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面神经麻痹(面瘫)奇方妙药【学为所用】

 昵称11739632 2017-04-28

    本病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中医称“口眼歪斜症”。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病因不明,特征为一侧面表情肌发生急性麻痹.
1、复正散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白附子、防风、白芍各15克,全蝎6克,白僵蚕、川芎、干地龙、明天麻、双钩藤、鸡血藤、胆南星、丹皮各9克,蜈蚣2条,甘草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服3~6克,温开水送服。若病重者改用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疗效】治疗50例为例,用药5~10天,均告痊愈。
2、蜈蚣朱砂散
【来源】王应萱,《陕西中医》(2)1991年
【组成】蜈蚣18条,朱砂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为18包,每日服3次,每次服1包,用防风15克,煎汤送服。小儿用量酌减。6天为1疗程。
【疗效】自1970年以来,多获良验。据有详细病历记载的141例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率达96.4%,治愈率达84.4%。
3、簇蓼鳝血治面神经麻痹
    [方  剂] 蔟蓼草(又名丛枝蓼、火红辣蓼、辣蓼)、鳝鱼血各适童。
    [制用法] 将蔟蓼草捣烂,取一半炒热备用。然后将鳝鱼血涂布于患侧面部(如左侧口眼歪斜涂右侧面部,右侧涂左侧),待鳝鱼血干后,即将炒过与未炒过的蔟蓼草混合拌匀敷在涂有鳝鱼血的部位,每天换l次,直到痊愈:一般在敷药10--20 分钟后,患侧面部即有牵拉感,用药一天症状即有所减轻。治疗短的3天,长的7--8天,一般为5天。
    [疗  效]治疗25例,除1例自动放弃治疗外,其余24例全部治愈。
4、小续命汤加味和外敷巴豆治面神经麻痹
    [方  剂] 肉桂末2--6 克(冲服),附子、麻黄各4克,川芎6克,党参、白芍、杏仁、防风、黄芩、防己、白附子各10克,甘草5克,细辛3克,蜈蚣3条,地龙15克,陈巴豆(1--2 年内药效最好)10--13克。
    [制用法] 内服药水煎服。药渣趁热用两层纱布包敷熨患处,凉后加热再熨,反复多次。用药后最好睡觉,以利发挥药效。外敷药巴豆去壳捣烂如泥状(勿放水、油等物),按患者手心大小捏成饼状,置于患侧手心外,外盖敷料后绷带固定。24小时后将巴豆饼翻转再敷24 小时,48 小时后将巴豆饼取下捣烂,再做成饼状,再敷24小时,共3昼夜。敷药处一般有发痒、发热、起.泡,甚至沿手臂到颈项、面部胀痛,眼睑浮肿等反应,均属正'常,无须处理。反应太大可将敷药取下,反应很快减轻消失。若过后病未好转,可按原法再敷1次,治疗期适当休息。
    [疗  效] 治疗500例,痊愈443例,显效34例,好转8例,无效15例。
5、蒲氏番蜜膏治面瘫
    [方  剂] 番木鳖(即马钱子)500克,白蜜适量。
    [制用法] 将番木鳖加水3600毫升,煮沸20分钟,趁热刮去外皮,取净仁切片置瓦上文火烘酥,研筛为细末,白蜜调为稀糊状,文火煎熬15分钟,待温备用。将药膏涂患侧面部(向左边斜涂右侧,向右边斜涂左侧),厚约0.2 厘米(口、眼部不涂),用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搽药处3--5 天发生奇痒,6 --8 天出现粒疹,9--14 日若疼痛剧烈,则为病愈先兆,即可停药。
    [疗  效] 治疗224例,痊愈199例,好转18例,无效7例。
6、复方天牛膏治面瘫
[方剂] 天牛虫286克、川芎、当归各500克、黄连600克、黄丹360克。
[用法] 将天牛虫研细过120目筛备用。再将川芎、当归、黄连与食用植物油2500ml ,同置锅内煎枯,除渣滤过,熬至滴水成珠,另取黄丹,加人油内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人天牛虫粉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每张药膏重2 克,含天牛虫粉:0.2 克,料可制1450张。同时取患侧听宫、下关、翳风为主穴,颊车、太阳、大椎穴为配穴。选定穴位后,将膏药加湿熔化,每个主穴贴1 张,配穴视病情加减。每5天更换l次,为1疗程。总疗程不超过35天。
[验  证] 治疗315例,痊愈率为78.41% ,有效率95.24%。无效15例,显效35例,好转18例。
[备注] 引自1995年《 江西中医药》。/
7、天地膏治面瘫
[方剂] 天麻、南星、钻地风、白僵蚕、白及各7.5克、巴豆5粒(去皮)、鲜生姜500克。
[用法] 上药(前6味)共研细末,用生姜捣汁调和成膏,备用。用时取上药适最,贴于患者面部健侧(右歪贴左,左歪贴右),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7--8 小时即可取下,每天换药1次。
[验证] 治疗450例,病程5内年。一般1剂即愈,有效率达90%以上。
[备注] 引自1981年《 黑龙江中医药》 

