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墨影无痕

 励志朝阳 2017-04-28
       ————2009年6月16日
       所谓中锋用笔,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笔者认为, 中锋应该是笔锋在笔画的中心地带运行的用笔方法,即“常令笔心在点画中行”。而中锋书写出来的效果则是点画“自然无不圆满可观”,血浓肉莹,视觉效果有立体感。那么,中锋用笔为何写出上述的效果,下面我们仅从物理学的角度作一阐释。
       首先,我们必须说明:毛笔的笔锋是由数根动物的毛(有的加麻)组成的,当其蘸墨膏笔之后,其形状是一个圆锥体(这里我们可以沿用古人的形象称谓——毛锥)。明确这一点对于阐释中锋书写的效果是必不可少的。毛笔在宣纸上(为了使阐述变得更简洁,我们仅以宣纸为例)的运动过程应该说是一个毛笔的笔锋和宣纸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笔峰充当的是主动的、不断变化的角色。这种变化包含了笔锋在具有一定宽度的笔画中的左右位置的变化,当其大多数状态下保持在中心地带时,就成为我们所说的中锋。当然,这种中锋是指数根笔毫聚拢时的状态。这种聚拢相对于笔毫铺开的情形应该说是占绝对多数的,尽管也有论述将后者称之为“万毫齐力”(至于这到底是不是就是古人所讲得万毫齐力,我们暂且不论)的。既然笔锋的运动是一个圆锥体的运动,而这一圆锥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中锋书写——几乎总是由于书者的按压其自身的柔软而保持着挤压后的变形状态,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研究变形后的毛锥来阐释其书写效果了。
       第一,力的分布。在毛锥与纸的摩擦接触中,存在着来自几个方面的力。一是由于书写者通过笔杆向下按产生的笔毫与宣纸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是变形的毛锥和宣纸接触的三角形平面中由于笔毫变形后的圆锥形状造成的运动时产生的笔毫边缘向中心汇聚的逐渐加大的力,这种力应该说是造成中锋书写具有视觉立体效果的起决定作用的力。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在具有一定弹性的宣纸上,就会出现在一个笔画的横断面中由于力的分布的不均匀而在上面留下不同程度痕迹的情况,而这种不均匀恰恰是越是接近毛锥的尖部力量越大。换一句话说就是,越是接近毛锥尖部的地方,书写时留在宣纸上的痕迹就越深,这为中锋书写的视觉立体效果提供了最基本的物理力学保障。这种由边缘向中心部位逐渐变深的痕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见到,比如凹刻、锥画沙等形成的印痕同样可以提供立体的视觉效果。虽然,毛锥的运动留在宣纸上的印痕不足以明晰到肉眼可见的程度,但这种印痕边缘与中心地带的程度差异则是影响中锋书写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墨的渗留。在整个毛锥的运动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笔毫与宣纸之间的力的作用。在运动中通过笔毫有规律的渗留在宣纸上的墨,其分布状况也是产生圆满丰盈、具有立体感效果的另一关键。对于每一根笔毫来说,在蘸墨后上面的蓄墨量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毛锥在重力的作用下的特定外形加之膏笔,笔毫中间的蓄墨量相对于毛锥边缘多了一些。上文我们提到了由于来自笔杆的向下的压力使得毛锥在和宣纸接触时有一个变形后的三角形平面。这一平面在书写过程中是以三角形的一个面作为最初接触宣纸的部分的,继而逐渐过渡到与其相对的一个角,也就是说毛锥接触宣纸是沿着笔肚的一部分(即最早接触宣纸的那一部分)到笔尖的顺序进行的。这样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蓄在笔毫中的墨就通过这一三角形平面不断的渗留在宣纸上,由于越靠近笔画的中心地带,笔毫重叠的越多,得墨量也就越多。所以这种边缘和中心地带在得墨量的差异经过对光线的反射,进入观者眼中便产生了中间墨色厚重、边缘墨色较浅的立体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差异尽管难以辨别仔细,但是即使是些微的差异由于对光线的反射效果不同,反映到观者眼中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可以通过反证法来帮助我们判断。假如我们使用的是像刷子、排笔、油画笔一类的书写工具,那么书写效果很难达到用毛笔书写的样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前类工具书写运动过程中从笔画边缘到中心地带都有着较为均匀的墨的渗留。此外,由于笔画两侧的相对均衡的张力作用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书写的效果,这种张力的均衡条件,便是中锋书写。
       第三,侧锋书写。由于在书写过程中,不可能单纯的使用中锋,所以我们还有必要谈一谈侧锋的情况,这也有利于理解中锋书写的特征。对照着中锋书写,侧锋书写在物理学意义上的阐释也就很容易说清了。在侧锋书写中,由于笔毫与宣纸的接触面由中锋时较为稳定、规律性强的三角形变为了一种不规则形,而且笔肚到笔尖的移动顺序也有了改变,由笔肚为先导变更为由笔肚到笔尖的一个侧面为先导,引领其他笔毫向前运动。也就是说,中锋书写几乎是贴近宣纸的每一根笔毫都是顺着运动方向一起接触宣纸的。而侧锋书写是从最先接触宣纸的笔毫开始,次第接触宣纸的,其方向更接近于横向。与此同时,侧锋书写的过程中,笔端的受力不再像中锋时那样相对集中,而是分散开来,而且分散的不再具有像中锋那样的“外弱里强”的明显规律。所以,侧锋书写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影响这种不稳定性的因素很多,有书者力量的大小、宣纸的光滑程度、毛笔的软硬等。这使得毛笔与宣纸的接触形状成为一个运动状态下的变量。而似乎这就是“侧锋取媚”的关键所在。变化不定,姿态万千。作为侧锋来讲,在笔法的内涵中,应该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外延。同时,侧锋的这种运动特征也决定了其墨色变化的多样性,改变了中锋书写的那种规律、正统的近于呆板的一成不变的面孔。
        以上仅就毛笔书写过程中中锋书写的一些表面问题作了阐述,作为中锋书写这一笔法其区别于其它笔法的特征和物理规律还有很多。当然,中锋的书写效果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制约,如书者对笔的选择、用墨习惯、学书时间的长短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