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公布小学招生新规 小学入学6月要预报名

 平平安安866 2017-04-28

  东快讯(记者 齐榕)昨日,福州市教育局公布了《关于2017年小学招生工作的意见》。和往年相比,今年福州市将首次尝试小学入学预报名。这项创新让小学报名的日程比往年提早了两个月左右。昨日,福州市初教处对该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又是一年小招时,如果你对小招政策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加入东南快报的升学群612754964咨询。

  亮点一:6月起全市小学预报名是首次尝试

  政策:按照规定,2017年五城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实行网络预报名,统一通过“福州市小学招生预报名系统”开展预报名。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预报名成功的适龄儿童进行入学凭证核查后确认适龄儿童报名资格。确认具备报名资格的随迁子女另需通过“福州市小学招生预报名系统”进行网络填报志愿,以便开展电脑派位。

  解读:福州市初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实行网络预报名是为了教育行政部门提早掌握辖区和学校适龄儿童数量,根据生源情况合理安排增班、扩班或开展生源分流。家长可以尽早明确孩子是否具备入学资格,随迁子女网络填报志愿可以使家长免于多次奔波。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提早掌握辖区和学校适龄儿童数量,根据生源情况合理安排增班、扩班或开展生源分流。

  目前该预报名系统正在开发中,将于6月16日正式上线。

  亮点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条件调整

  政策:今年,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入学条件为: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小学需具备原籍户口簿和父母身份证、父母双方辖区内居住证或房产证(不动产登记证)。随迁子女父母如2月28日及以前暂住登记信息已录入福建省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并持有辖区内福建省暂住登记凭证,随迁子女也可以申请就读公办小学。如果随迁子女父母持有居住证但为2017年3月1日后(含3月1日)变更居住地到辖区内的,不符合电脑派位条件,由居住地所在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解读:往年福州市随迁子女具备“三证”。今年做出这样的调整是因为我省出台了《福建省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适龄儿童就读居住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凭父母(其他法定监护人)居住证,由居住地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就读。

  亮点三:五城区随迁子女优先派位条件调整

  政策:2017年市教育局对学校第一志愿学生设置以下派位优先等级:最优先:父(母)持有志愿学校片内房产份额50%(含)以上的随迁子女。次优先:父(母)3月1日前在居住地所在区持有营业执照并具备纳税证明(国税、地税电子发票)的随迁子女。第三优先:父母一方在市区持续缴纳社保6个月(截至当年6月30日)以上的随迁子女。

  解读:因为五城区随迁子女小学一年级入学实行电脑派位。2016年的做法是,在随迁子女具备公办小学就读条件的前提下,父(母)持有辖区内房产份额50%(含)以上的随迁子女派位优先等级高于父母一方在市区持续缴纳社保6个月(截至当年6月30日)以上的随迁子女。今年做出这样的调整是考虑到尽量保障父母持有房产的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及鼓励外来人员经商办企业。

  亮点四:小学入学时限仍是8月31日

  政策:今年小学招生的对象为:各县(市)区辖区内户籍以及符合政策要求的年满六周岁(2011年8月31日前出生未入学)适龄儿童。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适龄儿童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解读:今年2月底,一则“小学入学的截止出生年月不用一刀切”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从昨日公布的招生方案来看,今年适龄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日期仍是8月31日。这是因为,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是满6周岁的儿童,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因为每年的新学年入学是在9月1日,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时间来计算,9月1日后出生的孩子都是年龄未满6周岁的孩子。

  亮点五:这样的学生才算片内生

  政策:五城区,两种情况之一,应作为片内学生安排入学。分别为父母一方及适龄子女户籍同在招生片内,在片内同一地点有自己的房屋所有权证(不动产登记证)并作为日常生活居住地的。父母双方确因实际困难五城区内未购房,父母一方及适龄儿童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房屋(祖父母辈有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登记证)作为日常生活居住地,且户籍在同一地点的(如祖父母辈户籍不在同一地点应提供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解读:关于片内生的认定、审核由学校负责,有争议的由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裁决。户籍在片内但不符合片内生条件的,属挂户生,由户籍所在县(市)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