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库全书》背后的惊天大阴谋

 伟天英 2017-04-28

乾隆六年(1741),清廷下令广搜天下奇书来充实天府宝藏。乾隆三十七年(1772)又下令各省加强访求天下书籍,编辑一部大型丛书。

四库全书馆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正式成立。据《四库全书》卷首开列编纂的人,前后共有360多人。四库馆设总裁、副总裁、总阅官、总纂官、总校官,下设相关官员,都是选派当时有学问、有专长的文人担任。清代著名学者朱筠、于敏中、刘墉、戴震、余集、纪昀(晓岚)、姚鼐、程晋芳、王念孙等都参加过《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

经过10年的艰苦工作,《四库全书》终于完成。共收书3503种,79327卷,分装36304册,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四库全书》内容广泛,一方面起到了保护和整理古籍的作用,如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古书就有500多种。另一方面,《四库全书》所收书,是经过选择的,它排斥了许多与统治者思想不合的著作。一切具有民族思想的书、民间流行的文艺作品等都被排斥在外。

另外,它还妄改了许多著作的原本。宋明时代与外族斗争的著作,要么完全加以排斥,要么将书中内容、字句加以删改,致使许多书籍失去了原貌。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统治,乾隆还下令对那些所谓的“异书”进行了大肆的销毁。仅以浙江一省为例,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8年间,就毁书24次,总计毁书530多种,13800多部。据相关资料统计,乾隆为编纂《四库全书》销毁了对满清不利的书籍总数为13600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

所以说,《四库全书》的搜求、编纂,也是乾隆皇帝进行书籍检查的一个借口,因此毁掉了不少古籍,被后人评为“功魁祸首”。

部分内容已画成《漫画中国通史》、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当当、京东及新华书店均有售。

本微信长期连载原创历史话题,欢迎关注,转载。

《四库全书》背后的惊天大阴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