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亲爱的共读小伙伴,昨天我们共读完了“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我们跟随作者一起主要探究了经验主义的哲学思潮。当时,哲学家们依然未脱离教权思想的束缚,围绕着上帝这个概念进行哲学研究。 从本书的开始,就出现了一个神秘的人物,她的名字叫席德。我想你们一定很困惑,不知道她究竟是谁。或许,有人认为她是幻觉。但其实,真相往往没有那么简单。 那个与苏菲同样大小的女孩,将是一个你们所意想不到的人物。今天,我们将揭开一个惊天秘密,结果一定会令你大吃一惊。 那现在,让我们开始第六天的共读吧。今天建议阅读本书的第23到25章(291-349页)。 01 ▼ 存在于书中的人物 席德站在镜前,看着已经颇有女人味的自己。房间的镜子让她想起了父亲。 有一次,父亲曾经试着写一本小说,却一直没有完成。席德每次看到爸爸的名字“艾勃特”登出来,都觉得很骄傲。 那本小说的名字叫《苏菲的世界》。苏菲是书中的人物,艾伯特就是父亲。爸爸给席德一份“可与别人共享的”的生日礼物,正是那本名为《苏菲的世界》的小说。
席德希望与苏菲见一面,想告诉她整件事情的始末。 02 ▼ 阿基米德支点 席德很同情苏菲,她只不过是父亲笔下的“意志或灵”,而父亲扮演着上帝的角色,安排着他们的一切。同时,在在席德眼里,这其实是个“存在或不存在”的问题。 她在那面铜镜前驻足,直到妈妈前来敲门。吃晚饭时,满脑子想的都是苏菲和艾伯特。
吃完晚饭,席德跑回房间,又开始阅读苏菲和艾伯特的故事。 苏菲生日那天,艾伯特给她打电话告诉她,“我们有很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只不过是席德的父亲创造出来的人物,好做为他女儿生日时的消遣。”的真相。
启蒙思想家们普遍认为,人民之所以过着贫穷、备受压迫的生活,是由于他们无知、迷信所致。一旦人的理性发达、知识普及之后,人性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到最后,所有非理性的行为与无知的做法都会被文明的人性取代,从而确立起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的一些权利。 03 ▼ 头上闪烁的星空 康德诞生于普鲁士东部的哥尼斯堡,一辈子都住在这个小镇上,他们一家人都是非常虔诚的教徒。对于古往今来的哲学传统,康德都有很深厚的了解。
所以,在他的理论中,存在着一个“至高存在”的概念。
所以,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个人,而不要将他当成达成某种外在目的的手段。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别人。有时候我们对别人很好是因为我们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在康德墓碑上,有一句话:“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结语:小伙伴们,今天我们得知了一个惊天秘密。原来苏菲是小说《苏菲的世界》中的人物,而席德是那个看书的小女孩。安排这一切,扮演上帝的角色的就是席德的父亲。 这个故事有点像去年热播的美剧《西部世界》,里面讲述着一群人工智能觉醒和反抗的故事。在某方面,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天,我们将继续共读《苏菲的世界》,艾伯特将开始为苏菲介绍浪漫主义的发展,以及理性主义的破产。其中,究竟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敬请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