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步入“天子堂”的唯一途径。因此,无数士子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希望有一天能在科场上一举扬名,从而步入官场,光耀门楣。 书生苦读 那么读书人魂牵梦绕的科举的最高荣誉是什么呢? 我们在无数戏文里,总是看到类似金銮殿上点状元的大团圆结局,似乎状元就是天下士子的最高荣誉。 中状元 其实不然! 因为还有“三元及第”,倘若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名列榜首,称“三元及第”。按理来说,三元及第是科举制度下古代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了。 但是还有一种荣誉,可称逆天!那就是接连在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中全部第一名,称“六元及第”。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说的便是这份荣誉几乎不可能有人获得。 但是在一千多年的科举史上,还真有两人做到了六元及第! 只有读过《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的人,方能体会这六元及第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范进中举 本文要说的黄观就是其中的一位“六元及第”者!(另一位是清乾隆年间的钱棨)。 黄观,安徽池州人,自幼聪慧,且治学勤奋严谨。他从秀才到状元,历经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轰动天下。 因此,黄观可以说是历代之俊彦,奇才中奇才!真正中国历史上所有读书人中的传说级人物! 黄观像 黄观中状元后,深受朱元璋器重,初在翰林院任修撰,并讲学于东宫。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升任为礼部右侍郎。 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即位,黄观与方孝孺、黄子澄等皆为建文帝颇为倚重的股肱之臣。 黄观生性极为刚正忠直。燕王朱棣自恃皇叔,且手握重兵,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都畏惧燕王的权势,缄默不敢言。可黄观却敢当面顶撞朱棣,斥道:“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这一句话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朱棣回去后,在北京起兵,以讨伐齐泰、黄子澄为名,发动“靖难之役”,并公布一份“奸佞名单,包括方孝孺、黄子澄等,黄观自然位居其中,名列第六。 燕王朱棣 建文帝远远不是朱棣的对手,手下更无能用之将,几经大战被打得溃不成军。1402年,燕王大军攻下应天,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篡位称帝,为明成祖。 朱棣大肆杀戮建文朝的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先后被诛杀灭族,牵连者更是不计其数。 传国玉玺作为帝位之信物与象征,帝位不正的朱棣自然是要收入掌中。可是却遍寻皇宫不得,听闻传国玺在黄观家里,立即派人查抄,可找了许久没找到,恼怒之下竟将留守黄家的黄妻翁氏和两个女儿发配给驯象的奴隶为妻。 面对这种侮辱,翁氏早有死志,借将钗钏首饰交给象奴去换酒之机,带着两个女儿和十余名家人投河自尽。传说翁氏投水时呕血桥头一块石头上,血色凝结并不消退,且形成双手合十端坐的隐隐人影,此为“血影石”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黄观此时正在安庆一带为建文帝招兵,听闻燕王已攻入应天,知大势已去,更获悉妻女自全名节投水,悲痛不已,命人将船行至家乡贵池罗刹矶的江面上,站在船头穿好朝服,东向叩拜后,投江而逝。 黄观墓 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竟然将他九族全灭。 纵观黄观一生,不可谓不凄惨。以“六元及第”之天资,竟然遭此滔天之难,可悲可敬可叹!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黄观终于得到昭雪,补谥“文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