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屈”之于楚国(三)

 欲随心所欲 2017-04-29

三屈”之于楚国(三)——屈原

(2011-07-20 17:50:39)
标签:

屈原

王国维

分类: 是非历史

明天就是端午节,谨以此篇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子。

          “三屈”之于楚国(三)——屈原     

                       自沉汨罗的屈原

                      

                            文?卿云

                                                    

 【一】

 

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陷落,汨罗江畔上空乌云滚滚,电闪雷鸣。

屈原形容枯槁,披头散发,迎风而立,深衣大袖在狂风中赫赫飞扬。

屈原吟着悲歌投入了汨罗江。

江水滔滔,水花四溅,一个蕴藏伟大灵魂的躯体,顷刻被巨浪吞没。历史在那一刻化为永恒,汨罗江成了后人的心殇之地。

 屈原的死,结束了先秦诗歌史上一个成就最为辉煌的时期,之后的楚辞再无屈骚这样汪洋恣肆,想象瑰丽的诗篇。继承者已然失去其九死未悔的执着,弱其剽剥浊世的高尚,流于思之感而含悲以自伤之情,呈现出来更多的是绮靡的色彩和孱弱的面貌。

屈原死了,这个有着旷古奇思,高尚节操,一腔热血的人,我们祈望他的灵魂能乘着青龙,飘游到一个只有凤凰和香草的圣洁之地。可以不再痛苦,不再挣扎

 



 

【二】

 

屈原是一位旷世奇才,他的文章迷离恍惚,汪洋恣肆,惊采绝艳,他的楚辞成了后人不可逾越的高峰。淮南王刘安给予《离骚》极高的评价,称之“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嚼然泥而不滓,推其志,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因为品行高洁,热爱自己的故国,九死而不悔,投江殉国,为后人敬重。屈原的人生因为悲剧而变得悲壮,也因为悲壮而变得崇高。

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同样因为爱国,因为投江殉国,屈原也饱受后人的非难和诘问。

西汉的杨雄读《离骚》,涕泗横流,但他却对屈原自沉江水很是不解。他说,孔子周游列国至老迈,虽碌碌无为,还是选择返回鲁国,著书立说。而屈原何必自苦而投江。

东汉的班固对屈原颇不以为然,他认为屈原溢华美之词,言虚妄之说,一味数落楚怀王,谩骂小人,最后竟然报石沉江,是狂人的行为,认为“《离骚》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
   将屈原贬得最低的要算南宋的费衮,他在《梁溪漫志》里说:“屈原沉渊,盖非圣人之中道,区区绮章绘句之工,亦何足算也!

看来,偏安一隅的南宋,国弱又总是屈服于外族,难免骨头柔媚(个别除外),他们的思想可能早就没有锋芒了,理解不了屈原钟爱自己宗国,死而不悔的情怀。他的浪漫主义精神也早被宋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给灭干净了。屈原天上地下的瑰丽想象,在他看来不过是“区区绮章绘句之工,亦何足算也!”

 

 

【三】

 

屈原被流放以后,在江边游荡独行,他一边走一边吟哦。面容憔悴,模样枯槁。渔父劝他随俗俯仰,与时浮沉。屈原坚持自己清白高洁的人格,宁可抛弃生命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渔父吟唱《沧浪之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后扬长而去。

渔父的思想代表着一般大众的想法,他们指责屈原对楚怀王愚忠,无法理解他的愤懑。正所谓“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君王不任用你,你躲在一边,喝喝酒,听听歌,做一些淫辞浪调,左拥右抱消遣度日。又何苦整日忧国忧民而自苦呢?后世的多少文人骚客不都是这样吗?

然而屈原,他是如此地执拗,不谙当下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之势。这样的人,活在当下,注定要与孤独相伴。

 

 

【四】

 

身在朝野的人理解不了屈原的大胸怀。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的人,自然也不大理会屈原的悲悲戚戚,苦闷忧愤。

当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几年后,朝廷下诏书将其召回。喜不自胜的他经过汨罗江,得意洋洋地吟诵了一首诗——《汨罗遇风》: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谁知迎接柳宗元的不是高官厚禄,飞黄腾达,而是又一盆冷水,将他贬到更为蛮荒的柳州。

柳宗元去柳州的路上,若经过汨罗江,相信这时的柳宗元一定读懂了屈原,若不是先前嘲弄屈原而无颜见他,估计柳宗元也会一头扎进汨罗江。

柳宗元把自己困顿在柳州,不久郁郁而终。

 

汉代的青年才俊贾谊,年轻得志,为群臣所不容,被贬长沙,他来到湘江吊祭屈原,表达自己想要龙潜渊底,韬光养晦,待时高飞。诘问屈原何以轻身,九州之内择君而事,何必眷恋故都?

然而,时移世易!多年后,历经人生变故的贾谊终于明白了屈原。在他生命快走到尽头时,他写了一首赋——《鵩鸟赋》,领悟到人生的艰辛,造化弄人和所谓功业的虚无。

即使屈原离开楚国,到列国施展抱负又能怎样?李斯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官居宰相,最后具五刑而死,株连九族。伍子胥辅助吴国两世君王,殚精竭虑,最后被装在牛皮袋子里,扔进大海,他誓死效忠的吴国甚至不愿意给他一席之地让他安息。

 

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的最后,有一番感慨:“我读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之后,很哀怜屈原的心志。来到长沙,游览了屈原投江自杀的地方,不禁流下眼泪,想念他的为人。等读到贾生吊念屈原的赋,又私下怪屈原凭他那样的才能,如果去游说诸侯,那个国家不会容纳他呢?而竟使自己沦落到这样的境地。读了《鵩鸟赋》,领悟到死生可等同视之,身世浮沉也不足重视。我不禁茫然若失了。”

 

有人写诗吊念屈原道:

“文人们玩味你的痛苦

而我痛苦于你的孤独

我宁愿你是山间隐者

河边渔父

可以无忧地写着诗辞

而不必承受时代的悲剧。”

 

屈原死了,他眷恋的故国,也灭亡了。两千多年过去了,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当时八面玲珑,得意自在的人,早已像烟尘一样散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那么清晰。他峨冠博帯,长剑在握,芳草揽怀,凄苦的愁容在汨罗江畔辗转缠绵,衣襟大袖灌满清风。风流洒脱、狂放不羁的传奇形象镌刻在千千万万后来人的心中。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在汨罗江畔踯躅独行千年,寂寞冰冷彻骨。

 

 

【五】

 1927年的初夏,阴历五月初三,王国维一头栽进颐和园昆明湖。王国维昆明湖畔的纵身一跃,令人扼腕叹息却又百思不得其解。 

一个是多情细腻却又桀骜不驯的士大夫,一个是才华横溢却又孤独凄楚的大文豪。

同样面临世事沧桑巨变,同样痛苦绝望无以复加。同样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样洁身自好,同样是天地孤影任我行。两颗孤独的灵魂在冰冷的水中彼此相逢。

他们是殉君?殉国?殉理想?

不,他们是殉了他们一个时代的文化。

 

 

【六】

 

屈原死了,他绝望的纵身一跳,激起了千古涟漪。

他忧国忧民的泪水,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不息。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一尊酹江月,屈子安息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