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是“恐怖疗法”的代名词,但它究竟恐怖在哪里,危险在哪里我们其实并不清楚。没有经历过化疗的人可能觉得掉头发、恶心呕吐、指甲改变、身体各种疼痛不适等等很恐怖,而在医生眼中,这些副作用其实只能算是战场基础设施的损毁,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惨,并不是影响战争顺利推进核心关键要素。而白细胞这个小东西,看似不起眼,却对保障我们化疗期间生命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白细胞和化疗之间的恩怨情仇! 为什么受伤的会是白细胞? 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魏旭东说,不管是白血病、淋巴瘤还是恶性肿瘤,实际上化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带来的副作用也很多。因为化疗药的简单逻辑就是去消灭高增殖特性的细胞,所以凡是增殖能力强的它都会杀。化疗带来的副作用,比如呕吐、脱发、脏器受损等这些都是可控的,不会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问题,但白细胞就不同了,它是我们人体防御“外敌”的入侵的重要保护屏障,是守护我们身体的“卫士”。 而且化疗药物不仅仅会杀灭白细胞,它还有另外一个副作用,就是会影响我们骨髓生产白细胞的能力,在医学上我们叫它“骨髓抑制”。最重要的是,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感染。 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低下,引起的白细胞少、血小板、血红蛋白少是一系列很重要的并发症,但血小板、红细胞少可以通过输注来恢复,由于白细胞低引起的感染是很致命的。因此要通过打“升白针”来提升白细胞,所谓“升白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白细胞尽快恢复到正常。 化疗药一方面杀灭白细胞的有生力量,同时又影响它的后续供给,所以在化疗期间,说白细胞是个“冤大头”一点儿不为过! 因此,在化疗期间,医生一定会告诉你化疗期间血常规的化验次数,千万不要偷懒,要知道这种定期监测是为了及时发现你血液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医疗干预。 化疗期间验血报告单上那些“上蹿下跳”的箭头也不用揪心,这些药物作用下暂时性的混乱,等“战争”结束了,身体会立即启动灾后重建,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就都会逐渐回归正常。 所以医生会叮嘱患者白细胞低了一定要来打升白针,同时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出门要戴口罩,道理就在这里。 化疗时血常规报告怎么看? 我们的血细胞主要分为三大类,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白细胞具体又为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五种,而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比最大,约达60-70%,因此化疗期间看白细胞是否正常,重点关注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两项指标是否达标既可。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
|
来自: angelzhang69 > 《检验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