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们谈学习规则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云天一鹤757 2017-04-29


课堂的文化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逐渐形成的。而丰富的互动中,学生潜意识里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些都是规则。当我们谈规则的时候,我们其实在谈一个学习中的社会性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探讨规则,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链接当下的学习与未来世界的学习,是为了让孩子形成更为灵活的心智。


4月25日上午,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黄浦区教育局和黄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聚焦学习·培育素养”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市黄浦区海华小学举行。此次活动聚焦课堂学习规则,围绕“如何基于学习基础素养设计学习规则”这一主题进行观课和研讨。上海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汤林春所长、黄浦区教育局小教科潘敏虹科长、黄浦区教育学院邢志晖副院长,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成员以及来自19所市级项目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参加了研讨活动。此次研讨由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崔春华老师主持。



基于现场数学课谈“学习的规则”


研讨会上,黄浦区海华小学章颖莹老师开设了数学研究课——《正方体的展开图》,章老师通过课堂前测的方式让学生画出了一些正方体可能的展开图,在这节课上对这些图形进行验证、排除、展示,让学生经历体到形、从形到体的过程,帮助学生完成体与形之间的转化。


七位观察员深度介入课堂观察。其余的参与者也被提供了相应的课堂观察和课后研讨的提示:请列举今天课堂上教师最常说的三句话或最常做的三个动作;今天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是否蕴含学习规则,这些规则是否指向学生的学习;您心目中的学习规则是怎样的……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大家借助一个共同的、具体的现场进行对话交流,赋予“课堂规则”以感性的认识。



来自高安路一小的宋霞峰校长认为规则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合约。课堂中的规则是为了课堂高效地推进,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宋校长举例说,本节课上,当学生介绍小组的正方体展开图时介绍得比较快,这时候教师提示学生“你说的时候稍微等一等,等全班同学都看到了,对你有回应了你再接着说”,就是在传达一种生生对话的规则。七位观察员老师们通过对课堂深处细节的描绘,发表他们对学习规则的认识。例如来自海华小学的杨卫老师认为,课堂最大的隐性规则是师生、生生间温暖的、相互倾听的关系的建立。黄浦一中心的刘剑东老师觉得这堂课上,教师对学生独立学习、两两学习以及全班学习的要求和指导都非常明确,某种程度上这些显性的学习规则指向的不仅是学生数学的学习,更多是通用能力的培养。黄浦一中心的王华老师则总结了本节课上两个典型的课堂规则:分组规则,即根据需要有目的地两两同质分组和四人异质分组;以及旨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的小组合作规则。海华小学的路阳老师在观察中重点关注了学习较弱的学生,并指出课堂规则更要让学力比较弱的同学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例如这堂课上都基本上都让学生充分动手先学,然后教师再介入指导。



在对观察员及参与者回应时,章颖莹老师结合自己整个研究课的思考和实践,强调三方面规则: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师备课上,自己有一套规则;在课堂上则试图建立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倾听与合作的规则;以及为促进学生在几何学习中“形与体”转变的数学思维,提出猜测与动手验证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规则。


此外,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分享了在学科中如何为培育儿童学习基础素养来设计课堂中的学科规则。例如,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王宏璇老师以语文课《宽容》为例,呈现语文学科中如何为学生制定分享学习成果规则的过程。裘锦秋实验学校胡慧瑾老师认为语文学习中,语言表达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在生活中恰当地与人交流是这一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创造性地复述”,即根据对象、场合转变表达的口吻,涉及到语文课堂上学科规则的建立。黄浦一中心陶安琪老师从品德与社会学科来谈“补充资料”学习规则的制定,并且强调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则的涵义,教师在表述时应使用儿童化的语言。



关于学习规则的三个基本问题


在大家基于本学科教学谈论了自己对学习规则的理解后,学习基础素养项目负责人夏雪梅博士从项目组研究角度回应了有关学习规则的三个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讨论规则


她指出,我们所说的课堂中的公正愿景,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学习规则的建立来实现的。也就是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聆听,能充分表达对自己所学内容的理解的。希望发生的是: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有挑战性的学习,教师营造温暖、有思考力的课堂。在这个愿景下,情境、规则和工具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们所指的规则是什么


规则本身是社会性的,具有社会性的结构。例如分组这一外在规则背后是倾听,倾听是分组的前提。所以关键不在于分组,而在于学生之间是否构成了倾听、相互学习的关系。当我们说规则的社会性时,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在通用性的层面,包括合作、沟通、倾听等,在各个学科中具有普遍意义。二是在学科层面,通过社会性的交流形成的学科规则。她以此之前胡慧瑾老师所分享的案例为例,提出语文学科中所说的“复述”,是要学生在面临不同任务、不同对象、不同要求时,通过在多种情境之中思考和实践后,才能凝结为真正意义上的表达的素养。学习基础素养中提出的三大能力和两大品质作为通用规则在不同学科学习情境中的反复体验,实践与外显化促成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善于建立联系,勤于反思的灵活的心智习惯。


在课堂上如何建立规则


规则和情境是密不可分的,和思维展开的过程密不可分。在课堂当中,首先通过情境的创设,通过老师示范性的话语等,例如让学生体验到原来数学是需要去质疑的、去提出思考的、表达是要有理有据的。然后老师再通过外显的方式、语言表达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规则。


最后,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汤林春所长对此次活动做了点评和总结。他指出,在没有开展此项目之前,我们老师的课堂中有规则,包括老师教的规则,课堂管理的规则等。但今天融入学习基础素养的课堂与原有课堂在规则的指向、功能和目的是有不同的,前者的课堂规则更加指向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


以上图片均来自研讨会现场


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 (李倩云




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