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思维原创 医生问你可否为发烧的小孩刺血退热?你该怎么办?

 ptzhangyh 2017-04-28

中医思维原创 医生问你可否为发烧的小孩刺血退热?你该怎么办?

某个儿科的夜班:

——值班医生~~~

——在!

——44床腋温39度5了去看一下~~

——是!

……我提起听诊器就冲了出去,看看床位上病歪歪的宝宝,照例问过了上一次服退烧药的时间,宝宝的奶奶和外婆一遍一遍地用温水擦拭着患儿的身体,小盆友的脸烧得发红,脸颊和耳朵都泛着红晕——耳尖放血,这个词突然在我的脑海中闪过,请示过上级也和家属沟通过之后,孩子的家人采取五花大绑之势按住她的四肢:

——宝宝我用酒精在你耳朵上擦一擦哈~凉凉的,有木有!(其实这会儿针都准备好了)

——(宝宝有气无力地瞅了我一眼)

——(我和孩子的家属对了对眼神)

我左手按住孩子的耳廓,右手一拧——说时迟那时快耳朵上的一针就下去了,鲜血流了出来,同步发生的还有孩子哇哇的哭声和宝宝的家属们伸出的凌乱的双手,以及隔壁病床上孩子投来的幸灾乐祸的眼神和隔壁家属看热闹的兴致……

半小时后复测体温:38.5℃,再过半小时复测体温:39.2℃。

补充病情:主诉“发热2天,咳嗽1天”,诊断:支气管肺炎,还有为何没有用退烧药——30min前布洛芬口服退热无效。

中医思维原创 医生问你可否为发烧的小孩刺血退热?你该怎么办?

刺血退热——部位必须是耳尖吗?

《灵枢·口问》云:“耳为宗脉之所聚”,而患儿耳部发红,有少许血管膨出也提示理论潜在的针刺部位,正如内经所述:“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而刺出的血液也应了“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的说法,从取类比象的朴素思维看,热为阳邪,阳气趋上,则宗脉所聚之耳,若要泻起阳热,则在其最高处为宜——然而真正如此吗?

文首的患儿“退热”效果仅维持了30分钟,出于这次有限的效果,下一例儿科退热的刺血治疗,我选取了另一组穴位:十宣 四缝。

十宣: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而真实的儿科临床操作却并不允许扎10个,首先,小盆友的一只手有留置针,下面还放了隔板,所以不能扎,其次,连续扎10个手指的出血量也过大了,《急救广生集》记载:“不知人事者,宜以十宣穴(乃十指头端穴)出血即醒。”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较为危险的症状,而针刺十宣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缝:可能这个选穴有些意外,毕竟教科书更多是这样记载的:刺四缝疗法是小儿针法中常用的一种。四缝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中节正中点,是手三阴经所过之处。针刺四缝有解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疳证、厌食。操作方法: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针刺约1分深,刺后用手挤出黄白色粘液少许

中医思维原创 医生问你可否为发烧的小孩刺血退热?你该怎么办?

而我的实际操作是:患儿左手四缝点刺出血各2-4滴,右手食指及大拇指十宣位置点刺放血3滴,哦?为什么是食指和大拇指?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肺经循行也。

而治疗积滞的穴位为何可以退肺热——肺与大肠相表里也。

这一患者针刺放血后,未出现高热症状,当夜至次日上午均未反复,至少从这一点来看,效果比文首要佳,当然,个体差异、感染因素不同等等都需要反复斟酌。

中医思维原创 医生问你可否为发烧的小孩刺血退热?你该怎么办?

对刺血操作本身的思考

刺血疗法在古埃及、古希腊等国的文献中均有记载,而历史上最出名的放血事件之一是美国总统华盛顿之死: 1799年12月,68岁的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感到喉咙疼痛、呼吸困难,并有高热,(按现在的诊断:气管炎或者咽喉炎)。两位名医赶到后,半天之内先后放了三次血,总计达3.5升,华盛顿卒。

中医思维原创 医生问你可否为发烧的小孩刺血退热?你该怎么办?

除了杀死美国总统外,查询文献看到了放血更多的应用:

中医思维原创 医生问你可否为发烧的小孩刺血退热?你该怎么办?

但值得反思的是,第一例耳尖放血仅退热30分钟,可能的误区在哪?

1.放血量不足

无论是砭石还是三棱针,其直径都远远大于目前临床常用的针刺设备,而第一例患者的耳尖放血采用的某牌针具,直径0.30mm,即使是反复点刺耳部,出血量不足2滴,也是无法见效的。

2.刺络之络何在?

经络的物质本质至今没有被找到,但是“络”的概念,至少在放血疗法中,与现代医学的血管概念有较多的重合之处,所以点刺的部位与其说是耳尖,不如说是耳部“青筋暴突”之处。

3.为何不用少商、商阳放血?

第一例患者入院时有明确的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其中医诊断是肺炎喘嗽病,从症状上看有明显的咳痰、高热、咳喘的“肺系”表现,因而取穴笼统地按照耳尖的方向探寻或许没有体现出“经络诊断”的思路,相比之下,《针灸大成》早已记载:人病膨胀,喘咳,缺盆痛,心烦,掌热,肩背疼,咽痛喉肿。斯乃以脉循上膈肺中,横过腋关,穿过尺泽入少商,故邪客于手太阴之络,而生是病。可刺手太阴肺经井穴少商也,手大指侧。刺同身寸之一分,行六阴之数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而后文中使用的“少商”版十宣正是此意。

总结:

1.中医不是慢郎中,尤其针灸,前提是掌握适应症;

2.虽有“亘古不变”之经验穴,但使用时配合辨病辨证的思考,效果更佳;

3.儿科患者群体特殊,治疗前务必征得家属同意,尤其是夜间针灸,否则,整个病房的麻麻都会讨厌你,因为孩子们的哭声也是“传染”的。

更多专业中医好文,尽在“金华佗中医助手”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