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实际上是作为这头“大象”的“血液”贯穿和渗透到每一部分具体知识中去的,但只有“水到渠成”之时才有可能明确提出并对摩擦力等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此外,如果学生只知道牛顿第一定律,而对牛顿第二定律一无所知,那他对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则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学生只有了解了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他才能更好地理解物体不受力时的“惯性”究竟是怎么回事,“惯性”为何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等抽象问题。虽然按照课程标准来说要求比较低,但物理作为一门灵活性极强的科学,教师只有对课本知识做到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才能使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学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其原因往往是“没乘飞机转此山”。

总之,物理学习理解是关键。要想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理解有关知识,同时又能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比较大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上教学方法确实行之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