8、番木鳖膏    

[药物]番木鳖 500 克。 

[用法]上药加水 500 毫升,煮沸 28 分钟,趁热刮去外皮,取净仁 切片,放纸中置瓦上,文火焙烘酥,研筛成极细粉,用醋 调成稀糊状,文火煎炙 25 分钟即成,待微温备用。 用时将番木鳖膏涂面部患侧(口眼歪左涂右,歪右涂左),一天换药1次,洗尽黑垢后每天用鲜人乳擦 3 次,连用 3 天。 

[疗效]此方治疗面神经麻痹 224 例,痊愈 189 例,好转 8 例,无效 27 例。

[来源]蒲世林. 陕西中医 1985;   

9、中药外洗方    

[药物]桂枝 30 克,防风 20 克,赤芍 15 克。 

[用法]上药水煎,煎液温度适宜时,趁热擦洗患部,每天洗 2 次,每 次 20 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疗效]此方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痊愈26例,好转3例,无效1例。 

[来源]黄光洪?湖南中医杂志 1987;(2):封 4    

10、活血祛风汤 

[药物]当归、防风、白芷、南星、羌活、天麻、白附子各 10 克, 全蝎、地龙、僵蚕各 12 克,丹参 18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服。 

「疗效]治疗面神经麻痹27例?痊愈23例。显效1例,无效3例。 

「来源] 贺哲,等,四川中医 1990;(3):31 

11、面瘫方治疗面瘫

[方 剂] 当归、川芎各10克,蜈蚣3条,蝉蜕、甘草各6克,鲜地龙10条(焙干酒炒同煎),乌附片(先煎30分钟)、防风、钩藤、僵蚕各13克
[制用法] 上药加水煎3次,分3次温服,每天1剂,饭后服。

[疗 效] 均单服上方治疗24例,治愈20例,无效4例。无效4例中, 

【来源】名老中医秘验方(1)v 

12、正容汤 

[处方组成] 
(l)羌活4.5克、防风4.5克、白附子4.5克、茯神水或黄松节3克,半夏4.5克、甘草3克、胆南星3克、木瓜3克、秦艽6克、僵蚕9克、黄酒30克(分兑)。上药加水400毫升,煮沸10分钟后去渣,兑入黄酒服用。 

(2)将上方各药量加大10倍,松节煎煮10分钟,东药共研细未,用松节水泛为丸。日服3次,每次6克,温开水兑黄酒送服。 
[疗程疗效]疗130例,痊愈(自觉症状消失,患侧表情肌运动自如,与健侧对称)共73例,占56%;好转(自觉症状减轻,忠侧表治情肌活动功能部分恢复)共52例,占49%;无效(自觉症状及表情肌活动障碍无明显改善)共5例,占4%;总有效率达96%。

[处方来源]陕西省澄城县医院黄鹤岭

13、王氏内外方 

[功能主治]功能扶正祛风,助阳散寒,温经通络。主治面神经麻痹。 
[处方组成](1)肉桂末2一6克(冲)、附子4克、麻黄4克、川芎6克、党参10克、白芍10克、杏仁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防己10克、白附子15克、甘草5克、细辛3克、蜈蚣3克、地龙15克,水煎服。另用药渣趁热用两层纱布包裹敷患处,烫时可在患部移动。每天上、下午务热敷3一5次。 

(2)陈巴豆(l~2年内药效最好)10一13克,去壳后将巴豆肉捣烂如泥状(勿放水、油等物)。按患者手心捏成饼状,置患侧手心处,外覆盖玻璃纸或塑料纸亦可,纸上垫团棉球呈凸状,再用绷带固定,24小时后将巴豆饼上下翻转,再敷24小时。48小时后将巴豆取下捣烂,再做成饼状,敷贴于患侧手心24小时,共3昼夜。 
[疗程疗效]治疗500例,痊愈(自觉症状和检查所见均恢复正常)443例,占得88.6%;  显效(自觉症状和检查所见均基本近于恢复正常)34例占6.8%;好转(口限歪斜部分改善)8例,占1.6%;无效(经敷巴豆2次,服(1)方5剂后,症状无改变)15例,占3%。总有效率为97%。痊愈时间最短3天,最长4个月。 
[处方来源]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松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